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波市寧海縣實驗小學教育集團實驗校區,寧波 寧海 315600)
語文是學生學習的基礎學科,對學生進行核心素養的培養,有利于學生實現全面發展。但是在傳統的語文教學中,教師只重視對學生進行語文知識的教學,并不重視對學生進行語文素養的培養,但是隨著教學改革的深入,教師已經開始意識到對學生進行核心素養培養的重要性,并在教學中也開始實施對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培養。
小學生對于自己感興趣的學習內容會更愿意學習,興趣是促進學生學習最好的動力。但是在現階段的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還是缺乏學習語文知識的興趣。主要是因為教師的教學方式比較單一,在對教學內容講解時缺乏生動的講解方式,這也就導致了學生缺少學習語文的興趣。教師在教學中,更多的是讓學生對教學的內容進行記憶以及朗讀,這種教學方式不能讓學生對學習語文產生興趣,這也不利于對學生進行語文學科的教學。
在我國的教育教學中,比較重視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但是在實際的教學中,學生的教學主體地位并沒有得到體現,在對小學生進行語文教學時,還是存在很嚴重的灌輸式教學的現象,這對學生的學習以及成長來說是不利的。同時教師與學生的關系還應該進行改善,現階段還是存在很嚴重的學生害怕教師的現象,這樣的情況不利于師生關系的建立,也不利于學生學習興趣的提升,學生教學主體的地位也很難被顯示出來。
在教學不斷改革的過程中,對學生進行核心素養的培養已經是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但是對于這些教學改革,有些教師不能快速的轉變自己的教學方式,只是利用傳統的教學方式對學生進行教學,教師更重視的是教學任務的完成,而不是對學生進行核心素養的培養,這種情況在經驗豐富的老教師身上更容易體現。這樣的教學情況導致學生不能學習到最新的教學內容,也很難做到針對教材進行多方面的感受和學習。
對學生進行核心素養的構建,首先要讓學生能夠感受到學習的快樂,感受到愉快的課堂氛圍,所以教師在教學中可以針對需要學生掌握的教學內容,利用語言講述的方式進行教學內容的教學。因為語文學科知識就是由語言構成,所以教師在教學中可以利用語言的構建,為學生創建良好的學習氛圍,對學生進行核心素養的培養,激發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例如,在《大青樹下的小學》教學中,課文中描寫了一所民族小學,還有小學周邊的自然環境以及小動物,教師在教學中,可以讓學生閱讀這篇課文,之后再讓學生仿照課文的形式說一說自己的小學。學生在積極表達自己想法的過程中,學生學習語文知識的積極性就會有所提升,還能讓學生對自己的小學進行深入的思考,總結小學的特點,讓學生全面的去了解自己的小學,并且在表達的過程中,學生的積極性就會得到提升,在學生踴躍的發言中課堂的學習氛圍自然就會得到創建,在良好的語文課堂學習氛圍下學生的想法得到了表達,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也會得到提升,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自然也就能夠得到一定程度的培養。
雖然語文教材上都是一些文學類的知識,但是語文學科的實際應用性很強,所以教師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應該重視對學生語文實踐的教學,讓學生有機會能夠將學習的內容應用到實踐上,讓學生感受到語文學習的樂趣,這對學生學習語文,提升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具有重要意義。例如,在《竹節人》的教學中,教師在對學生進行教學內容的講解后,教師可以給學生提供相應的材料,讓學生嘗試一下在課堂上自己進行竹節人的制作。這樣的教學方式可以讓學生體會到語文課堂上不一樣的教學內容,讓學生在課堂上自己進行操作動手實踐,可以提升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對學生進行核心素養的培養。
在語文閱讀的教學中,學生閱讀、寫作與表達這三種能力之間是相互影響的。如果沒有豐富的知識儲備,學生在學習時也很難將自己的想法表達出來。所以,教師在教學中可以對學生進行口語表達能力的培養,讓學生多讀有些優美的詞句,提升學生語言的積累,讓學生能夠有豐富的文學素養。教師還應該給學生創建機會,舉行小型的演講比賽,鍛煉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提升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
在小學語文的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非常重要。但是在實際的培養過程中,在培養方式上還是存在一定的問題,在教學中,教師應該結合教學實際,選擇合適學生的教學方式,對學生進行核心素養的培養,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實現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