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理工職業技術學校,廣西 南寧 530000)
伴隨著我國現代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在數字新媒體產業互相融合的時代背景下,舞蹈作為一種極具表現力的藝術形式,其創作空間呈現出多樣化的發展特征。舞蹈藝術由傳統的無舞臺轉向了基于現代信息技術的數字化新媒體立體平臺。然而在中職舞蹈專業的實際教學過程中,部分中職舞蹈專業教材用的仍然是口頭講述與動作指導的單一型教學手段。這樣固定的教學模式導致學生在進行舞蹈知識學習和動作訓練的實際過程中創新思維能力的發展受到限制,學生在實際學習過程中一直追求固定化的標準思路,導致中職舞蹈專業的實際教學質量往往難以有效提升。
在新時代的教學理論觀念的指導下,構建主義理論是當前的主流教學理論。構建主義理論強調以學生為中心,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個體化差異。在中職舞蹈專業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充分認識到學生是舞蹈知識學習的主體,在舞蹈實際教學過程中要給予學生高度的自主性,以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因此,教師如果要在中職舞蹈專業的教學過程中開展混合式教學模式,就需要轉變傳統的舞蹈專業教學理念,構建新型的“教學并重、主體+客體”的教育結構。
例如在引導學生進行中國民族民間舞蹈中東北秧歌這一模塊的知識學習時,我在課前將傳統教學過程中的課程理論講解內容為學生上傳到網絡平臺上,比如東北地域的環境、風俗人情和文化底蘊等等相關背景資料,引導學生自行探索并理解教材內容,同時將學習過程中產生的問題記錄到隨堂筆記當中;在課堂上我就能夠把更多的時間放在對學生在學習東北秧歌民族民間舞蹈學習過程中所產生的問題進行指導和糾正,并帶領學生在表演過程當中進行實踐,這樣可以充分發揮學生在學習舞蹈過程的主體地位,為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奠定了基礎。
在中職舞蹈專業的實際教學活動中,部分中職舞蹈專業教師受制于長期以來形成的慣性思維和教學方式的影響,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往往以動作技能訓練指導為主,對學生進行舞蹈思維訓練的意識缺乏,學生往往在實際學習過程中形成了被動接受的觀念,缺乏對舞蹈知識的探索能力,針對這種情況,中職舞蹈專業的教師在開展實際的舞蹈教學活動中,要以培養學生的知識遷移能力和靈活應用能力作為重點。
例如在開展幼兒舞蹈相關內容的實際教學活動中,我以幼兒舞蹈創編教學電子課程為主要支撐,結合現代化網絡教學平臺,以構建內容豐富的立體化教學模式,引導學生主動創編教學項目,結合項目驅動教學模式引導學生自主探究教學內容,在“線上”自主獲取創編教學項目所需要的資源,構建學習框架,創建教學方案,比如電子教材、微課資源、動畫展示、舞蹈音樂設計和經典作品展示等方式,進行多元化舞蹈教學內容設計,提高學生解決實際活動中存在問題的能力。
在中職舞蹈專業的實際教學過程中,普遍的授課形式為班級授課制度,隨著這種舞蹈教學模式的不斷實踐,逐漸暴露出一個教學弊端,統一化的教學模式忽略了舞蹈專業學生的個體化差異,因此,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職舞蹈教室要開展基于現代信息技術的分層教學模式,培養學生的團隊寫作能力和扎實的基本功。
比如在開展幼兒舞蹈基本舞步的相關教學活動時,我指導學生在課前預先登錄網絡課堂,結合我為學生設計的導學案,根據小組任務去定的小組內部的領導者,然后組內的成員做好課前的準備工作。在課堂上根據小組搶答、任務合作完成、小組中進行示范等方式對預習結果進行展示,教師在此過程中要記錄好每個小組在學習過程中存在的不足,然后開展針對性的舞蹈知識教學活動,通過音樂節奏的把控、對方向的感覺等引導學生針對自身的不足開展學習,比如跳一跳、跑一跑、彎彎腰等小動作的強化訓練,使學生在小組的互助互學過程中找到自身的學習目標,促進每一名中職舞蹈專業學生的全面健康發展。
實踐證明,以信息技術為基礎的混合式教學模式,充分體現了“主導+主體”教育理念,有效促進了學生的舞蹈學習,補充并深化了舞蹈課堂教學,使學生在探究與互助中掌握舞蹈知識技能,在思考質疑中培養創新思維能力。隨著教育信息化進程的不斷加快,信息技術與舞蹈課程整合已成混合式教學必然的趨勢,這對于提升學生的綜合職業素養具有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