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秀榮 李國輝
[摘 要] 在高等教育中,職業生涯規劃對大學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這關系到大學生走出校門之后的具體就業。近年來,就業難的問題不斷見諸報端,究其原因,社會整體宏觀形勢的發展變化導致企事業單位的用人需求在不斷變化,這就要求高等教育順勢而為,推動教育教學的改革。而創新創業教育,就是當前新時期的一個教育熱點,將創新創業教育和大學生職業規劃融合起來,能夠產生多方面的積極作用,對于大學生的成長能夠形成正面推動。本文首先分析了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和創新創業教育的本質內涵與二者之間存在的有機聯系,然后探討目前二者融合存在的問題及需要注意的要點,最后提出應對的融合教育策略,希望可以給廣大高等教育工作者提供參考。
[關鍵詞] 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創新創業教育;融合;教育策略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1008-2549(2020) 11-0024-02
職業生涯規劃,這是高等教育中的一門課程,同時也是輔導員及相關教育工作者需要重視的工作。從學生的發展來講,大學畢業后,基本都需要走出校門步入職場。如果學生對職業生涯沒有一個清晰的規劃,那么就會導致大學生畢業后在職業道路上不斷受挫,影響自身人生的發展。所以,需要把握職業生涯規劃的核心內涵,以創新創業教育為依托,加強二者的融合,對大學生綜合培養,使其在認清職業道路的同時具備良好的創新創業素養能力。
一 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與創新創業教育
(一)職業生涯規劃
職業生涯規劃是一項具有綜合性的教育工作,針對大學生進行學習規劃和職業規劃,讓大學生可以明確自己的發展方向,從而反向推動自身的學習行為。職業生涯規劃是否有效,會影響大學生的學習和生活質量,更甚者會影響大學生走出校門后的職業表現。所以,為了提高高等教育的效果,讓大學生在畢業后可以更加順利地在職業道路上前進,有必要對其做好相應的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工作,讓大學生能夠對自己的職業生涯形成一定的認識。
(二)創新創業教育
創新創業教育,一般也被稱為“雙創”教育,這是近些年高等教育的一個新趨勢。從目前實際來講,創新創業教育的主要目的就是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創業素養,讓大學生在走出校門之后能夠靈活應對職場或者自主創業。創新創業教育已經受到了很多高等學府的重視,學校正在積極開設專門的課程體系或者是創業實踐仿真基地,給學生提供實踐的機會和環境。鍛煉培養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確保學生能夠應對校園外的就業問題。
(三)有機聯系
職業規劃和雙創教育,兩者在高校中的開始時間并不一樣,但是卻存在一個顯著的共同點,那就是聚焦學生畢業后的就業。職業生涯規劃,是以就業作為主體,引導學生明確自己的職業理想,并且逐步規劃好未來。而雙創教育,則是以創業為主體,培養學生相應的能力素養。創業,是一種獨特的就業形勢,兩者在本質上并無顯著差異。職業規劃和雙創教育,在根本目的上是殊途同歸,都是為了讓學生擁有良好的職業發展。其次,職業規劃重在對職業生涯的規劃設計,而雙創教育關注能力素養的培育,兩者實際上是相輔相成的,職業規劃指明方向,雙創教育培育素養。所以,職業生涯規劃和雙創教育是緊密聯系的,將二者融合起來,可以實現彼此促進,讓教育活動取得更好的效果。
二 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與雙創教育融合的問題與要點
(一)存在的問題
將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和創新創業教育實現融合,這是新時期高等教育的一個發展趨勢。從實際來講,已經有部分高校和業界同人對此展開研究,可以發現,在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和雙創教育的融合中,還存在一些問題,這導致二者的融合效果不佳,未能達到理想的效果。
第一,缺乏整體規劃,導致教育融合連貫性不足。職業生涯規劃和雙創教育,兩者的本質內涵存在差異,要實現融合,就需要從宏觀整體上進行統一規劃,這樣才能確保二者連貫融合有效展開。不過,從目前實際來講,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和雙創教育在融合上并未形成整體構建,二者只是單純地聯系起來,并未在目標、方式、內容、評價等方面形成結合,這就會造成連貫性不足,二者未能實現深層次的融合。
第二,教育實踐不足,融合偏重于理論。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和雙創教育,都瞄準了大學生畢業后的就業問題,這是兩者進行融合的理論基礎。而從就業的角度來講,就需要對大學生加強實踐訓練,確保大學生能夠掌握相關的知識技能,并且形成良好的專業素養。所以,職業生涯規劃和雙創教育的融合,就應該有對應的實踐訓練作為基礎。但是就當前教育實際來講,職業生涯規劃和雙創教育的融合,比較偏向于理論,未能構建起實踐活動,這就導致對學生培養的效果的局限。
第三,創業與就業不平衡,導致教育失衡。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是以學生就業為核心;雙創教育,是以學生創業為核心。雖然創業也算是一種特殊的就業形式,但是兩者在對應的專業能力素養上卻存在很大的差別。而在職業生涯規劃和雙創教育融合中,目前就存在就業和創業不平衡的問題,導致融合失衡,不能發揮出預期的教育效果。
(二)融合要點
要實現雙創教育和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有效融合,并不是將二者簡單結合就能取得效果。在融合過程中,必須要遵循一些基本的要點原則,以這些要點為約束來推進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和雙創教育的融合,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首先,理實結合。雙創教育是以創新創業為核心,大學生職業規劃則是以大學生就業為核心,兩個方面都具有很強的理論性與實踐性。在實現二者的相互融合過程中,就要秉持理實結合的核心要點,構建起理論教育與實踐訓練相統一的教育模式,這樣才能得理想的效果。其次,信息化。從當前社會發展來講,信息化已經成為宏觀趨勢,各行各業對于信息化的利用都在不斷深入,并且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和雙創教育的融合,也應該認識到目前的信息化教育,通過信息化技術,構建起信息化的融合模式,提升融合的效果。最后,師資建設。從實際來講,高校中雙創教育和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教師并不同,相關教師的專業素養存在一定的局限。而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和創新創業教育的融合,需要有專門的教師隊伍來輔助工作。這就需要加強師資隊伍建設,為職業生涯規劃和雙創教育的融合提供基礎保障。
三 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與雙創教育的融合途徑
(一)整體規劃加強課程建設
對于職業生涯規劃和雙創教育的融合,要確保二者融合的效果達到預期,那么就需要從宏觀上進行規劃,加強課程建設,以綜合性課程為依托,將大學生職業規劃和雙創教育融為一個整體,確保二者能夠深度、連貫地融合成為一個整體。具體來講,首先,需要確定融合目標,要以學生的就業創業為導向,讓學生的就業素養或是創業能力達到一定的水平。這個具體的融合目標,就要依據學生專業、用人單位需求等因素來綜合確定。其次,要對教育內容進行融合,構建起全新的課程體系。對于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和雙創教育,要在內容上找到二者之間的聯系,然后將二者融合起來構建全新的課程內容。具體來講,就是要把握就業與創業這兩個核心點,圍繞就業與創業來構建融合課程,將職業技能素養和職業生涯規劃整合起來,構建起全新的課程。最后,要從教育評價這個方面進行融合。將職業生涯規劃和雙創教育的要點詳細羅列出來,針對性地設計評價標準。在具體的評價方式上,要以綜合性的手段為基礎,將職業生涯規劃和雙創教育全部融入進來,這樣才能推動二者的深度融合。
(二)加強實踐模式的構建
職業生涯規劃和雙創教育的融合,離不開具體的實踐訓練。通過有效的實踐,才能讓學生對相關的知識技能形成掌握,同時提高自身的專業素養。所以,這就需要加強實踐模式的構建,創設起多樣化的實踐模式,讓職業生涯規劃可以和雙創教育形成深度融合。首先,可以打造校內仿真實訓基地,基于實訓基地指導大學生展開實踐,比如可以構建具體的企業環境,讓有的學生扮演創業者,有的扮演求職者,對企業的真實環境進行模擬,這樣就可以對學生的專業素養形成鍛煉培育。其次,可以構建校企合作模式,將企業引入進來,和學校構建起合作關系,向學生提供實踐的機會。最后,可以在校內打造眾創空間,指導學生展開真實的實踐。在校園內,可以拿出專門的空間,讓學生展開創業實踐,比如開設咖啡廳、租賃屋等不同的創業模式,讓學生在實際環境中鍛煉相關能力。
(三)打造就業與創業教育雙核
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和雙創教育的融合,容易出現就業與創業教育失衡的問題,主要原因就是部分教育者想要打造一個核心,從而導致出現失衡。實際上,職業生涯規劃和雙創教育的融合,本來是有兩個核心的,也就是就業和創業,都屬于核心內容,不應該偏重其中某一個,而應該將兩者都作為核心。所以,這就需要體現出就業與創業的雙核地位,在融合目標、教育方式、考核評價等方面,都要同時關注到這兩個方面,確保二者達到平衡,不能出現失衡的現象。
(四)加強師資隊伍建設
要確保融合教育取得理想的效果,師資隊伍建設是不可忽視的。強大的師資隊伍,是保證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和雙創教育同步推進的關鍵。所以,在教育融合的背景下,就需要打造一支具備兩個方面專業教育素養的高水平教師隊伍。一方面,要對現有教師加強教育培訓。比如對職業生涯規劃課程的教師,要加強創新創業教育的培訓。而對于創新創業課程的教師,則要加強職業生涯規劃教育,讓教師可以掌握兩個方面的專業知識,這樣才能對學生合理教育。另一方面,要對教師加強實踐教育,使其形成良好的實踐能力,這樣才能有效指導學生展開實踐。
參考文獻:
[1]張曦,唐鈺,諸可心.高校創新創業訓練計劃背景下的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探究[J].時代教育,2017(1).
[2]李愛驥.基于生涯規劃的高校創新創業教育模式構建探索[J].中國大學生就業,2017(1).
(責任編輯:王義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