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彭州市致和中學,四川 彭州 611930)
歷史是學生在初中時期必須要學習的科目,在教學活動中,不僅要對學生進行歷史基礎知識的教學,同時還要培養學生對歷史進行辯證分析的教學,提升學生歷史學科的核心素養,促進學生對于歷史知識的學習。但是在初中歷史的教學中,由于教師教學的內容比較枯燥無趣,所以就會導致學生缺乏學習歷史知識的興趣,同時也會影響初中歷史教師教學質量的提升,影響教師對學生歷史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
在初中歷史的教學中,對學生進行歷史核心素養的培養,其重要培養的內容在于對學生進行以下五點的培養:第一,唯物史觀,我們在研究歷史的過程中最重要的目的就是了解真實的歷史,但是想要更好的實現對于歷史的了解分析,首先應該保證唯物史觀。例如,在看待西方資本主義發展,在唯物史觀的角度就是要對其中的內容進行辯證性的分析,了解其中的真諦;第二,時空觀念,歷史事件的發生都會跟隨相應的時間和地點,所以學生想要學好這一部分的內容,就應該對歷史事件有一個清晰的了解框架,這樣才能更好的實現對于歷史知識的學習,明白歷史中蘊含的意義。學生在了解歷史事件時,既要了解歷史事件的本身還要了解歷史事件的現實意義,為學生創建相應的意識;第三,史料實證,學生對于歷史中的資料要學會辨析,這樣學生才能正確的認識歷史,在教學中教師也應該根據已有的歷史資料對學生進行辯證性的教學;第四,歷史解釋,在教育不斷發展的過程中,學生對于歷史的認識也會發生一定的轉變,但是教師在對學生進行歷史判段的教學時不能利用現階段的社會背景進行歷史事件的分析,應該結合事件發生的時間進行分析了解,評價歷史事件;第五,家國情懷,在歷史上也好,在現階段也好,家國情懷都是比較重要的東西,是學生對歷史進行學習和探究的必備情懷,既包含了國家未來發展的希望,也包含了歷史人物的智慧。所以,教師在對學生實施教學的過程中應該重視對學生進行歷史學科核心素養的教學,讓學生更好的學習歷史,認識歷史,并且在歷史教學中豐富學生的歷史體會能力,實現對學生進行高質量的歷史教學。
在初中歷史的教學中,有很多教師的教學受到應試教育的影響,在教學中教師更多的是應用灌輸式的教學方式對學生實施教學,這樣的教學方式會導致教師處于高于學生的狀態,師生之間很難做到平等交流,這也就會導致很難實現師生之間的互動。在初中生歷史學科核心素養的教學中,教師首先應該改變自己的教學理念,形成新型的師生關系,教師要做到與學生之間實現平等的交流和溝通,促進師生之間互動的開展,讓學生有機會充分表達自己的想法。同時教師還應該重視為學生創建良好的學習氛圍,這樣學生才能更好的參與歷史知識的學習,提升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讓學生更積極的參與到歷史知識的學習中,這樣的教學情況更有利于對學生進行歷史核心素養的培養。
例如,教師在《鴉片戰爭》的教學中,教師可以給學生播放鴉片戰爭相關的影像圖片,讓學生能夠更直觀的了解鴉片戰爭。在視頻觀看結束后,教師借用視頻可以對學生進行教學的引導,并讓學生結合教材和視頻探究鴉片戰爭對于我國經濟等等方面的影響。在這樣的教學中,教師就可以在探究的過程中完成師生之間的交流以及互動,促進學生學習歷史能力的提升,同時教師還能與學生一同對歷史事件辨析,實現師生之間的互動,同時實現對學生進行歷史核心素養的培養。
在培養學生歷史核心素養時,教師不僅要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同時教師還要學會轉變自己的教學觀念以及教學方式,這樣學生才能得到更高質量的教學,才能有效提升學生參與歷史知識學習的興趣,讓學生自主對歷史知識進行探究學習。例如,教師在《秦王掃六合》的教學中,教師可以讓學生選擇秦始皇在統一六國時期發生的歷史事件的一個片段進行表演,并且教師可以對學生的表演進行評價,對于表演最出色的一組,教師可以給學生一定的獎勵。教師在教學中還可以利用教學設備給學生展示視頻資料,讓學生對相應的內容有更直觀的認識,還可以給學生組織辯論賽等等。
在初中歷史的教學中,教師應該轉變自己的教學理念以及教學方式對學生實施教學,這樣學生才能更好的投入到相應知識的學習中,教師才能提升學生參與學習的興趣,讓學生從多個角度了解歷史,學習歷史,在新課改的背景下實現對學生歷史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