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苑芬
【摘要】目的 總結系統性紅斑狼瘡的護理干預方式及其效果。方法 在2019年4月~2020年5月開展本次研究,并隨機選取系統性紅斑狼瘡患者40例作為案例。以隨機數字法方式分組。常規組主要是基于患者的治療過程提供藥物與醫囑護理。實驗組在常規醫護基礎上提供綜合護理。總結兩組患者的癥狀控制情況。結果 實驗組患者的癥狀消失與控制效果相關指標均優于常規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為以消化系統癥狀為首發癥狀的系統性紅斑狼瘡患者提供有效的護理支持可以顯著提升患者的綜合預后效果,值得普及。
【關鍵詞】系統性紅斑狼瘡;消化系統癥狀;臨床護理;護理效果
【中圖分類號】R47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20.28..01
系統性的紅斑狼瘡屬于一種發病率較高并且疾病表現相對復雜的多器官性疾病,涉及到的器官組織非常多,在疾病的早期并沒有典型的疾病癥狀[1]。對于重型的系統性紅斑狼瘡患者而言,其會以臟器累及為主,對于臟器功能的影響非常明顯,急性發病時會對患者的生存質量形成嚴重影響[2]。臨床中大多數的系統性紅斑狼瘡患者首發癥狀都是以消化系統為主。對此,為了進一步提升了臨床干預水平,本文以我院部分患者為例,探討不同護理服務模式的應用價值。具體研究內容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在2019年4月~2020年5月開展本次研究,并隨機選取系統性紅斑狼瘡患者40例作為案例。以隨機數字法方式分組,分組結果為:實驗組患者20例,男12例,女8例,年齡中位數67.6歲;常規組患者20例,男11例,女9例,年齡中位數68.0歲。兩組患者基礎資料差異不突出,組間對比結果,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常規組主要是基于患者的治療過程提供藥物與醫囑護理,例如在采取甲潑尼龍沖擊治療期間,靜脈滴注速率的控制(1~2 h滴注完成)以及藥物護理(潑尼松1 mg/kg·d)。
實驗組在常規醫護基礎上提供綜合護理,具體措施如下:(1)心理護理。為患者解釋心理情緒波動對于疾病的康復影響,并詳細介紹近期的治療案例并分析患者的治療進展,同時聯合患者家屬做好患者的身心情緒改善,促使患者可以逐漸形成疾病治療信心;(2)皮膚護理。在住院期間指導患者保持皮膚的清潔性,每天采用溫水進行擦拭。但是需要禁忌堿性肥皂的使用;(3)規避誘因。囑咐患者規避陽光直射,在夏天與冬季應當盡可能少外出,夏季需要穿長袖、規避皮疹等癥狀的發生。同時囑咐患者不能使用化妝品;(4)飲食護理。在護理期間囑咐患者采取合理的飲食方案,飲食以低脂低鹽、清淡、高蛋白的低刺激性食物為主,同時提供水果蔬菜,發病期間禁忌牛、羊、蘑菇等食物以及煙酒。
1.3 評價指標
總結兩組患者的癥狀控制情況。
1.4 統計學方法
本次研究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 20.0軟件進行處理,統計學方法采用t、x2進行檢驗,P<0.05則代表統計學計算結果有意義。
2 結 果
實驗組患者的癥狀消失與控制效果相關指標均優于常規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情見表1。
3 討 論
系統性紅斑狼瘡屬于常見的皮膚黏膜與骨關節等相關性疾病,癥狀非常多,涉及到口腔潰瘍、關節痛、蛋白尿、腹瀉以等,發病癥狀普遍屬于單一癥狀早發,所以診斷難度較高[3]。臨床統計數據中系統性紅斑狼瘡的消化系統受累占比超過50%,一般是以付息額惡心為主,同時大多數患者都是以消化系統癥狀作為首發。臨床中針對系統性紅斑狼瘡患者需要基于癥狀的控制需求提供有效的護理措施,這也是保障患者綜合預后的關鍵。
本次研究結果顯示,實驗組患者的癥狀消失與控制效果相關指標均優于常規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本次研究結果充分證明合理的護理方案可以更好的控制系統性紅斑狼瘡的疾病癥狀,對于患者的綜合預后干預效果突出,可以提高臨床干預綜合水平。
綜上所述,為以消化系統癥狀為首發癥狀的系統性紅斑狼瘡患者提供有效的護理支持可以顯著提升患者的綜合預后效果,值得普及。
參考文獻
[1] 郭 青,胡芷君,張 薇,等.1例以多形紅斑為首發癥狀的系統性紅斑狼瘡患者的護理[J].家庭醫藥.就醫選藥,2019,23(2):31-32.
[2] 仙淑麗,李 強,王應燈.腦橋中央髓鞘溶解癥為首發表現的狼瘡性腦病合并可逆性后部白質腦病綜合征1例[J].廣西醫學,2019,31(14):41-42.
[3] 張麗娟,蘇 兵,張鐵漢.以右眼視網膜分支動脈阻塞為首發癥狀的系統性紅斑狼瘡一例[C]//全國免疫學學術大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