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陽錫威 湖南人文科技學院音樂舞蹈學院
以動作入手的舞蹈編導課程,主要通過即興、舞段動作,素材動作來進行編創,在此創作過程中,首先,教師要注重培養學生的注意力,觀察學生在舞動過程中能否注意到整個舞段的重要信息。其次,教師要關注學生注意到重要信息后,能否維持注意力集中,是否會因為某種影響而分散注意力,忽略原有的想法和特征。再次,在舞蹈動作不斷流動中,教師要引導學生挑選出最初選中的動作,忽略和排除與事先選好的不相符的動作。最后,通過選好的動作,學生要能夠做到快速分析動作的基本要素,尋找動作要素進而進行創編。
把當前動作和以前的經驗做比較,加以分類、整合再儲存在大腦中,即所謂的視覺記憶。例如,當發現一個動作或一組動作時,通過分析動作的基本要素,尋找動作能指什么。此時的舞蹈內容需要什么來指,進行能指與所指的構思,當繼續發展動作,發現與其相類似的動作,都將其轉化為能指,直到能指越來越多,分類越來越細,就能進一步發展區別其他事物的能力。
身體,是人之為“人”的基本條件,更是舞之為“舞”的表現媒介。在視覺記憶過程中,首先,認識身體,再尋找舞的發展規律。學生要記憶動作的整體造型空間,一豎兩橫三體四肢的不同分配,從而構成整體記憶,從模糊的動作中逐漸梳理出具有一定思想內容的穩定性造型。其次,記憶動作運動的主體。主體是相對于整個人體的動作最具頻率的肢體。例如,有的動作在腳上或在手上或某軀干的可能。再次,記憶整組動作的順——逆勢,動勢是舞蹈動作發展下去的可能,當然單憑順勢是遠遠不夠的,還應注重逆勢的變化、逆勢的方向、速度以及大小。逆勢往往是某種動作的轉折點和轉換,順勢和逆勢互生互長。最后,在記憶過程中形成動作的基礎規律和要素特征,由此便形成了具有一定美學觀點的整體風格。這種觀點是在總結動作基本要素中形成的。這一觀點具備何種能指與所指的創作觀理念。
通過觀看動作群區別動作之間的異同點,再進行配對。例如,看到一組動作像小狗的形象,就需要快速區別小貓、小兔,同樣有小狗形態的特征,由此將其細化。這種方法還包括辨認動作的風格、屬性、大小、粗細,對于形狀大小、位置,通過動作的區辯,了解動作的認識方法,掌握動作的風格屬性,大中小動作分配合理度,動作局部的輕重緩急以及動作整體的動與靜的對比區辯等。例如,一個站立的出手動作,在不同空間中學生能夠辨別同樣的動作。這種辨別動作記憶的延伸,除找出自己想要的動作外,還要注意兩個方面。一方面,分析選擇出來的動作,在不同空間時間上的立體結構;另一方面,剔除中性動作,其動作與其他所要表達的事物是否有共性,并剔除有共性的部分。
視覺想象力是指不看物品,就能想象出物品的具體樣子。例如,教師說:人聽到某個人后,就能通過知識的積累刻畫出人的形象。一種是抽象的,一種是具象的。抽象的是一種文化知識的總結;具象的是舞蹈內經驗的總結和舞蹈本體運動規律刻畫形成的。在視覺想象過程中,無疑要注意人體結構,通過視覺外象進入內審經驗。
視知覺訓練離不開提問,教師提問和學生提問,雙方提出的問題必須回答,同時還要做出相應的示范和實驗。學生提問,教師根據學生的問題進行實踐,讓學生自我感觸問題和答案是否合理,教師給出方向性的建議;教師提問,學生必須完成實驗和實踐。在提問與被問過程中,一定要注意情緒和知識的自控,始終圍繞視知覺的四個點開展視覺注意力——視覺記憶力——視覺區辯力——視覺想象力的訓練。知覺也在問題與實驗中形成。
舞蹈視知覺訓練在舞蹈編導課程中轉換了教師與學生的主被動關系,學生有了注意力和方法論自然水到渠成。教師可在開展實驗前將學生分為AB兩班,采取對比的方式進行教學。通過對比,我們能夠發現,有視知覺訓練的A班能在有限的時間內能完成作業且能夠完成命題舞蹈創作的作品,更具有創新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