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霜


【摘要】良好的習慣是人在他的神經系統中所儲存的資本,這個資本不斷地增值,而人在其整個一生中就享受它的利息。可見良好的學習習慣對于學生今后一生的學習、工作時都在悄悄地發生積極的影響。在數學學習中,養成規范地使用草稿本的習慣,使草稿本成為學生思維的操練場,將自己的前一步思考結果記錄下來,逐步列舉、反復推敲、驗證,作為后一步思考的基石,再綜合分析進一步思考,從而解決復雜的數學問題。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促進學生思維的健康發展。
【關鍵詞】小學生;學習習慣;打草稿
我國當代教育家葉圣陶曾明確提出:“什么是教育?一句話,就是要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對于教師來說,關注學生草稿本的使用,不僅是關注學生養成習慣的教育,同時也是關注學生學習的過程,有利于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
一、理清復雜問題的思路
小學生隨著年級的逐漸升高,學習內容的不斷增添,教材難度的日益加強,單靠口算、心算是不成的,特別是小學階段的學生年齡小,注意力不夠集中,記憶容量小,思維能力較低,必須借助草稿,進行多次反復的計算、驗算,才能取得成功。比如,六年級的填空題:把棱長為π厘米的正方體木料削成最大的圓錐體,圓錐的體積占正方體體積的? ? ? ? ? ? ?。學生光靠腦想很難想出答案,如果在草稿本上做如下的演算,問題就迎刃而解了。
再如一些多步計算的應用題,憑空想象很難想得通,這時我們可以讓學生在草稿紙上畫畫線段圖,既可以使學生體會到“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春”的快樂,又可以提高學生分析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長期這樣訓練,學生的思維能力、動手操作能力定會得到提高。
二、關注養成習慣的教育
眾所周知,良好學習習慣的形成有利于學習有條不紊地進行,有利于知識的獲得,有利于學生學習獨立性的養成。而在數學學習的過程中,每節數學課能主動地準備好草稿本,在解決數學問題的過程中,能在草稿本上列豎式、寫出關系式、畫出線段圖、繪制出表格,草稿本的左邊寫完了再寫右邊,而不是東一筆西一畫,見縫就插。在教育的引導下,學生能養成這樣規范地使用草稿本的習慣,對學生今后的學習乃至生活都有著潛移默化的作用。
三、關注學生學習的過程
《數學課程標準》在基本理念中明確提出:“對數學學習的評價要關注學生學習的結果,更要關注他們學習的過程;要關注學生學習的水平,更要關注他們在數學活動中所表現出來的情感與態度,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信心。”草稿本可以看出學生經歷的探索、猜想、推理等學習過程,教師評價學生時,看看學生的草稿本,可以看出學生的思維發展到了哪一步,學生對知識的掌握在哪一步出現了漏洞,從而了解學生的學習水平。有些題在思考過程中,可能方法是對的,只是某一步出了差錯導致結果錯了,這樣的錯誤從作業本和試卷中看不出問題的結癥,但翻翻草稿本,找找解題的草圖、豎式等,也許就能看出錯誤的原因。這樣多維的診斷,比只看作業本與試卷中的答案更全面,更有利于老師對學生數學思維與數學方法的把握與了解。
四、關注學生個體的差異
美國心理學家加德納的多元智力理論詳細闡述了學生個體差異問題,他指出:每一個學生都有自己的獨特價值,都有學習的潛能。教師在教學中必須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了解學生的強項,開發學生的智力,讓每個學生都能在原有基礎上得到發展。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也是我們每一位教師都很在意的問題,草稿本是教師關注學生個體差異的一個很好的載體,通過學生的草稿本,可以看出學生解題的思路,解題的方法,解題的思想。學生是否能有序地使用草稿本,是否有獨到的見解等都能從草稿本中看出來,找出問題進行有針以性地輔導。
我們都知道習慣成自然,就像我們走路,為什么總是先邁左腳,后邁右腳,兩條胳臂隨之擺動?我們說話,為什么總是先說一句,后說一句,一直連貫地說下去,把心里想的意思明白告訴別人?因為我們從小就習慣了走路,習慣了說話,而且“成自然”了。“成自然”,就是不必故意費心用力,仿佛本來就應該那樣。培養小學生用好草稿本的作用顯而易見,那么,如何讓學生規范地使用草稿本習慣成自然呢?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一)要求明確
從小學二年級開始就要有明確的要求,人手一本專門的數學草稿本,和數學課本放在一起,每節數學課課前準備課本的同時,準備好數學草稿本。草稿本的使用要從第一頁開始使用,在一頁里面,按從左到右,從上到下的順序來使用。在草稿本上打草稿時也盡量寫上題目的序號和上課時間。草稿本中的書寫要規范、認真,不能隨意潦草。老師有要求的同時,通過同學之間的互相影響,潛移默化地訓練學生打草稿的習慣。學生寫了這樣的數學日記:
生1:草稿,是數學學習中不可少的一項,他幫助你查漏補缺,提高正確率。在剛上一年級時,數學老師就讓我們去買草稿本,說是可以在上面打草稿。當時我還不屑一顧,認為自己扳手指算的速度更快,所以也就沒有買草稿本。第二天來學到學校,見班上人手一本草稿本,我還在暗地里笑他們連這么簡單的算式都在本子上列豎式去算,在做題目的時候,我就一個人板著手指頭算。前幾題靠我的“手指速算法”,比別人算得至少快2道題。但一到最后一道題,問題就來了,小紅前面有8個人,后面有9個人,這一排一共有多少個人?我的答案是8+9=17人。老師說我的答案是錯的,讓我在草稿本上用圓圈表示人畫一畫,我沒有草稿本啊,看來,只好求助同桌了,我看向了同桌,他似乎明白了我要干什么,遞給我一本草稿本,說:這一題我也不會,我們一起畫一畫吧。我先在草稿本上畫一個代表小紅,前面畫8個◎,后面又畫了9個◎,我跟同桌一數,18個人,哦,原來少了小紅,8+9還要加1。同桌說:你真歷害!我不好意思地說:草稿本的功勞啊。那天一放學,我就給自己準備了一本草稿本。
生2:打草稿看似很簡單,其實它也要一番技巧,也有正確的方式,首先,我們需要一個草稿本,不要只是以一張紙做草稿,這樣很容易丟失,不便整理。然后,在打草稿前要畫格子分區,一塊區域寫滿后再寫另一塊,這既節約了紙張,也使草稿紙看起來干凈整潔,更便于自己檢查。其次,打草稿時字跡要清晰,不然再次查看或驗算時就看不清楚了。最后,打草稿要先后有序,主次有分,這樣才能提高學習效率。
生3:草稿草稿,顧名思義,草稿不需要多正經地寫,字可以寫得隨便一點兒,但是,再亂,也不能違背草稿存在的本意——提高解題效率。比如,如果太隨便,把“0”寫成了“6”,你也許想,沒事兒,我記得,這兒是0不是6。但算著算著,又把它當6來計算,導致出錯。
(二)指導方法
草稿不僅僅用于列豎式計算,更多的是在草稿紙中尋求解決問題的策略,在指導學生使用草稿本時,一定要教學生尋求解決問題的策略,如畫圖、列表、猜想與嘗試、從特例開始尋求解決問題的策略,讓學生在解題的過程中體會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在練習題中進一步積累解決問題的經驗,增強解決問題的策略意識,獲得解決問題的成功體驗。如下圖,學生在我與草稿交朋友的數學日記中也有相關介紹。
正如學生說的:打草稿也是有技巧的,你知道那川流不息的江水,為什么最后都會流到大海么?因為每一條江都有秩序、整齊。那么,我們在打草稿時,也要整齊、不能東一個西一個,讓人看著賞心悅目,自己以后也方便找。
(三)督促激勵
教師對學生有要求就要有督促、有評價、有激勵。 經過一定時間的摸索和練習,學生開始慢慢嘗試應用草稿本。但由于學生的自制能力差,不能長久地保持一種良好的學習習慣,這時就需要教師對學生打草稿的行為加強監控。在課堂教學中,當某些環節需要學生使用草稿本時,教師可在巡視過程中,對學生是否規范使用草稿本進行指導、監控。同時,在指導過程中,還要從數學學科的特點出發。引導學生借助草稿本的應用形成數學學習的方法和策略,使學生逐步養成“數學地思維”的習慣。此監控應堅持立足激勵、關注人性、提升思維的原則。
每次考試時,都會發草稿紙給學生,并要求學生在草稿紙上寫上姓名和班級,考試結束后,讓監考老師把草稿紙和試卷一起收上來,老師查閱試卷的同時,檢查學生打草稿的情況,并對草稿打得好的學生進行加分鼓勵。
在班級中開展草稿本以舊換新活動,凡是學生用完的草稿本,都可以到老師這里換一本新的本子,以此激勵學生使用草稿本的熱情。每學期要求每個學生必須上交一本草稿本,以此鞭策學生規范地使用草稿本。
(四)情感呼應
當學生養成規范使用草稿本的習慣后,引導學生進行總結、回顧,寫一寫我與草稿交朋友的心得體會,靜態的草稿本,寄托著學生對數學解題成功的喜悅。鼓勵學生把自己使用草稿本的成功感受寫出來,學生寫道:草稿紙,每當考試時,它都會出現在我身邊,把自己的答案和草稿在紙上劃過時,當正確答案出現在紙上時,當發現自己無數次驗算后,終于得到正確答案時,內心是多么喜悅,多么愉快。一張又一張白灰色草稿紙,是我們數學考試一次又一次的記錄,如果長大之后,一定是美好的回憶吧!看著那算式布滿了整張友白的草稿紙,我們可能會想起這一次考試可能拿了100分或者是這次沒有考好,興高采烈和黯然失色的情緒隨著翻閱草稿紙的手指而浮現。草稿紙可能只是一個普通的、毫不起眼的、沒有一絲情感的物品,卻陪伴我們的的整個學習生涯……每一本草稿本用完時,筆者都會將它重新翻閱,像是回味這段時間的心路,然后,筆者便鄭重地將那些公式句子的紙張撕下,三折兩折后放進書包的一個夾層,這樣有一種樂趣。
數學家陳景潤為了證明“哥德巴赫猜想”,他住在一間破舊的小屋里,借著一盞昏暗的油燈,伏在桌上,不分白天黑夜地算啊算啊,草稿紙用了一張又一張,時間一天天地過去了,那些草稿紙很快便堆得比陳景潤的個頭還高,最后竟裝了幾麻袋。
就這樣,靠著驚人的毅力,陳景潤在付出了常人難以想象的艱辛后,終于證明了“哥德巴赫猜想”中的“1+2”,“1+2”也成為“哥德巴赫猜想”研究中的里程碑。后來,每當人們問他成功的訣竅時,他總是什么也不說,只是指指那幾麻袋草稿紙。
少年若天性,習慣成自然。小學階段是培養習慣的關鍵期,從小培養學生認真打草稿的習慣,在草稿中訓練認真的態度、嚴謹的思維。為后續學習奠定堅實的基礎。優秀的草稿本,好比是一筆豐富的財產,因為字字頁頁都滿載著很長一段時間來,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思維痕跡。它是學生學習方法、學習過程的“歷史見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