周定亞 盧健
(國網江蘇省電力有限公司淮安供電分公司,江蘇 淮安 223001)
線損管理是供電企業管理的重點,其中的難點則是臺區線損管理。隨著用電用戶的增多,再加上低壓線路的技術狀況,引發臺區線損的原因也更加錯綜復雜。如何針對臺區線損采取有效的降損措施,是目前供電企業亟待解決的重要問題。
一般可將臺區線損分為五類,即定額線損、經濟線損、理論線損、統計線損和管理線損。其中定額線損就是我們所說的線損指標,將下個考核期低壓電網負荷變化狀況、結構變化情況和安排的降損措施以及當前實際線損結合起來,經過測量和計算后,領導批準得到的一個指標,即線損指標;對于一些線路設備狀況比便的線路,理論線損數值并不固定,供電負荷變化影響著理論線損數值,我們將最低的一個線損率稱為經濟線損;因為采取線損管理措施而產生的損耗,就是管理線損,數值為理論線損和實際線損的差值;統計線損是售電量和供電量的差值,一般可以通過計算電能表質數得到,但是由于低電壓線路的多變性和復雜性,沒有足夠完善的方法計算線損,只能采用如典型臺區損耗率法等簡化方法計算理論線損。
線損率是供電企業一項重要的綜合性技術經濟指標,是衡量企業管理水平和經營水平的重要指標,是建設“一強三優”現代化供電企業的重要條件。隨著市場競爭的日益激烈,節能降損工作的要求不斷提高,線損管理工作顯得日益重要。以往農電線損管理模式仍存在著模式陳舊、理念不新、觀念轉變遲緩、考核辦法缺乏科學性和實效甚至措施不利、農電隊伍不穩定,員工素質不高等因素。
在近年來,電網規劃的步伐加快,配網線路也不斷地完善和更新,隨著新增用電客戶的發展,交叉供電所帶來的問題日顯突出,供電單位之間的交叉、供電所之間的交叉造成線損管理混亂,線路、臺區線損管理資料臺賬缺乏更新,給報表統計帶來困難,不能直觀反映線損率情況。在理清這些交叉供電情況后,制定方案改進措施,按線路清查用戶情況,按隸屬關系進行用戶移交、理順,不能移交的在分支線處加裝高壓計量裝置進行考核,在整個管理過程勢必要形成一個過程化管控,從而提升效率。
主要由供電所采集運維專責對采集成功率復責,加大采集運維管理力度;對上線用戶進行系統監測,對漏抄戶數分析原因。
營銷科專責對補招不回高于2%的臺區下發派工單位供電所運維專責人員現場排查處理,確保發現問題、現場故障得到及時地處理,對處理情況全過程監管考核。同時對現場電表停表進行嚴格管理,欠費停電時要確保表計在線;每周派發連續異常用戶督辦單,規定處理時限,對“日漏抄”超過5戶的臺區進行監控和異常處理,確保上線戶數的抄表成功率。監測日線損率情況,對異常臺區連續出現三天的臺區進行重點分析,派督辦單位對異常的用戶進行檢查;對月度線損率不合格臺區,組織用電檢查,及時分析原因,發現問題并且及時進行處理。
推行臺區經理、分片包干等管理模式,提高綜合服務能力和效率,實現“一體化”服務、“一站式”接電。對于業擴工程新增、搬遷等用戶,綜合柜員要及時進行受理,確保當日受理次日接電,三日內負責采集率的監控管理工作。臺區經理要根據線路走徑逐戶進行核對,確保臺區檔案正確、表計接線無誤,當日切割完成分戶流程,確保線損核算準確。對于故障表當日發現,當日更換,當日走完流程。
造成臺區線損率異常的因素較多,特別是山區以及偏僻鄉村,因供電半徑過長及樹障較多等原因造成的線損異常情況比較常見,如果全部按照同一個標準考核顯然是不合適的,因此需要臺區線損責任人充分了解所管轄臺區的基本情況,并且對所管轄的臺區做線損理論計算,因地制宜的對每個或每類臺區制定合適的考核標準,確保臺區同期線損歸真。
針對部分臺區線損居高不下,線損率遠高于臺區理論線損率。線損治理工作小組結合省公司下發的臺區三相不平衡治理工作方案,有效運用大方軟件進行臺區全相理論計算及三相平衡優化。以同期線損系統中持續高損、且三相電流不平衡度不大于15%的臺區為治理對象,開展以臺區基礎信息收集、現場核相、臺區拓撲圖繪制、全相理論計算及三相平衡優化、現場調相并再次核相等為主要步驟的三相不平衡治理工作。切實減小主干線、分支線等的零相損耗,實施臺區線損精細化治理。
通過降低臺區線損,能夠有效降低電能的浪費,有效提高電能的利用效率,同時也有利于保證電力安全,具有重要的意義。因此應進一步加強臺區線損的管理工作,對出現的線損異常的情況,要及時調查原因,提供可行性較高的同期線損管理及降損路徑,從而更好滿足我國電力行業發展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