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廊坊市第九中學,河北 廊坊 065000)
引言:語文是基礎教育的重要學科,不僅可以培養學生的語言能力、文化素質,還可以對學生思想情感進行熏陶,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發展。新課改的進行,對于教師教育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僅要求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對學生知識、能力進行培養,還要求教師在課堂教學中促進學生思想、情感等素養的發展。初中階段,正是學生進行個人品質、情感價值等發展的黃金時期,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展開情感教育,對于促進學生品質、情感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語文是中華文化的承載體,其不僅對中國文化知識進行了傳承,也對中國漫長歷史中人類的思想、情感進行了傳承。隨著新課改的推進,課堂教學理念發生變化,不僅僅關注學生知識的培養,更加重視學生思想、情感、素養方面的栽培。語文學科知識具有良好的情感培養價值,能夠借助語文課本中詩歌、散文等文章所蘊含的思想、情感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豐沛學生的內心情感,提高學生的思想品質。初中語文教學還要充分利用現代教學技術如多媒體設備來創設情景,利用多種媒介和手段來創設出良好的語文教學情景,提高情感教育的效果。多媒體等現代教學手段和方式的利用,給教學帶來了諸多方便,也使得教學更加貼近學生的要求。多媒體手段的應用,可以通過圖片、聲音等形式再現情景,并且進行具體的情景設置,讓學生如同身臨其境,感受到更為真實和客觀的情感。通過客觀的情景設置,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學生能夠更好地進入學習狀態,學習的主動性和有效性也會大大提高。學生通過教師創設的情景,結合自身的感悟,情感的體驗和意識不斷得到強化,情感教育的效果更為明顯。
傳統教學模式中,束縛了教師教育思路的轉變、限制了教師教學方式的創新,教師在課堂教學中一味采用灌輸式教學,學生被動學習、被動去掌握知識技能,沒有深刻體會知識中的內涵,沒有體現課堂教學的教育價值。隨著新課改的發展,教學逐漸變革,傳統教學模式、理念已經落后,教育教學中教師應該積極轉變傳統思想,展開創新教學,提高教育教學的有效性。語文學科具有人文性,其教學價值不僅在于培養學生的語文基礎知識,更多的是對學生思想、情感等進行培養,提高學生的文學修養。教師在展開語文教學時,需要順應學生性格特征,融入多種情感教學因素,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一是挖掘古文內容,以優秀的傳統思想對學生進行情感培育。古詩詞中蘊含著豐富的文化內涵和人文價值,對于促進學生情感發展具有重要影響。初中語文課本具有很多優秀的古典文學,學生對其進行有效地學習和品味,領悟其中的內涵,對學生思想情感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例如,教師在展開《漁家傲·秋思》這篇古詩詞教時,教師利用多媒體教學把塞外黃沙、大雁群飛、邊塞殘等以視頻或圖片的形式,讓學生直觀的感受到詩詞中凄清、悲涼、壯闊、深沉、傷感的情緒,引發學生的思想共鳴,深化學生對古詩詞內涵的理解。二是挖掘現代文教學內容,聯系實際生活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語文教材上文章都是經過教育專家精心篩選,具有良好的教育價值。語文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對學生進行引導,可以促進學生與作者形成情感上的共鳴,并從課文學習過程中感悟作者的人生經歷、情感價值,充實學生的內心情感。教師在講解八年級課文《新聞兩則》時,可以進行新聞報道模擬訓練,讓學生將課文內容進行改編,然后進行報道,以此來激發學生的課堂學習積極性。學生在準備整個新聞報道的過程中,可以深入對課文內容進行理解、學習,并深刻了解新聞報道中所蘊含的思想情感,提高學生的思想情感。
語文是一門語言學,語文知識與人們的生活密切聯系,對于學生語言能力、交流能力、社會能力的發展具有重要影響。語文知識的傳遞,僅僅依靠課教學是不夠的,更加注重將語文知識與實踐生活進行聯系,培養學生在生活中感受知識、運用知識的能力,提高情感教學效率。一是展開生活化教學,引發學生的情感共鳴。生活化教學的展開貼近真實的生活情境,可以引發學生的共鳴,促進學生對于語文學科進行深入了解。例如,教師在講解課文《背影》時,可以引入生活中一些父母親情的故事,以此來深化課文內容,提高情感教學有效性。二是展開實踐教學,促進學生在實踐過程中感悟知識情感。語文實踐教學的展開,擴展了學生的學習空間、啟迪了學生思想,促進學生在實踐過程中深化教學內容,培養學生良好的思想情操。
初中語文教學中教師展開情感教育,提高了語文教學價值,不僅加深了學生對課文內容理解與記憶,還促進了學生與作者產生共鳴,促進了學生思想情感體驗與感悟。另外,語文情感教學的展開,營造了良好的語文教學氛圍,激發了學生語文學習積極性,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