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輝
我國文化、藝術有著堅實而悠久的歷史積淀,追根溯源,我國音樂的起源可以追溯到炎黃時期,歷時數千年。但是,在中小學校的音樂教育中,存在民族音樂學生不愛聽,老師不重視的現象。另外,在經濟發展的今天,各種音樂文化以鋪天蓋地的氣勢滾滾而來,我國的民族音樂文化也面臨著延續和生存的威脅。
針對這一現象,我們更應選擇好音樂的曲目,注重地方民間音樂的教學;應當提倡補充音樂鄉土教材,總結各民族文化、音樂特征,然后深入淺出,讓孩子們能夠接受并深受啟發。我們應意識到民族文化對培育我們下一代民族精神的重要意義,要堅定弘揚民族文化精華的基本立場,只有加強民族音樂在教育中的地位,才有利于培養學生對民族音樂的興趣,才有利于創造與時俱進的新的民族音樂文化。
民族音樂是民族文化的一種文化載體,它反映著當時的社會、歷史風貌、審美以及經濟、自然、文化現象。在四五千年前的原始社會中,就產生了歌舞、歌曲,越往后音樂文化就越發達。在中國的歷史上多次出現音樂文化繁榮昌盛的時代,中國民族音樂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根植于中國悠久的傳統文化土壤中,豐富多彩的中國民族音樂折射出中國傳統文化的方方面面,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它反映的是中華民族的偉大精神,代表著不同歷史階段的歷史、文化、審美、價值觀。這對學生文化素養的提高,人格塑造有一定的作用。
振興中華不僅僅是要發展經濟、富國強民,而且還要振興民族文化。只有振興民族文化,才能充分樹立我們的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民族音樂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民族音樂對于民族自信心的建立,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從人類社會發展的歷史來看,無論是中國還是全世界,也無論是古代還是當代,任何一個國家和民族,要強盛就必須有一個強有力的精神支柱,因為有了精神支柱,才能提高國家和民族的凝聚力。精神支柱包含的內容有很多,但其核心部分和基礎部分就是思想與文化。思想和文化是一個國家和一個民族的靈魂,一個人沒有靈魂就不可能有健全的體魄,而一個國家和一個民族如果沒有靈魂,就沒有自信心。失去自信心的民族,是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因此,將中國民族音樂融入小學音樂教育中有助于學增強民族自信心,從而增強愛國情懷。
民族音樂藝術來源于生活,但同時也回歸于生活。培養學生對民族音樂多方面良好的興趣,樹立音樂美感,提高音樂素質教育,并從中更好地去體驗生活。通過民族音樂教育有利于培養他們的能動性、自主性和創造性。在學習民族音樂的同時,學生能夠了解當時、當地的風俗歷史、價值觀、審美觀、生活方式,以及那代人的思想,了解民族風情,從而產生思考,甚至向往,激發學生對音樂的探索,以及學習的興趣。這種方式可以讓學生在學習中成長,并且可以帶動傳統的課堂教育,使 課堂教學更加高效、輕松、愉悅。
中小學的民族音樂教育是我國普及音樂教育的一個組成部分,它是用藝術美的甘露澆灌孩子們心靈中美麗的花朵;它的作用是相當大的,意義也是相當深遠的,是獨特的,其他任何科目都不能代替。傳統的民族音樂是我們民族文化寶庫中的瑰寶,了解民族音樂就是了解我們民族的歷史文化,欣賞民族音樂就是在體驗我們民族的精神和情操。但是現實生活中,學生的民族意識相對來說較為薄弱,對民族音樂的興趣不高。所以,必須通過將中國民族音樂融入小學音樂課堂來強化小學生的民族音樂教育,豐富學生的文化知識和精神生活,培養學生熱愛民族音樂的感情。因此,將中國民族音樂引入課堂,有助于學生文化素養的提高、人格的塑造;有助于學生增強民族自信心、愛國精神;更有助于激發學生對音樂的學習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