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寶貴
(南寧市華園建筑安裝工程有限責任公司,廣西 南寧 530000)
BIM又稱建筑信息化模型,是一個完備的信息模型,能夠將工程項目在全壽命周期中各個不同階段的工程信息、過程和資源集成在一個模型中,方便的被工程各參與方使用。通過三維數字技術模擬建筑物所具有的真實信息,為工程設計和施工提供相互協調、內部一致的信息模型,使該模型達到設計施工的一體化,各專業協同工作,從而降低了工程生產成本,保障工程按時按質完成。就BIM的具體研究來看,國外對其的理論研究存在著明顯的領先,分析國外的BIM概念界定,其主要由三部分構成:第一,BIM是一個設施(建設項目)物理和功能特性的數字表達;第二,BIM是一個共享的知識資源,是一個分享有關這個設施的信息,為該設施從建設到拆除的全生命周期中的所有決策提供可靠依據的過程;第三,在項目的不同階段,不同利益相關方通過在BIM中插入、提取、更新和修改信息,以支持和反映其各自職責的協同作業。
上下層級協同歸集,創建一個共同開發的平臺;最好能有一個和清單計價規范一樣的整體分類;建筑企業基礎數據要在BIM平臺發揮使用價值,首先要歸集成大家認可的企業定額庫、指標庫等。平臺的構建是關鍵,一定要由懂得施工流程與控制相關的專業人員和系統軟件建立數據庫。
做好大數據規劃,信息細度的劃分等數據管理規范是基礎數據庫的基石。在管理手段上提出符合專業數據的要求;在技術手段上和云、BIM等先進系統軟件結合;在理念上基礎數據是需要的;在制度上規定必須用;在技術保障上推廣BIM等手段。
不同的建筑數據來源,必定對應不同的管理出處和管理目標,整合是關鍵,但還要進行必要的區分和歸類;基礎數據協同、共享的基礎是數據的結構化;建筑企業的目標是將項目流程化,模塊化,規范化。這樣整理出的大數據,才能為行業所用;建筑過程中發生的所有數據,都要能自動化、低成本、高效率收集起來,并能將數據盡可能結構化,并與行業業務系統對接,可隨時再利用,并可分享給全行業。
想要基于BIM系統,在建筑施工企業大數據管理工作中構建出一個性能良好的數據管理系統,讓BIM系統在建筑施工企業大數據構建中的作用得到真正的方式,就要加強對基礎數據的探究,以此提升加強對基礎數據的管控力度,推動管理工作得到系統化的發展,從而有效改善管理效率。基于軟件的數據提取就是一種構建BIM系統的方式。根據BIM系統施工模型,對建筑施工企業的最基本數據要求,就可以建立具體的模型,在實際過程中運用了Revitd對BIM系統模型進行了建立,并且驗證這種方式是科學可行,建立起來的BIM系統可以滿足LOD300等級的數據要求,在此基礎上,對模型建立進行具體的實踐后發現,Nevisworks進度模型建立在BIM系統原有基礎上,加入了時間參數,實現了建筑施工企業數據的時效性,可以進一步展開信息化處理。
除了借助Revitd完成定制型的數據提取之外,Nevisworks的進度模型可以實現數據時效性面,實現提取數據的存儲功能,在這樣的BIM系統中,就可以形成數據共享,提高建筑施工企業的工作效率,保證信息數據得到全面可靠的傳播。只有在建筑施工企業的數據得到良好的存儲,才能夠真實進入到數據倉庫中,為后續的數據處理管理奠定基礎。考慮到建筑行業的數據都是一些結構化、半結構化和非結構化的基礎數據,因此傳統的Hadoop平臺雖然可以實現文件的存儲和,但是對于半結構化和非結構化的管理訪問存在一定的缺陷,因此將HBase作為平臺實現對基礎HDFS的拓展,建立形成一個分布式、可拓展的NoSQL信息數據庫,實現對結構化、半結構化和非結構化數據的訪問。現代社會中,建筑施工企業需要保存的數據不斷增加,一旦數據庫存在風險,不僅會給建筑施工企業貸經濟損失,還會帶來數據永久性丟失的風險。不僅如此,將HBase作為平臺實現對基礎HDFS的拓展,還能夠實現數據共享,同公司可以登陸訪問不同的數據庫,獲取自身所需要的數據。
大數據時代,BIM技術不僅在處理項目級的基礎數據方面發揮了作用,在支撐企業級海量數據方面,同樣具備強大的能力。建筑業項目管理主流模式至今還是以承包制為主,集約化運營難以做到。其根源就在于企業級數據集約化還無法實現,但基于大數據時代的需求,借助于BIM的企業級項目管理系統的發展,解決這一問題將不再是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