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春季
(睢縣職業技術教育培訓中心,河南 商丘 476900)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是中華民族千百年積累的發展成果和智慧結晶。因此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語文教學,是根性的教育,要堅持把優秀傳統文化作為我們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站得穩、守得住的“根本”,引導青少年學生堅持正確的文化方向,以增強民族文化自信和自覺,樹立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自強不息的民族精神。
在語文教學中,要堅持古為今用、推陳出新,不斷地汲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思想精髓和智慧精華,使優秀傳統文化一脈相承、發揚光大,成為新時代前進的精神力量。而且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要落地生根,指向未來發展,使中華文化最基本的文化基因與當代教育相適應、與學生的成長相協調。我們“形而上”地傳授人文之“道”,而且必然“形而下”學習運用“語言”之“器”。
現階段,以應試為基礎開展的中職語文教學,具有知識教學的集中性,習題解答的訓練性,旨在全面提升學生的語文分數,忽略了學生對語文科目的學習興趣,難以彰顯語文科目的教學價值。在應試背景下,教師與家長較多關注的是學生成績,而忽略了學生對語文內容的學習想法。大多數學生認為:語文學習與生活一致,學術性質較低,學習內容較為枯燥,即便是幾節課做其他科目的作業,亦不會影響語文成績,而想要獲取較高的語文成績,卻存在一定困難?;诖朔N學科認識,學生對語文科目的學習呈現消極狀態,難以營建良好的文化學習氛圍。
中職院校具有職業性質,招收的學生質量一般,學生的學習主動性較差。與此同時,教師在開展語文科目教學時,采取的教學方式較為單調,極易引起學生對科目學習的逆反心理,難以獲取學生良好的學習熱情,為其語文后續學習帶來了發展桎梏。中職院校語文教師應大力關注學生的學習狀態,以學生興趣為出發點,以語文文化精髓為主導,為學生提供具有文化價值的語文課堂,全面提升學生的語文科目學習動力。
一是適當為學生推薦一些經典書目,保證這些書目難度適中,適合中職學生閱讀;保證這些書目有趣,能夠讓學生有興趣閱讀;同時還應該循序漸進地推薦,難度層次遞進,以保證學生能夠研讀通透。
二是適當教給學生閱讀方法,比如朗讀、默讀、瀏覽讀、反復讀、深讀、做讀書筆記……讓學生自己知道如何閱讀經典文學,結合自身需要有選擇性的閱讀書目,從而實現各取所需,提高學生的文學閱讀能力。
三是做好經典誦讀的反饋。讓學生擁有持續閱讀的動力就是鼓勵和評價,中職學生也是如此,他們同樣希望得到教師的賞識和認可。面對讀書這一成本最低的讓自己變強大的方法,即使是為了老師的獎勵,他們也會不遺余力。這樣一來,就會形成良好的讀書風氣,起初也許會有一些阻礙,但當學生養成習慣后,一定會受益無窮。
書法,是傳統文化的表現載體,是文化得以傳承的關鍵因素,亦是民族精神的直接載體。書法,寫的是字,抒發的是情懷,表現的是文風。俗語說“字如其人”。一個人的思想情懷、文化素養通過文字彰顯而出,而書法,成為了優秀人士字體的結合,用以感染世人,學習其優秀的文化思想,傳承其良好的人文品質。中職院校教師,以書法為起點,培養學生對語文科目的學習主動性。學生用流暢的筆法,干凈整潔的卷面,有助于獲取判卷教師對其文化素質的認可,從而成功地爭取到第一印象分數,為其獲得優異成績奠定基礎。
文化教育是一種文化方法論,又蘊含一種教育目的論,即“化人”“化文”雙重目的。首先,文化是人的認識方法和創造方式,更是人的生活方式和生存方式。人的認識和創新根源于生命本體和人的生活,也為其服務。以此,教育更趨于人性化,充滿生命生機活力。其次,創新和創新能力不僅來自知識,而且源于孕育知識的文化。創新是各種文化的共同本質和不竭的動力,是人的精彩展現和集中表現。教育就要更積極地激發和凝聚創新的力量。
教育的過程就是“以人化文”和“以文化人”的文化過程?!叭嘶焙汀盎恕倍呓y一起來,是文化的本質,也是教育的關鍵。一方面,強調人性,強調人的主體性和創造性,以完整而全面發展的人促進文化的發展;另一方面,強調文化,以完整全面發展的文化教育人,培育人。強調文化的性質,就是以有利于學生的成長和文化創新的人文內涵,提升他們的人文素質和人文修養。實現對語文教學的突破和超越,全方位地把教育發展、人的發展和文化發展聯系起來,從而最大限度地獲得知識、最大限度地學會創新,推動知識、文化和教育不斷地創新、進步和發展。
綜上所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對中職語文課程教學深化改革具有極大的價值和意義。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創新還要著眼于課程本身所蘊含的“文化性”,更加注重優秀文化的教育價值和熏陶意義,在教師充分備課的過程中提煉精華,讓學生樂于接受并且將知識不斷內化,真正做一個有德技并修的現代化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