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翠 汪文紅
運動損傷是指運動過程中反復積累形成勞損的損傷,其受到體育運動項目,以及運動者身體狀況和場地情況等多方面因素影響。一旦造成了運動損傷,就會使學生的生活和訓練帶來諸多不便。因而,在進行田徑訓練之前,教練需要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及訓練場地的不同,安排能有效規避運動損傷的訓練方法。
田徑訓練時長較長,訓練單一動作重復過多,長期運動負荷過大,在身體機能水平有限的條件下,長此以往非常容易導致骨膜炎等慢性傷。訓練時由于訓練前的準備活動不充分,學生部分肌肉群力量較為薄弱,自身身體協調能力較低,或者運動過于激烈等原因,會使得身體肌肉主動猛烈收縮程度超過肌肉本身的承擔能力,或使得肌肉的伸展程度超過其目前承受的極限,導致肌肉撕裂或者細小損傷,在高校的田徑訓練中,較為常見的時大腿肌肉群的拉傷。
運動損傷受人的生理結構影響,從生理學角度講在運動過程中,人的膝關節、踝關節韌帶等薄弱部位都是極容易 發生損傷的部位,在長時間訓練過程中踝關節韌帶拉傷、膝關節軟骨磨損出現的頻率更甚。
運動損傷受環境影響,田徑訓練過程中,在高溫濕熱的環境中反復訓練跑跳等機械性練習,容易導致學生中暑或者由于機體大量出汗使得身體水源代謝紊亂,進而導致學生發生抽筋或者虛脫,在嚴寒天氣肌腱、韌帶的彈力和延展性能都會大幅度降低,身體機能水平也會降低。在進行強度大,方式激烈的訓練時容易導致肌肉撕裂。
除了身體與環境的因素,預防意識低下也是造成運動損傷的緣由之一,教師與學生對于運動損傷的認識不足,簡單將運動損傷定義為不足為奇的小毛病,沒有在訓練中采取積極規避運動損傷的措施,即便發生損傷后也不會認真分析原因,沒有吸取教訓。
學校在對教師進行考核的時候要將如何規避運動損傷作為一項重要的考核指標,加強在職體育教育工作者的專業培訓,組建一支專業的體育教師隊伍。在專業素質過硬的優秀教師教導下,加強對運動損傷的教育,讓學生對于運動損傷有清楚地認識,要深刻理解到發生運動損傷后身體出現的嚴重后果,改變對于運動損傷不聞不問的陳舊觀念。同時也積極在日常訓練中積極貫徹各種規避運動損傷的預防措施,減少發生運動損傷的概率。
很多運動損傷的發生都是由于在田徑訓練前沒有做好充分的準備活動。注重準備活動能在一定程度上避免運動損傷的發生,是規避各種傷害事故發生的高效手段。訓練前充分的準備活動可以使人體內的中樞神經系統興奮,使得肌肉群變得柔軟且充滿力量,使得人體薄弱關節的活動范圍增大,在準備活動中可以對于后續訓練有針對性地展開一些關于易損傷部位的伸展練習,為后續強度稍大的正式訓練打下身體基礎。
田徑訓練中切忌急于求成,一步登天,教學方案要圍繞以循序漸進為中心展開。教師要堅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理念,這就要求教師清楚知道各個學生的身體健康狀況、技術水平等,在課上還要積極觀察學生的心理狀態,例如在個別學生不適應做高強度體育訓練的時候,可以適當降低這部分學生的訓練強度,在學生心情低落,精神消極的時候給予鼓勵。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合理地制訂田徑訓練計劃,科學地安排訓練內容和方法,精心設計訓練活動,使得運動強度和技術難度符合學生自身情況。避免單一片面的訓練方法,防止局部超負荷運動導致的運動損傷。
現今競技體育的發展迅速,隨著競技水平的提高,提高運動成績變得更加困難,一點點的進步往往是需要背后高強度、大訓練量的支持。在訓練過程中一旦出現運動損傷,給學生帶來的是生理和心理的雙重痛苦,如何規避運動損傷就成為現階段田徑訓練的關鍵問題。加強關于運動損傷的教育,加強醫務監督,合理安排訓練計劃,加強體育工作者的專業素養成為避免運動損傷發生的幾個重要手段。綜上所述,體育院校想要達成良好的訓練效果,想要學生能健康安全地提高運動成績,做好規避運動損傷的措施是十分有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