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榮
(新疆石河子市融媒體中心,新疆 石河子 832000)
隨著人們物質文化水平的提升,國民的精神文明需求更是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上。而在電視欄目從“賣方市場”逐步向“買方市場”轉變的過程中,更是應當通過突出電視節目的可視性與受眾需求性,站在不斷延伸電視語言途徑的同時,確保電視新聞欄目的收視率得到保證,在充分展現出鏡記者個人表現技巧的同時,實現既定的輿論宣傳引導目標。
作為電視新聞在進行各類新聞現場報道過程中的一個“穿針引線”的引導者,出鏡記者可以近距離與參與者、目擊者進行接觸,同時也可以成為某一新聞資訊的目擊者、參與者,通過多元化的專業技巧進行表達,實現既定傳播目標,在拉近傳播者與觀眾心理距離的同時,也成功的搭建一座觀眾與電視欄目的橋梁。結合現階段的電視新聞采訪領域來看,出鏡記者的形式主要分為如下幾種:
在日常的新聞報道中,出鏡記者需要通過直面鏡頭的方式開展各項報道,在時間上來看多以新聞評論欄目為主,但隨著時間的發展這種直接面對鏡頭的報道方式也被廣泛的應用到了相關報道的結尾或者中間,多為一些過渡的語句 來對受眾進行引導。
在新聞報道中,記者通常會與被采訪者以交替的形式進行鏡頭展示,通常多被用到二者的對話過程中,用以對一些細節內容進行捕捉。
每一名出鏡記者都應當對新聞現場進行最大程度的保護與維護,通過帶給人們一種“我在現場”的體驗來引導受眾對新聞內容進行集中觀察和體驗。在這個過程中,出鏡記者除了要像其他節目主持中將事件的時間、地點、人物、環境、前因后果進行闡述的同時,也要通過現場的烘托和取景來幫助觀眾感受到現場的氛圍。結合實際工作經驗,我們可以將出鏡記者表達技巧,定位為如下幾方面:
在這種人設的背景下,作為新聞現場的一名“普通受眾”,出鏡記者必須要抓住受眾心理,對觀眾想看什么、想知道什么進行準確定位,站在受眾的角度來進行相關的新聞播報,以一些觀眾喜聞樂見的語言和表達方式來進行新聞傳遞。例如對于一些民生類的節目而言,記者就可以以一種輕松的語言來進行出鏡播報,而對于一些政策類新聞的解讀而言,出鏡記者則是要站在政府機構的角度來對相關新聞事件進行整理和強調,幫助受眾在短時間內清楚的認識到最新的政策和政府動向。
在面對一些突發的重大新聞事件面前,出鏡記者往往會第一時間趕往現場進行宣傳與轉播,但也有一些情況會由于到場時間較晚而導致相關新聞事件的采訪并不及時,在這種情況下出鏡記者可以通過導演兼記者的方式來進行聯線技巧的應用,利用對現場目擊者進行采訪和引導回憶的方式來營造出一種相對緊張的氛圍,通過身體語言以及小跑等來帶動整個新聞展示的節奏,以此來實現既定的新聞傳播目標。
對于一些社會熱點話題,出鏡記者要從抓住重點的角度來進行播報,在細節的烘托中完成采訪鏡頭、播報鏡頭的集中,在不斷放大細節、進一步展現中心思想的同時,站在體驗者的角度進行觀察和評論。例如在2017年東北某城市遭受五十年罕見大雪災害的時候,一些地方臺的出鏡記者就將自己置身于一個當事人的角度來進行播報,通過展示自己目前所處環境的同時,還將周邊農民生活、市民交通等方面內容進行了及時的跟進與采訪,同時也利用深入各個村、縣、市甚至大街小巷,來進行實況報道和出鏡采訪,最大程度上滿足的受眾的收視需求,同時也圓滿的完成了既定的采訪目標。
再如,某地區遭遇百年一見的洪水侵襲的時候,出鏡記者就挽起褲腳、站到街路上,通過展示水位的位置來帶給觀眾一種最為直接的感受,同時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出鏡記者還通過測量水淹沒汽車輪胎的高度等數據,來幫助受眾能夠對水災現狀有一目了然的感受。在這種背景下,如果記者只是單純的報道現場的水位很高、影響了群眾的出行與生活,而沒有一些具體的測量作為支撐,那么整個采訪過程就會變得很枯燥、乏味,也缺少了最為直觀的感受。
在這種最為直觀的出鏡采訪技術作用下,每一名受眾都能夠最為直接的感受到現場的實際情況,在減少個人恐慌的同時,也能夠準確理解新聞的事態發展,在冷靜中以一種人性化的描述和轉播,來賦予新聞一種全新的力量,充當好政府喉舌。
除了上面提到的這些外,電視新聞中出鏡記者的表現技巧還應當在口語表達、現場觀察力、隨機應變能力等方面下功夫,特別是在一些緊急情況下,沒有給記者留下過多思考和推敲的時間,在這種情況下,出鏡記者必須要擁有較強的語言表達能力和標準的普通話,在最短時間內實現要點播報。
綜上所述,電視新聞節目質量高低,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出鏡記者的表現能力與現場操控能力,在日常的工作中從業者必須要從宏觀的角度來進行個人綜合素養提升,將出鏡作為一種最為直接的報道方式進行報道,以此來實現既定的輿論宣傳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