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后兵
(重慶市巫山縣白果小學,重慶 404700)
前言:所謂數學思維是指學生參與數學學習期間產生的科學思維方式。而數學思維可以促使學生靈活思考以及分析所學知識,從而有效提高學生綜合能力。所以,實際教學期間,數學教師需培養兒童數學思維,促使兒童通過有效、科學的方法對數學問題進行解決,對知識內涵與本質加以深入挖掘,激發兒童的學習以及探究興趣,進而有效提升兒童的學習效率。所以,對小學階段數學教學當中培養兒童數學思維的相應策略展開探究意義重大。
常言道,興趣是人們最好的教師,就以往數學教學的分析來看,多數兒童思維并不活躍的原因是長時間處在刻板、單調的思維環境之中,進而缺少思維興趣。所以,在小學階段的數學教學之中,教師應當為兒童創設極具生命活力、靈動并且有趣的學習環境,促使兒童對數學知識具有的魅力進行深切感知,激發兒童數學知識的探究興趣,進而突破以往教學枷鎖,發展兒童思維。例如,開展“平行四邊形與梯形”教學期間,數學教師可設置相應的教學情境。教學之前,數學教師可先把兒童平時生活當中常見的梯形與平行四邊形的物體通過視頻或者圖片形式加以記錄。教學期間,數學教師可先把正方形和長方形有關圖片進行展示,讓兒童對核心內容進行回憶。之后,數學教師可對新圖像進行整理播放,讓兒童對二者之間存在的異同點進行分析,在兒童討論期間,數學教師需一直保持正面積極的態度,發散兒童思維,對兒童所提想法以及問題及時進行反饋。之后,數學教師可引導兒童把現實生活當中常見的長方形與正方形的圖片變為梯形或者平行四邊形。教師可按照兒童轉變過程之中遇到的一些困難展開教學,幫助其對重難點有關知識進行分析。借助上述教學方法,兒童可以在自身熟悉的環境之中對所學知識進行學習以及突破,同時在教師具體引導之下進行思維發散,完成相應挑戰。這樣可以提升兒童的學習自信,激發其探究熱情,促使其學習效率有效提高[1-2]。
在小學時期,盡管兒童已經具備一定自主意識,然而邏輯協調這一能力依然比較弱。所以,教學期間,數學教師需為兒童創設一些帶有目的性、針對性較強的問題,從而促使兒童展開自主積極的思考,有效鍛煉兒童的思考能力。例如,開展“兩位數與兩位數相乘”教學期間,數學教師可對問題引導方法進行運用。在課前,數學教師可對積變化的規律有關內容加以整理,同時把其和有關的習題加以規劃,對小組探究的主題進行設計。課堂之上,數學教師可把兒童劃分成不同小組,隨機給各個小組分配相應的探究任務,如10×20、30×5 以及4×15 等。當各小組完成相應習題練習以后,數學教師可引導兒童對其中包含的變化規律進行思考,在各小組進行你探究期間,數學教師需仔細聆聽,然而針對其中包含的思考內容以及探索方法不要進行過多干預。各小組討論以后,數學教師需鼓勵兒童對結果進行闡述表達,同時通過樹狀圖這種形式對內容進行展示。這樣一來,可以促使兒童對所學知識進行深入理解,并且增強兒童的數學邏輯這一能力[3]。
數形結合是指通過圖形直觀呈現相應的數學知識,進而把原本抽象、復雜的知識進行具體化、直觀化,這樣有助于兒童對數學知識間存在的內在聯系進行理解,同時借助所學知識對一些實際問題進行解決。這對培養兒童數學思維十分有利。比如,開展“長方形周長”教學期間,假設數學教師運用以往教學方法一味對數學概念與公式進行講解,很難激發兒童興趣。為此,教師可對數形結合這種方法進行運用,讓兒童在對數學問題進行解答期間,繪制相應圖形,這樣可以激發兒童數學思維,幫助其對數學概念和有關的數學公式進行理解記憶,進而對數學問題進行熟練解決,強化兒童的綜合能力。
結論:綜上可知,實際教學期間,數學教師可以通過不同方法培養兒童的數學思維,這是素質教育的一個必然要求。但是,因為遭受很多因素影響,教師在對兒童數學思維加以培養期間存在不少問題。為此,數學教師需創設趣味性的教學環境,積極引導兒童發散思維,科學設計教學問題,增強兒童的數學邏輯這一能力,同時進行數形結合,激發兒童的數學思維,促使兒童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