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明
[摘要]通過實施優質專用小麥示范種植,推廣小麥綠色高質高效生產技術模式,平橋區優質小麥生產實現了布局區域化、經營規模化、生產標準化、發展產業化,平橋區農產品供給質量和供給效率得到了提升,促進了改區的農業轉型升級和農業高質量發展。
[關鍵詞]四優四化;優質專用小麥;高質量發展;農業供給側改革
中圖分類號:F326.11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65/j.gste.cn431252ts.202009
1 信陽市平橋區優質專用小麥生產基地建設現狀
1.1 優質專用小麥生產基地建設政策
自2019年秋冬以來,河南省信陽市平橋區積極實施優質專用小麥生產基地建設項目,大力推廣優質專用弱筋小麥種植技術,累計投入資金400萬元,其中通過招標投入財政資金365萬元,采取統一供種方式,采購揚麥13、揚麥15共計758.022t,統一供種面積3 347hm2。建成百畝試驗區、萬畝示范片各1個,核心示范區3 347hm2,建立優質專用小麥生產基地示范區6 667hm2,示范區內共有種糧大戶、家庭農場、合作社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146家,輻射帶動平橋區發展優質專用小麥1.33萬hm2以上。
1.2 優質專用小麥生產基地建設成果
通過實施統一補貼供種、病蟲害統防統治、強化關鍵技術落實等措施,平橋區6 667hm2優質專用小麥生產示范基地創建取得顯著成效[1]。示范區增產效果顯著,平均單產5 685.9kg/hm2,比普通小麥地塊(5 287.5kg/hm2)提高26.56kg,比2019年(5 268kg/hm2) 提高7.9%,比2017—2019年平均單產(5 151kg/hm2) 提高10.38%,總產3.79萬t,增產0.26萬t,總產值8 338萬元,增加了584.32萬元。
1.3 優質專用小麥生產基地訂單現狀
通過推廣集成化綠色高質高效種植技術,開展“公司+合作社+農戶”的訂單種植模式,搭建產銷對接平臺,平橋區1.3萬hm2優質專用小麥訂單收購量為6.59萬t,訂單率達到87%以上,示范區弱筋小麥產銷訂單達到100%;組建優質專用小麥產業化聯合體——信陽市平橋區優質專用小麥產業化聯合體,聯合體成員95家,在肥料、種子物質采購,農機、植保、保險社會化服務采購,小麥銷售等方面形成規模效益,是豫南地區最大的產業化聯合體之一,示范區實現增收113.43萬元。自去年秋季以來,省、市給予了平橋區優質專用小麥生產基地建設工作以充分的肯定和高度的評價。示范點大面積連片種植,起到了綠色高產高效示范帶頭作用[2]。
2 信陽市平橋區優質專用小麥生產基地建設措施
2.1 強化組織領導,明確工作職責
信陽市平橋區委、區政府高度重視優質專用小麥生產工作,貫徹落實河南省“四優四化”要求,把優質專用小麥作為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實施鄉村振興的重要抓手。區政府成立了由主要領導任組長、分管負責人任副組長的優質專用小麥發展工作領導小組,統籌推進平橋區優質專用小麥發展工作[3]。
2.2 推進機制創新,落實目標責任
為確保項目順利實施,平橋區農業農村部門制定《信陽市平橋區2019年優質專用小麥生產基地建設項目實施方案》,明確了優質專用小麥生產基地建設指導思想、工作目標、工作內容、保障措施等,對優質專用小麥生產基地建設各環節實行目標量化管理,明確了聯系領導、領辦人、技術專家,對領辦技術專家實行定點(示范地點)、定位(創建內容)、定人(技術責任人)和定責(量化目標和考核獎懲)的“四定”責任制,做到了目標任務明確、責任措施落實。
2.3 培育種植大戶,建立示范檔案
抽調農業技術人員,深入各鄉鎮、村組對平橋區種植大戶進行摸底調查,掌握種植大戶的基本情況。按照農田基礎條件好、產業基礎高、推廣網絡健全、輻射帶動能力強的原則,在沿淮小麥主產鄉鎮精選出146個連片種植大戶集中布局的優質專用小麥生產基地建設示范區。
2.4 實施統一供種,保障單品種種植
在優質專用小麥生產基地建設中,平橋區實施統一供種,投入財政資金365萬元,通過政府采購方式采購揚麥13、揚麥15共計758.022t,其中揚麥13種子507.500t、揚麥15種子250.522t,保障了單品種集中連片種子,為優質專用小麥專種、專收打下了基礎。
2.5 搭建產銷平臺,實現訂單全覆蓋
在優質專用小麥產業發展中,平橋區采取“公司+合作社+農戶”的訂單種植模式,由糧食加工、糧食貿易等經營主體與村委會、農民合作社、家庭農場及農戶簽訂弱筋小麥訂單種植及收購合同,實行優質弱筋小麥專種、專收、專運、專儲。組織搭建產銷對接會,2019年12月20日組織召開平橋區優質專用小麥產加銷對接會,會上簽訂購銷訂單146份共6.59萬t,推進了平橋區優質弱筋小麥產加銷一體化,示范區優質專用小麥訂單覆蓋率達100%。
2.6 組織成立聯合體,形成規模效益
為推進平橋區優質專用小麥產業化發展,提高優質專用小麥產業核心競爭力,平橋區推動建立信陽市平橋區優質專用小麥產業化聯合體[4]。
2.7 幫扶貧困農戶,實施產業脫貧
開展優質專用小麥產業脫貧,幫助貧困戶種植增效、脫貧增收,向貧困村提供優質小麥種子23 600kg,免費提供統防統治133.3hm2以上。同時,組織4個科技幫扶小分隊20名農業專家為貧困戶提供種子包衣、綠色防控、科學施肥等綠色高產高效種植技術指導,開展“一對一、面對面”幫扶,幫助貧困戶開展田間管理,保障豐產豐收。
2.8 開展田間管理,推廣關鍵技術
在優質專用小麥生產基地建設中,示范區實行“五統一”即統一種植品種、統一種植模式、統一施肥水平,統一防治病蟲害、統一進行田間管理。主要推廣以下生產關鍵技術:一是推廣優質品種,主要推廣揚麥15、揚麥13、鄭麥004等優質弱筋小麥品種[5];二是在示范種植地塊推廣深耕淺旋、精細整平等技術,科學合理配置四溝,實現排灌通暢;三是在測土配方和秸稈還田的基礎上,推廣穩氮前移保優栽培和科學施肥技術;四是統防統治,強化綠色生產。
2.9 強化宣傳引導,營造良好氛圍
采取專題講座、現場指導、田間咨詢、發放資料等形式,充分利用網絡、電視等方式,多渠道、多層次地對廣大小麥種植戶進行系統宣傳。2020年春季,已召開區級優質專用小麥生產技術培訓會、現場觀摩會共3次,各鄉鎮召開技術培訓會50余次,提供的優質專用小麥關鍵生產技術服務,所服務農戶達2萬人次,印發優質專用小麥綠色高質高效種植技術單頁2萬份。
3 優質專用小麥生產基地建設項目實施結論
(1)產業化是優質專用小麥發展的出路。推進優質專用小麥產業化發展,延長優質小麥產業鏈條,強化招商引資,大力引進優質專用小麥面粉、糕點粉及餅干、掛面等面制品食品加工業,提高優質專用小麥的加工率,是建設優質專用小麥生產基地的落腳點。
(2)優惠政策支持是優質專用小麥發展的動力。充分發揮沿淮優質弱筋小麥種植優勢,強化政策資金支持,繼續開展優質專用小麥生產示范,輻射帶動平橋區優質專用小麥種植面積進一步擴大。
(3)試驗示范是優質專用小麥發展的前提。加大對優質專用小麥新品種、新技術引進力度,強化優質專用小麥品種試驗和先進種植技術示范,探索適合平橋區地區的優質專用小麥生產種植模式,提高優質專用小麥生產技術水平,提高平橋區優質專用小麥市場競爭力是基本前提。
(4)產銷對接是優質專用小麥發展的橋梁。按照優質專用小麥技術生產標準,指導各種植戶做好小麥生產管理,督促收購企業和種植戶履行訂單合同,推進訂單化生產是優質專用小麥生產基地建設的橋梁。
(5)新型經營是優質專用小麥發展的主體。提高優質專用小麥專項發展資金使用效率,在產業體系建立、加工企業引進培育等方面出臺優惠政策措施,加大區級財政投入,大力培育龍頭企業和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服務主體,支持其做大做強,增強帶動能力,推進平橋區優質專用小麥產業化發展、區域化布局、標準化生產、規模化布局。
參考文獻
[1]董學莉.阜陽市潁州區小麥綠色增產關鍵栽培技術[J].現代農業科技,2019(16):21+26.
[2]任法雷.小麥綠色增產關鍵栽培技術[J].農業開發與裝備, 2020(3):219.
[3]張麗,劉博,宋霞.綠色小麥種植田間管理及技術推廣研究[J].農業開發與裝備,2020(8):164+166.
[4]王炳琴,劉魯明,盧英進,等.綠色小麥種植田間管理及技術推廣研究[J].農業開發與裝備,2020(8):177+179.
[5]張紅艷.開發優質小麥提高糧食生產經濟效益[J].糧食科技與經濟,2020,45(2):2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