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維
(寶應縣供電公司,江蘇 揚州 225800)
在智能電網中應用電網調控一體化技術是新時代背景下,對國家電網進行技術改革的必然需求。其對于提高智能電網管理水平,促進電力行業的系統化發展具有顯著的社會意義和經濟意義。
現如今,我國大多數電力企業對于電網基本的運行管理模式是由多種因素共同構成的,調度中心、集控站都是其中較為重要的部分。從某種運行程度來看,這種傳統的運營模式會導致顧此失彼,甚至無法兼顧。在實施的過程中,一些工作人員可以一人兼備多個工作,這就嚴重制約了人員工作的積極性和效率。這樣看來,實現對企業電網的高效運營管理更是無從談及的。由此可見,在電網中引入智能調控一體化對于企業來說是十分必要的。
基于高效節能是智能電網調控一體化技術的主要體現。企業電網的合理調度不僅能夠切實地實現對于企業電網的調控,更是變電站集成精益原則實施的主要途徑。集中一體化的控制所體現的眾多功能都在綜合調控的一體化中有所展現,在此過程中應當著重明確的是相應的控制方式的綜合調控一體化。就企業智能調控一體化的管理模式來看,它是一項較為系統且集成化程度較高的運營模式。其中所含概的運營模式并不只是擴展企業電網調度范圍的單一途徑,更是企業電網資源優化配置的總體發展方向,因此企業電網運行管理中的運用是十分值得考究的。
建設配網調控一體化較為復雜,為此,在開始建設的時候需要實現管理方式的一致性,并且對一種科學的參考指標進行制定,以使系統具備優良的互換性與操作性,在配網調控一體化的創建過程中,務必有效地統一裝置與人,根據綠色電力的有關標準與要求,保障電網穩定地運行。在主網當中存在不少輸電電纜與變電裝置,倘若管理不嚴格,那么會使企業面臨比較大的損失,對于運行過程中的主網線務必保障裝置的安全性,以使其滿足相應的技術指標。立足于實際進行管理,科學地調整人員,倘若員工缺少能力,那么就組織培訓和學習,并且需要淘汰實踐技能不達標的員工。
在建設配網調控一體化進程時應該發揮GIS和SCADD技術優勢,糾正過去傳統配網調控模式帶來的弊端。首先,應該基于GIS技術提高配網調控一體化的數字化程度,利用GIS平臺構造電子地圖的優勢,加強對配網調控的監督水平,及時發現和消除相關技術隱患;其次,加強GIS技術對配網數據管理的應用水平,在數據分類、整理和分析等環節擴大GIS技術的應用范圍,為電力人員調控電網提供技術指導,避免相關電力人員對電網的盲目調控,增強設備裝置運行的安全性;最后,利用SCADA技術對電網智能指數進行升級、改造。因為在當前的電力信息技術應用中,電力行業對SCADA等相關技術應用水平較高,這有助于利用該技術加強對在線電力設備運行數據的分析能力,及時獲取配網調控信息,進而利用生成的二維圖像,方便電力人員發現電力設備數據管理和運行過程中產生的問題。
要想從根本上提高智能電網的調控一體化工作,就需要解決盲目調配問題,為員工設置對應的管理特點,并通過SCADA和GIS進行操作。將SCADA中分功能融人到GIS中,只有這樣才能保證電網數據中的準確性。由于地理位置的不同,如果操作不順利就會影響配電網的安全運行。因此,就需要加強對其的管理工作,并為其設置對應的電網模型、設備臺帳,并將電網中的靜態參數進行應用,只有這樣才能從根本上做好設備的管理工作。另外,還要設置對應的集成機制,將SCADA與GIS中的有點體現出來,通過計算機展現出來,為其制定對應的模型圖形,只有這樣才能從根本上做好智能電網的電力調控一體化工作。
在對配電網故障監測進行檢測時通常是根據通道底層ONU數據來進行檢測。這樣便于GIS數據平臺形成的電子地圖對運行中的各電力設備進行標注,實時監測這些設備的運行狀態,針對發現的電網故障能夠及時采取應對措施。此外,在對故障范圍分析方面,可以根據拓撲關系中的相關節點數據對故障發生區域進行界定,然后通過利用數據庫查詢等方式,確定故障設計的電網用戶質量。在弄清楚故障原因后,故障救援團隊及時對故障問題進行排除,爭取以最短時間恢復電網的正常使用。
調控一體化運行管理模式,適應當前電網發展趨勢,是一種管理模式的創新和進步,通過電網調度和變電站監控一體化的設置,提高了勞動生產率和人力資源的利用率,同時,調控一體化對設備遠程操作、監控手段和設備自動化等方面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過這種管理模式的應用,對未來公司電網的發展起到一定的指導作用,將公司電網逐步向智能電網建設推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