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壯族自治區百色市樂業縣同樂鎮九利村小學,廣西壯族自治區 百色 533200)
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善于設置問題,提高提問的有效性有助于學生良好習慣的形成。這需要教師的努力和學生的反思,教師與學生共同合作課堂提問這一教學手段起到實質性的作用。畢竟提問是促進課堂效率提高的關鍵手段,能夠起到一個“催化劑”的作用。
教師對語文課本中內容的把握是否準確,是對課堂提問的影響度非常高的。提問首先需要有問題可提,教師在設置提問的問題時,就要先明確要問的內容是什么。每一道題都會有它的題眼,也就是問題中核心、關鍵的內容。這需要教師課前熟練掌握課文,對課文中每一處都可以爛熟于心,提問或者解答起來得心應手。這是提好問題的第一步,也是基礎的一步。
剛剛一條說到的是明確要問的內容,那么注重提問方式就是明白怎樣提問學生才能夠讓他們聽得懂。不同的類型應該有不同的提問方式,只有提問方式與題目類型匹配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若是提問方式與類型不適合,可能會帶來負面的影響,比如說擾亂學生的思維。
師生之間的關系好壞會直接影響兩者之前的舉例和彼此之間的情感,當前教育教學過程中嚴峻的師生關系不被提倡,取而代之的是一種和諧平等的師生關系。師生之間的關系和情感更融洽才會使得課堂教學氛圍更加輕松愉悅,也是學生保持高漲情緒的一個良好保障。這些對于課堂提問的有效性來說是一些潛在因素,但卻發揮著實實在在的作用。
每個學生的認知能力天生就存在差異,這是不可避免的,其次,它還會受到環境、教育、生活等許多方面的影響。為什么不同的學生對同一個問題的理解不一樣,甚至存在很大的差異?原因就在這里。當然,他們的認知能力不僅會影響到對問題的理解,還會影響對問題的回答,,認知能力與回答質量是成正比的,這是毋庸置疑的。
每個學生的儲備知識都不一樣,內容結構更是各有各的特點。這些已經儲備的知識內容來自他們的生活、家庭、社會環境、學校教育等多個方面。學生已有的知識儲備量會影響到學生的邏輯思考能力,若一個學生頭腦中懂得的知識比較多,那他的思考整理問題的機會就會更多,相應地可以提高其邏輯水平。
這種思維的定勢既有正面影響也有負面影響。如果學生面臨思路相同的問題,這種思維的定勢就可以幫他們一個大忙,讓他們能夠更好更快地解決在學習中遇到的問題。但倘若是遇見了新的、從未接觸多的題型,這中定勢就會在解題過程中拖他們的后腿??梢?,哪一方面的因素都不能夠忽視。
這種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培養鍛煉成的,需要教師不斷實踐,涉獵更多的文本內容,才能夠保證在課堂提問時信手拈來,同時也能對語文課堂教學時間進行有效利用。語文這門學科包羅萬象,只有熟悉各種類型的語文文本才能對不同的問題有所掌握,才可以在語文課前為課堂提問打好基礎。
前文已經提到過,提問方式的選擇非常關鍵,它關系到一次課堂提問能否起到實質性的作用。有時候,這種課堂提問也是有“套路”可循的,但需要教師提前將語文教材熟悉好,感知好文中的題目類型。比如,在學習人教版的三年級下冊語文課本中《趙州橋》課時,教師可以聯系實際提問,先給學生展示一下別的橋的圖片,然后詢問學生見到過哪些橋,那些橋都各自有什么樣的特點。這種聯系生活實際的提問可以讓學生印象深刻,不失為一種提高其有效性的好方法。
如果僅僅是靠課堂的提問來鍛煉學生思考問題的能力,那是遠遠不夠的。教師應該教導學生們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識地對所見所感進行提問和思考,這樣潛移默化地發展,不用太長的時間,學生就可以初見成效。比如,人教版一年級的下冊會學習《小壁虎借尾巴》這篇課文,教師可以提問學生除了壁虎,還有什么其他動物會有特殊的習性。多幾次這樣的提問,學生就會不自覺地多發現問題,進而進行探索去解答問題。
反客為主有時候在語文課堂教學的提問中是一種好方法。教師可以改變以往語文課堂上的提問方式,將教師提問轉變成學生提問的形式,這樣更能激發學生去動腦思考,從語文課本中發現問題,這樣的教學目的性會更強,在促進學生思考的基礎上還提高了他們解決問題的能力。學生如果能夠自己提出問題了,肯定會進行思考,進而自己的理解能力會提高,邏輯的條理也會更清晰。
總之,課堂不能夠離開問題而獨自進行,語文課堂更是如此。當下許多學校的語文課堂提問其有效性得不到保證,這與教師和學生都有很大的關系,需要從多方面找原因。文中提到的提高教師對文本的解讀能力,注重課堂上的提問方式,學生主動實踐鍛煉,主客體進行轉換等都是十分可取的方法,值得各小學進行嘗試,讓學生在課堂提問中深入了解語文這門課程的性質和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