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巖彥
(黑龍江教師發展學院,黑龍江 哈爾濱 150010)
我國教育事業不斷優化改革,由過去的“一師多教”逐漸向“專師專教”轉變,對于不同學科教師的專業水平程度有了更高的要求。同時,新時代下小學生也需要教師具備良好的溝通引導能力。因此,過去本科院校對于小學音樂教師培養課程的設置已不足以滿足當下需求。本文將在接下來對本科院校如何科學設置小學音樂教師培養課程進行研究討論。
教師是我國教育事業發展的關鍵,而教師專業能力的強弱則與其教學水平的優劣有著極為緊密的關系。小學音樂教師的培育要求本科院校的課程設置應當具備更明顯的專業化傾向。但由于我國音樂教育事業發展時間較為短暫,對于相關專業課程的設置存在雜糅混亂的情況,因此,增加專業課程學時,細化專業課程設置,拓展專業課程內容,是優化小學音樂教師培養課程的重要舉措。
本科院校小學音樂教師的學習課程主要包含專業課程、通識教育課、實踐學習課等,其中,專業課又分為必修和選修兩種。在所有課程中,專業課和通識教育課的安排比例比較不合理,通識教育占據了學員過多時間并帶來一定的課業壓力。因此,本科院校應適當增加專業課程的學習時長。例如,就本科通識課中,毛概、形勢與政策等課程,學生在初高中時期便有所涉及,具備一定的知識儲備,校方完全可以采用網上授課或錄課的方式進行此類課程的學習任務布置,具體安排可以借鑒慕課等學習模式,設置任務點、學習時長要求、課后作業等,也可以通過視頻、教師線上輔導等方式完善通識課程教育,為專業課程的線下學習挪出時間。其次,細化專業課程設置,例如就音樂鑒賞而言,可能只有一名老師在一門課上講授不同音樂類型的鑒賞,不利于學生的深入理解和藝術能力的提升,對其未來作為小學音樂教師的教學活動的開展也存在影響。因此,細化音樂專業課程設置,有助于構建現代高效教育體系,提升本科院校小學教育專業教學的綜合效果。校方應對鑒賞種類做出明確劃分,召集授課教師進行研討,細化課程安排,如音樂鑒賞課可分為音樂劇鑒賞、古典音樂鑒賞和流行音樂品析等,然后為學生安排分類成功的鑒賞課。最后,專業課中內容設置,尤其是選修課程的安排內容短缺,可供選擇范圍稍顯狹小,應當根據各院校的教學方向合理安排,如以國內外音樂歷史發展、由古至今的音樂潮流趨勢等為不同的標準進行選修課的設置,擴大學生的選擇空間。
教師的核心素養問題是教師教育中一個相當現實的問題,研究教師核心素養有利于培養優秀的未來人民教師,豐富教師專業化的理論,提升教師師德品質,促進基礎教育課程的發展。師德是為人師表的核心素養之一。校方應從課程設置入手,進行教師能力和德行的課上教育與思想灌輸。
培養小學音樂教師,不僅要看到音樂二字,更要注重教師的含義。當代小學教育要求教師不僅要擁有專業素養,更要具備和學生交流溝通的技巧與平和耐心的品質。所以本科院校在小學音樂教師課程設置上,應單獨安排課程,培育學生未來作為小學音樂教師的能力品質。例如,就未來師生溝通能力的培養,可以開設“師生溝通策略技巧課”,讓講師舉出師生交流的事例進行講解,分享自身經驗,或參考學者的建議,課上觀摩影視作品等,通過不同方式培育交流能力,也可以在課上進行主題討論,讓同學們從教師和學生的不同角度去分析探討彼此心理訴求和個性特征,從而總結交流技巧。而有關師德品質的培育,可以安排間歇性的主題班課,收集關于教師優良品質的故事,在課堂上進行討論總結,從而潛移默化地向學生傳遞為人師長應具備的品德。
社會實踐課是本科院校教師培養課程的一大組成部分,而學生實踐能力的高低更是未來能否勝任小學教師這一職業的關鍵。當前各本科院校對于小學音樂教師的實踐課程存在些許問題,優化其課程設置應當從實踐地點場所,時間設置,實踐機會的選擇內容及范圍等方面進行實踐課程的安排。
首先,從實踐課程的地點安排,校方不應局限于一個或兩個場所,而是校內校外同步進行。例如,從校內的模擬實驗教室讓學生進行模擬上課,一名臺上展示,其余臺下評價并說明理由,互相尋找不足和亮點;校外以學校名義與周邊市鎮小學進行合作,向各個學校派遣兩到三名學生進行“實戰”,真正以小學生為授課對象進行小學音樂教學活動。讓學生通過社會實踐的學習和考查,以及帶有問題的研究和探討,將學校所學真正內化于心,從而真正去了解未來教學的目標和教育的社會意義。其次,有關實踐課的時間安排,避免太過集中或分散,可以在即將學習完專業理論課程的學期末后一個月,為學生每周安排三到四節實踐活動課,讓學生在課業壓力較為輕松的狀態下全心投入實踐,將新鮮的知識立刻學以致用,鞏固所學,磨煉自我。最后,對于學生在實踐課內容的選擇,可以采取校內校外并行雙選,或校外選擇一處或兩處實踐場地,在有限的時間內體驗不同的實踐活動,擴大學生的見聞與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