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沭縣蛟龍鎮初級中學,山東 臨沂 276708)
新課程改革倡導小組合作學習,小組合作學習使學生增強了學習的責任感,把自己的個人學習目標和小組學習目標緊緊聯系在一起,增強了學生的團隊意識,同時也使學生在合作學習的過程中感受到同伴互助的快樂,使教師和學生之間和諧互動、學生與學生之間由競爭對手變成合作伙伴,更好地培養學生思維能力的探索性和活躍性。小組合作學習給傳統化學教學模式帶來了新變化,也給教師帶來了挑戰。
教師在進行合作學習之前,應當首先創立合作學習小組。學習小組建立的是否合理,能夠直接決定學生分工合作的學習效果。所以在進行劃分學習小組之前,應當首先分析學生的成長特點和學習規律,按照學生的認知水平對化學的學習態度,和學生的成長個性,將學生分為不同的小組。同時在初中化學教學中,小組成員一般不宜過多,也不宜過少[1]。在5 人左右最好,如果小組人數過多,則很有可能導致其中某一部分學生產生渾水摸魚的思想,如果學習小組人數過少,則每一個學生所分得的學習任務可能較多,無法真正達到合作學習模式的優勢。盡量使每一個小組之間的整體水平相同,這樣才能夠顯示出在組間競爭中的公平性。同時每一個小組都要推選出自己的學習組長,學習組長在小組學習過程中能夠有效的起到監督管理作用,保證每一個學生都能真正參與到課堂教學中,有效完成學習任務,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2]。
當前學生多數屬于獨生子女,所以在家庭教育中很難形成與他人的合作意識。但學生通過交往能夠更好的理解責任以及社會規則,是極其重要的,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提高學生的責任感。所以教師要在教學過程中為學生建立良好溝通的橋梁,學生在通過溝通過程中能夠獲得班級歸屬感和自我認同感。所以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對每一個小組都能夠分配到自己的任務,讓每一個小組成員都能夠在教師的引導下充分活動起來,共同合作解決難題,讓學生感受到合作的魅力。同時如果學生在合作學習過程中對某一問題出現了分歧,教師應當充分分析學生發生分歧的條件,從學生本身的思維出發,考慮解決方法。學習小組能夠通過尋找問題,并解決問題,在解決的問題過程中又發現問題,再次解決問題,形成良好的循環,促進學生自我成長[3]。
初中化學教學知識結構較為復雜,并且極為抽象。如果只使用傳統方法對學生進行教育教學,則無法提高學生對于化學的認知程度。所以,在進行合作教學過程中,化學教師應當善于提出問題,讓學生能夠通過解決復雜的問題進行相互合作。開發學生的智力,同時也能夠使學習積極性較差的學生能夠更好的參與到課堂教學中,推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教師應當突破傳統教學模式,改變與學生的地位,采用平等民主的課堂教學模式拉近與學生的關系。在傳統教學模式中,學生對教師往往產生畏懼感,甚至會厭惡老師。所以采用合作學習模式不僅要求學生之間能夠進行良好的合作學習,教師也應當參與到學生的合作中去。將傳統教學中,教師一味的講的教學方法轉變為教師與學生共同合作,解決問題的教學模式。同時教師在合作過程中也能夠充分了解學生的學習弱點,在學生的后期學習中,可以對學生的弱點進行專項性訓練,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同時由于教師參與到合作學習中,也能夠起到一定的監督作用,保證每一個學生都能夠真正參與到課堂教學中。教師將集體教學和個別輔導,兩種教學模式相結合,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學生通過自我努力解決難題就可以為學生建立學習自信心,讓學生認為學習并沒有那么困難,減少學生的心理壓力[4]。
在傳統教學中,學生與學生之間缺少互動,所以我國學生往往缺少團隊合作意識。但是在當前社會中團隊意識是企業在經營活動過程中,員工所必須要具備的基本素養。所以教師也可以通過合作學習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促使學生能夠養成團隊合作精神。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通過學生討論問題,讓學生能夠真切感受到合作的魅力,在合作過程中可以矯正自己與他人理解認知的偏差,通過取長補短的方式,來得到更好的學習方法,構建自我學習模式。要培養學生的團隊協作精神,就要首先使學生形成統一的學習目標。教師的教學過程中要把課堂還給學生,要求學生能夠通力合作尋找問題的解決方案。如果學生遇到難以自主解決的問題,教師可以幫助學生解決問題,但是教師不能代替學生完成各項任務。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也可以采用開放性競爭問題,看哪一個學習小組能夠更加快速的將問題解決。這樣能夠使學生更加認識到小組團隊合作的魅力,在競爭過程中增強自我價值,體現提高學生的合作協調性以及集體榮譽感。使學生能夠真正通過化學教學在學習小組中展示自我發展自我,形成合作精神[5]。
在當前初中化學教學中,合作學習對于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意識。學生在合作學習中能夠始終處于一種積極參與,手腦并用的積極學習狀態,為學生日后的學習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礎,促進學生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