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晶敏
歷史與文化密不可分。歷史一寸標記文明發展的軌跡,延續著一個國家和民族的文化記憶。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同志就文化和旅游融合發展發表了一系列重要論述,深刻解釋了文化和旅游的內在聯系,闡明了推動文化旅游融合發展的重大意義,科學回答了文化建設和旅游發展的一系列方向性、根本性、全局性問題。
2020年山西省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17651.93億元,在疫情蔓延的影響中旅游業總收入428億元,占GDP 的9%。但從全國來看,山西省與其他省的旅游產業占比相比還較少,與其他先進地區相比,山西旅游產業還存在諸多桎梏,其中最明顯的就是對文化旅游資源的使用不足,更多的是山水風光的開發,而對于歷史文化的開發較為薄弱,其次就是旅游產品表現單一的問題。
山西平遙是一個具有2700年歷史底蘊的古城,較為完好地保存了明清時期城市的原型。平遙古城于2015年7月13日被列為國家5A級旅游景點,極大地吸引了眾多游客前來參觀游覽,并在近幾年為了實現平遙古城旅游價值最大化,帶動山西文化、經濟、政治共同發展,從統計局的數據顯示,平遙古城在近幾年的游客數量持續增加,有效帶動了平遙古城旅游經濟的發展。
第一,長期以來,為了滿足國家日益增長的資源消耗,一些資源型城市拔地而起,為我國的經濟發展和國家戰略安全作出了重大貢獻。但由于自然資源具有可耗竭性,當自然資源可開采量下降到一定比例時,該城市將進入資源枯竭期,資源型城市必將面臨產業衰退、經濟增長乏力、失業等一系列經濟問題。推進資源型城市轉型,無論從國際經驗還是從我國目前的實際情況看,都非常重要和緊迫。第二,本研究以山西平遙古城資源型城市轉型為命題,為擺脫資源枯竭的困境,平遙縣城依托古城厚重的歷史底蘊,把推動高文化產業跨越發展作為轉方式調結構、提升城市綜合實力的重要戰略措施,同時基于現有的歷史文化資源分析轉型路徑、發展目標、發展路徑并根據實際情況進行文化創意產業的研究,促進山西平遙古城從資源型城市向文化產業驅動型城市成功轉型,具有較強的實踐意義。
第一,早在20世紀70年代,在國外礦業城市比較密集的地區(例如法國洛林、德國魯爾區),“礦竭城衰”、失業率上升、生態環境惡化等一系列問題開始凸顯。而我國對于資源型城市轉型發展的研究較晚,對于旅游產業與資源型城市轉型發展關系的研究成果更是少之又少。因此,對于文化旅游產業融合和助推平遙古城轉型發展的研究成果也甚少。一方面礦業拓展資源型城市文化旅游產業開發理論;另一方面可以增加該類型城市轉型發展路徑選擇的理論和方法。第二,平遙古城以文化旅游產業作為其轉型的重點,能夠有效提升資源型城市形象、增添經濟發展活力、促進經濟的可持續發展。但僅靠單薄的文化旅游產業配套能力承接發達地區的產業來推動轉型發展,會導致發展空間較小,不利于已有的歷史文化產業的深度開發。因此,應積極挖掘本地區的資源潛力,轉變經濟發展思路,創新文化產業的發展路徑,基于文旅融合的背景,研究如何進一步做大做強具有鮮明民族特色的文化旅游產業,對于平遙古城的轉型發展具有理論意義。
1.對已有的旅游產業提質增速。山西平遙擁有著豐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古建筑、古遺址和古寺廟等都是其重要的代表,這些歷史寶藏因為人為破壞程度比較小,因此留下了很多,但這些歷史寶藏是不可再生資源,所以在開發利用中要謹慎,要用科學指導開發和保護工作。同時,在現有的開發與保護基礎上進行文化創意的研究,站在文化的角度上看待平遙的文化旅游產業,將文化產業與旅游產業進行深度融合,使文化產業和旅游產業進行互動,讓兩者齊頭并進。以文化作為發展底蘊,讓山西的文化資源可以走向產業化和資本化,讓旅游產業作為山西文化的載體,讓古建筑、古遺址和古寺廟等歷史寶藏作為中華文化的脈絡被合理保護和可持續發展。
2.文化資源的產業化發展。數字化時代,山西平遙應抓住現代數字化發展趨勢,充分利用如今先進的科技成果,依托自身的影視文化資源進行數字化發展。為了讓游客有更加深刻的體驗,可以在平遙古城附近建設新的平遙古城,完全以現代風格設計,依托現代數字技術,給游客更多體驗感和新鮮感,使新城舊城相互聯系但又迥然不同。
山西省作為一個歷史悠久的地區是很多電視劇和電影取景的地方,有名的山西平遙電影節、平遙國際攝影大賽就是在這里舉行。平遙一定要抓住這一文化資源做好文化旅游產業的宣傳工作,從而打造城市品牌形象。根據影視資源發展思路,可以利用如今短視頻技術開發更多的數字內容產品,進行線上線下聯動,滿足游客足不出戶感受平遙古城的魅力之外還可以吸引在移動設備中觀看的觀眾走進劇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