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自治區林芝市第一小學,西藏 林芝 860000)
作文教學是小學語文課程的重要內容,更是學生進行語文學習和表達的主要途徑,教師應加強重視。但如今作文教學中存在不少問題,影響了學生作文水平的提高。教師應根據實際情況進行分析,提出有效的教學對策,推動小學語文作文教學質量的提高。
教師在小學生語文作文教學中,一定要把握學生進行寫作訓練的要點。這樣有助于提高教學的效率以及教學活動的有效性。那么,在小學語文作文教學訓練中都有哪些重點需要注意呢?首先,小學生的基礎積累對學生作文訓練尤為重要。在語文作文寫作中,小學生基于自身的積累和經歷上還不太能用語言來表述。那么,如果小學生沒有自身的積累,就不能很好的將文字表述出來。由此,對于加強小學生的基礎知識很重要。其次,在小學語文作文中,寫作技巧是作文教學的關鍵,學生不但要掌握寫作技巧和方法,又要把它靈活的運用到寫作中去。不管是在學校還是工作上,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對于小學生而言,小學生的積累能力還比較薄弱,還不能夠對作文有豐富的語言運用,教師在教學中要針對小學生的思維進行訓練。最后,學生要對寫作感興趣,就要對語文有一定的重視,人們常說興趣是最好的良師,學生對學習寫作沒有興趣,那么教師的教學效率就不會提高,一旦學生對語文寫作有了一定的興趣,學生就會養成自主學習的習慣,就可以深入的去探究學習。
日記本寫作教學模式從一定意義上來講與體育接力競賽有很多的類似之處,這就需要小組成員都對自身的職責認真履行,能夠明確自身的任務,不僅要將自己的學習任務做好,還要與交接的學生建立友好的關系,能夠達到有效交接,通過交流合作、學習借鑒,共同體驗成功的喜悅,從而達到共同提高的目的,通過一段時間的積累,組內所有的成員都完成一輪的練筆,既修改了別人的作品,自己的文章也得到了老師和同學們的批改,此時在組織小組內的同學來共同賞析自己的作品,推薦一篇最優秀的日記進行集體修改,然后請日記的小作者認真撰寫,展示在教室的“習作園地”中,讓大家閱讀,極大地增強了學生的自豪感。學期末“配合默契小組”“進步最快小組”“知無不言小組”等優秀小組的評比,小組佳作朗誦比賽等,更是讓學生們體會到合作的快樂。
新課程理念指出,教學要落實學生的主體地位,要在教師的組織引導下,深度參與教學活動,在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等形式下,獲得豐富的體驗,獲得知識和技能的提高,同時形成積極的學科態度和道德情操,尤其是寫作聯系,以一種對語言的理解和思考,有助于學生語文素養和綜合素質的提升,更應該讓學生給全方位參與,切不可將學生置于教學活動之外,進行被動的學習。例如,在寫作場面時,教師可以為學生創設一些具體的情境,觀察課間操時的場面,觀察學生扳手腕的場面等等,讓學生身臨其境,自然就能觸發學生的感官,搜集到寫作的素材,做到“有話可說”。在寫作說明小片段時,我們可以出示實物,讓學生聞一聞,聽一聽,摸一摸,看一看,想一想,說一說,理解實物的性質,找到特征,積累到寫作的內容,同時,還要訓練學生的想象,對實物的前世來生,鼓勵學生大膽的猜想,付諸筆端。除了這些具體的寫作實踐,教師要為學生提供展示的平臺,比如,寫作墻,校園小作者,征文比賽等等渠道,展示學生的寫作成果,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
寫作情感是學生進行寫作的重要根據,只有學生對感情進行抒發,才能更好地運用語言,表達個人的情感,進而影響其他讀者,形成良好的寫作效果。因此,教師在語文教學中,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寫作情感,對學生的情感進行引導和熏陶,激發學生的課堂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教師可以在學生寫作前,利用信息技術對學生展示相關素材,利用視頻、音樂讓學生進行觀看,鼓勵學生多溝通交流。從而培養學生的寫作情感表達能力。如,教師在安排學生以親情為主旨進行寫作時,可以根據寫作需要,在課前給學生播放關于《獨臂父親》的電影。從而推動學生進行直觀體驗,讓學生感受到父愛的偉大和親情的無私。然后,可以組織學生進行回憶,對自己與父母的相處進行討論,感悟父母對自己的深厚情感,激發學生的感恩之情。這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把自己的情感運用語言進行表達,鼓勵學生利用寫作技巧進行正確的寫作練習,記錄自己的感受。從而吸引學生的寫作興趣,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
小學生正處于語言學習的發展期,詞匯積累非常有限,寫作教學起步較晚,學生難以運用已有語言素材進行文字表述,且缺乏對事物的描摹的方法,對自己的情感的表述難以形成文字。同時,小學生的生活閱歷較淺,對外界事物和現象缺乏足夠的觀察和深入的思考,還主要停留在直觀感受,直接模仿層面,這就對學生運用文字記述內容帶來難度。盡管如此,小學生活潑好動的天性和對外界的敏感,使他們對新鮮事物總是充滿了好奇,且具有良好的想象力,這都是寫作的有利因素,語文教師要善于利用,通過寫作教學,提高學生對文字的理解和運用能力,培養學生的協作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