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杰
在社會整體經濟水平不斷提升的背景下,逐漸創新了科學技術,互聯網與社會各領域廣泛融合,人們迎來了“互聯網+”時代。在“互聯網+”時代背景下,以往的教學方式被徹底打破,為教育者順利開展教學創造了良好的條件,使教育者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可以高效整合教育資源,正確指導學生,讓學生在學習傳統音樂的過程中可以獲得強烈的體驗,對音樂有正確的認識。
初中生具有鮮明的個性意識,不喜歡被束縛。表現在音樂課堂上就是無法集中精神認真聽講,教學只以教師的講解為主,學生不能跟隨教師的思路感悟音樂作品,學生有時甚至會做與課堂學習內容無關的事情,無法積極配合教師開展教學活動。同時,相比于小學階段的傳統音樂教學來說,中學傳統音樂教學復雜性較強。且一些學生尚沒有形成基礎,不能正確理解教師所講的內容,又不能及時詢問教師,導致學生逐漸對音樂學習失去興趣,處于惡性的循環狀態,對音樂學習喪失信心。
音樂課的整個教學過程需要形成良好的氛圍,有緊密互動。但有教師為了將課堂管理好,順利開展教學活動,只會既定的教學方式,無法有效創新教學。教師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只是講授,而學生只能記錄,很少有機會讓學生自由提問,學生即使存在疑問也不敢問,這樣就會對音樂教學效果產生不利的影響。教學方式比較單一,缺乏創新性,與中學生的心理存在較大的差異。受到學校教學進度的限制,絕大多數的音樂教師在課堂中會比較追求教學進度,對學生能力培養相對比較忽視,在課上掌握的知識較少。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學生與教師需要溝通多方面的問題,才能順利實現中學傳統音樂教學的目標。
網絡資源非常廣泛,學生可以利用網絡查找與學習內容相關的資料,進一步延伸自己的學習范圍,開展深層次的學習。合理利用網絡資源,可以為學生提高成績提供幫助。教師需要對網絡資源進行全面的整合,積極鼓勵學生加強探索,深入了解多元化的音樂知識,讓學生可以對傳統音樂有正確的認知。教師可以讓學生網絡搜集,有所了解的情況下,再跟隨教師共同學習。只有讓學生對傳統音樂課產生學習興趣,才能有利于學生的學習。
學生具有無限的潛力,且中學生的思維非常活躍,音樂教師需要準確把握這一特點。互聯網時代下的音樂教學,需要教師不斷加強時代發展需要加強創新,針對重點問題與其他教師展開深入的探討和研究,以針對性地調整自己的教學方法。
在“互聯網+”時代背景下,音樂教學的方式更加多元化,大屏幕的運用,強烈地沖擊學生的視覺,使學生對傳統音樂學習更加關注,讓學生更加期待音樂課。初中音樂教師需要將現代信息技術與中學傳統音樂教學相融合,積極創新教學方法,為學生學習提供便利,使學生的個人優勢可以在教學中充分凸顯出來。
例如,在教學《雪絨花》時,為了讓學生對這一部分的音樂知識形成深刻的印象,讓學生經過網絡搜集查找《櫻花》和《牡丹之歌》,教師可以將這些音樂作品分別播放給學生,讓學生在認真聆聽后說出是哪首歌曲。接著,教師將雪絨花的圖片展示給學生,讓學生說一說這是什么花?當學生回答出來后,教師將雪絨花的故事講給學生聽。然后,將《雪絨花》的精彩片段展示給學生,使學生在這樣的教學方式中可以掌握更多的知識,聽出音樂的變化,深度感受音樂的優美和輕柔。
互聯網時代,信息技術快速發展,可以緊密融合生活與音樂,使音樂知識的形象性得到進一步的增強,為學生深度感悟和理解知識提供幫助。在中學傳統音樂教學中,教師需要依托網絡平臺查找與教學內容相關的資料,為學生創設真實的音樂情境,以對課堂教學形式進行全面的優化。為了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掌握多元化的知識,教師需要運用網絡豐富教學內容。
例如,在教學《中國人》時,教師可以讓學生欣賞名人名家的宣傳片,以順利引入此節課的內容,并講授相應的演唱知識,使學生可以在情感方面引發共鳴,展開豐富的想象,對音樂有獨特的見解。以此開闊學生的視野,使學生的想象力充分發揮處理來,對音樂意境有深刻的體會。
中學音樂課的順利實施可以使學生的文化素養得到進一步的提升。在“互聯網+”時代背景下,逐漸創新了中學音樂教學。音樂教師需要對互聯網有深入的了解和認識,深度開發教學資源,以廣泛吸引學生的參與,使學生能夠積極主動參與傳統音樂教學,從根本上促進中學音樂教學質量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