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陽市皇姑區寧山路小學,遼寧 沈陽 110032)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習作是運用語言文字進行表達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認識世界、認識自我、進行創造性表述的過程。寫作教學應貼近學生實際,讓學生易于動筆,樂于表達,應引導學生關注現實,熱愛生活,表達真情實感。同時,鼓勵寫想象中的事物,加強平時練筆指導。《課標》從內容和形式兩個方面明確告訴廣大語文老師,應該好好利用教材資源,結合生活實際,為作文教學服務,讓學生將從閱讀教學中學到的寫作知識與方法及時地遷移和運用到習作中去,同時也指出了日常練筆的重要性與必要性。小練筆是非常有效的寫作訓練方式,具有篇幅小、形式活、出手快、效果好的特點。現行小學語文教材中的課文大多文質兼美,如果在閱讀教學中,強調讀寫結合,讓學生把課文中最精彩的句子、段落讓學生反復研讀,從中體會作者謀篇布局、遣詞造句的匠心所在,悟出表達方法的真諦,在此基礎上開展形式多樣的小練筆,這將極大促進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提高,為今后寫作奠定良好的基礎,使學生終身受益。
小練筆選材角度小,內容簡短,貼近實際,且緊隨閱讀教學,促進學生深入領悟文本,有利于學生習作興趣的培養和寫作水平的提高。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根據學生的認知特點和語文教學規律,科學、合理地安排教學內容,聽說讀寫整體設計,著眼于學生語文綜合運用能力的提高,整理歸納的課本中每課語用的訓練點,以便在教學中有針對性地開展小練筆教學。
日常教學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通過“讀”“找”“析”“練”“展”五步來開展小練筆。第一步:“讀”——熟讀課文,細讀課文,重點讀某一段落,對課文充分的熟悉與理解;第二步:“找”——找到本課小練筆訓練的語用點,例如重點詞語、連接詞、文章結構、中心句等;第三步:“析”——分析品味語用點的好處與用法,例如分析品味該重點詞、連接詞的如何使用,好在哪里,文章結構的適用類型,中心句所要表達的含義等;第四步:“練”——練習寫一個小片段,突出訓練要點,例如運用好重點詞語、連接詞,把握文章結構和所要表達的情感等;第五步:“展”——展示自己的小練筆作品,老師點評或同伴互評,突出優點,提出改進建議。
1.重點詞練語品。精準的用詞是文章的星星亮點所在,學生在閱讀文本時,教師若能引導學生巧抓重點詞語開展“小練筆”,讓學生展開想象,將會觸發學生創新思維的火花,鍛煉語言的品味。日常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在閱讀中用心感悟,抓住重點文字,細品精妙詞語的個性特征,咀嚼它的神韻,進而進行小練筆。這種做法不僅能夠加強對課文的理解,發展學生的閱讀感受力,還可以培養學生的語言運用與表達能力。
2.連接詞練層次。合理的句式表達是文章優美線條和層次的構成。日常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發現并捕捉對句式、段落的感覺。對于文本中語言優美、表現力強、表達效果好的語句,首先讓學生發現它們的特點,特別是品味連接詞的好處,這樣緊扣文本內容,可以幫助學生理清文本的內容和層次。其次,引導學生根據連接詞的提示,挖空背誦,既能加快加深理解課文,又能進一步理解連接詞的用法。最后,讓學生試著用連接詞寫話,進一步鞏固句式練習,達到由課內向課外延伸遷移的目的。這樣的小練筆有助于解決學生日常習作中語序混亂、層次不清等問題,讓習作層次更加清晰。這樣的句段訓練不但實現了對課文中經典句式的有效吸納和練習,而且學生在小練筆中也鍛煉了自己的表達邏輯層次,創造出自己的個性化語言,讓學生切切實實地體驗到了寫作的成功快樂,提升了語言表達的興趣和能力。
3.學方法練架構。文章的結構,是文章部分與部分、部分與整體之間的內在聯系和外部形式的統一。文章都是由中心意思、材料、結構三個要素組成的。中心意思是文章的“靈魂”,要明確無誤;材料是“血肉”,要豐富,并能集中地反映中心;結構則是文章的“骨架”,是謀篇布局的手段,是運用材料反映中心思想的方法。好的文章需要有合理的結構支撐。日常教學中,對于結構典型的文章,教師要引導學生深入分析后,掌握其方法,并進行小練筆。只要課文分析到位,寫作要求具體,學生寫起來就有話說,知道如何下筆。清晰合理的謀篇布局訓練為學生將來的大作文打下良好的基礎。
4.寫感受練共情。情是文章的靈魂,在閱讀中強調學生自己入境入情,主張學生在讀中感悟。那么,在閱讀過程中,學生到底“理解”了哪些?“感悟”到什么?老師可以在閱讀教學之后,讓學生寫寫讀后感受,動心動情地寫出“眼中景,心中情”,加深對課文的自悟自得,并聯系自己的生活實際進一步升華情感與收獲。這樣的小練筆有助于學生準確表達情感,讓寫作更有靈魂,更能獲得共情。
1.看插圖練描寫。課文插圖具有形象性、直觀性、趣味性等特點。小學新課標語文教材中,許多課文都配有插圖。這種圖文并茂的編排,符合學生的年齡認知特點,在教學中教師若能引導學生看課文插圖開展“小練筆”,進行細節描寫練習,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觀察力、想象力和表達力。教學中,可以讓學生聯系課文的內容,仔細觀察圖片,加上合理的想象,嘗試去寫一段話,進一步細化當時的情景。這樣的小練筆既能引導學生進一步深入理解課文,又練習了文字表達。當然,教材中有些插圖課文中已經做了細致的描繪,就無需再寫。
2.品例文練仿寫。兒童在學習語言和各種技能的最初階段都是要借助模仿為“階梯”。尤其是小學中年級,認知特點經歷著由直觀形象思維到抽象思維的過渡,此時,學生的模仿性也最強。根據兒童這一心理特點,將語文教科書中的典型文章或片段與習作教學緊密結合起來,進行片段式仿寫小練筆,既減緩了作文的坡度,又有利于降低學生習作的畏難情緒,激發兒童習作的興趣。
3.展想象練續寫。有些文章所寫的事情雖然完結了,但事態還可繼續或有新的發展。課堂上可以讓學生以原文的終點為續寫的起點,展開聯想,構思新情節。教師在指導閱讀的過程中,不僅要啟發學生深入體會人物的心理活動,還可以想象如果故事繼續發展可能是什么樣的一種情況,并讓學生延伸情節,補充結局,起到理解、感悟、想象,提高寫話水平的作用。
4.換體裁練改寫。即以課文內容為基礎,轉換體裁,讓學生用自己的語言進行再創造的“小練筆”。小學語文書上每學期都會有幾首古詩,以讓學生了解中國古文化,進行情感與民族文化的熏陶。教學中可以嘗試在學習了古詩后,安排一項小練筆,對古詩進行改寫。
實踐證明,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巧妙地進行小練筆訓練,雖然只是一堂課中的幾分鐘時間而已,但卻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在課堂練筆的實踐活動中,不斷加大學生語言運用的頻率,激活自身的語言積淀,吸收其他的新鮮語匯與方法,學生的語言得到不斷豐富與鍛煉,寫作能力自然而然就能夠得到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