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鶴峰


一、柯達伊教學法的涵義
匈牙利的柯達伊·左爾坦是20世紀國際上享有盛譽的作曲家、民族音樂理論家、音樂教育家。“柯達伊教學法”更是當代世界影響深遠的音樂教育體系之一,其與奧爾夫教育法、達爾克羅茲教育法同為當今世界領先的三大音樂教學法。柯達伊教學法重視民族音樂與合唱,以首調唱名法、科爾文手勢、字母譜等為主要教學途徑,強調音樂教育的全民性和民族性,對世界各國的音樂教育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柯達伊教學法在歌唱教學方面如何應用?柯達伊在借鑒了前人教學經驗的基礎上,歸納出柯爾文手勢、首調唱名法、字母標記法、節奏唱名法等音樂教學方法。
二、柯達伊教學法的實踐運用
以筆者在2019年底學習觀摩來自寶島臺灣的柯達伊教學法專家姚玉娟老師課上的一首童謠《小雞喝水》為例。
童謠歌詞只有三句:小雞喝水,小雞喝水,咕嚕咕嚕咕嚕飛。姚老師先哼唱一遍歌曲,請學生用一筆畫出歌曲的圖畫;其次讓學生在自己最喜歡的樂句上涂上不同顏色;學生只循環唱自己涂顏色的樂句,教師則唱全曲,循環幾次;最后一步,請演唱相同部分的學生走到一起。整個教學過程流暢,看似簡單的童謠在姚老師的課上變得生動有趣,最后實現多聲部的演唱。這首童謠教學最后呈現出來的課堂效果讓我驚嘆不已,它已經由最初的一首單旋律小曲搖身一變成為至少四聲部以上的合唱曲,這一切都在看似不知不覺中悄然推進,那么自然,不露痕跡。姚老師的課深深啟發了筆者,后來,筆者將此方法運用到日常的音樂課教學中。
針對目前大多數音樂課存在的幾個問題:依賴固定音高樂器伴唱,節奏訓練不足,缺乏民謠意識這三點,筆者結合柯達伊教學體系的觀點,有針對性地設計了以下訓練內容:
用科爾文手勢輔助音階訓練,逐漸代替鋼琴等固定音高樂器的伴唱。不用鋼琴伴唱,一開始學生難以適應,教師可以從減少使用鋼琴的頻率開始,慢慢過渡到完全不使用琴。在找不到音的地方用手號提醒,出現偏差時及時糾正,反復練習,形成習慣。此外,要培養學生在課堂上具有良好的聆聽音樂的習慣,豐富內心聽覺。
節奏訓練方面,柯達伊體系的課堂中常用節奏卡片的方法,用學生熟悉的曲子來進行節奏訓練是快速且有效的方式。將節奏按小節做成卡片,按順序拍、念,然后拿掉本課的重點節奏讓學生背唱。
以上圖《我今天上學嘍》為例,在學生拍讀熟練之后,拿掉第二、四句節奏名稱讀法,讓學生背唱節奏名。對能力強的學生可以提更高的要求:手打手號,口念節奏名稱。
柯達伊教學法與我國重視繼承傳統藝術文化的教育理念很相似,我國的歷史源遠流長,民族多樣,不同的地方音樂有著不同的特性,地方民謠種類繁多。借鑒柯達伊教學法中把民謠素材的音樂曲目當做部分音樂教育教材,是對優秀民族藝術作品的一種傳承。在完成教材內容的同時,我會將平時收集的適合不同年段的地方民歌、民謠、童謠融入課堂教學中。這些民歌素材有時會用作練聲曲,有時會用作節奏練習等。如教授廣東民謠《月光光》時,第一小節的旋律適合用作練聲曲:(唱嗚……)
在素材的選擇上,筆者盡量挑選篇幅短小,學生耳熟能詳的小曲,學起來容易,唱起來好聽,效果也事半功倍。如,地方民歌《落水天》《月光光》《對鮮花》,廣東粵語童謠《排排坐,食粉果》等,都是筆者在中低年級課堂常用到的素材。
匈牙利的柯達伊音樂教學法是一套完善的、系統的教學方法,它把培養人作為教育的首要任務,提倡繼承、發展民族音樂文化傳統,讓音樂屬于每個人,成為每個人都能理解的語言。該教學法的博大精深,需要作為基層音樂教育工作者的我們在日常的教學實踐中不斷地發掘、運用、總結、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