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偉
趙村中心學校,河南 鹿邑 477200
將趣味性國學講述引入到中學歷史教學中,其實就是要打破以往歷史教學枯燥無味的印象,增加其趣味性和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主動參與到歷史教學活動中,寓教于樂,提升歷史教學效果,進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
譬如我縣的太清宮、老君臺、隱山大墓等,不僅風景優美,更是中原文化和思想的發源地。這里有著大量的史實資料,流傳著不少膾炙人口的古文和傳奇故事,例如《道德經》和《老子傳奇》。對于我們中學歷史教學來說,這是一種得天獨厚的資源。組織學生進行實地參觀、走訪,使學生在過程中不僅獲得了歷史知識,也記住了國學經典中的詩句,可謂一舉兩得。
根據對最近幾年國內已立項、結項的課題研究的分析匯總,目前來看還沒有趣味國學方面的研究?,F如今,不光在我們河南,乃至全國范圍內國學教育只是單純地停留在穿漢服、行扣禮、背經典上,大多流于形式,真正老祖宗的智慧我們可能沒有學到一丁點,博大精深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也在一點點的失傳。所以,國學教育的現狀對于我們來說既是機遇又是挑戰。
與此同時,我們這幾年在教學中適當的做了一些嘗試,將趣味國學的一些知識點巧妙地融入課堂教學之中,發現學生的反響特別好,學生特別活躍,他們愿意主動地參與到課堂教學中,最重要的是,學習成績也顯著提高。
今后,我們的工作就是要將這項研究系統化、規范化,最終將我們的研究成果編制成校本教材,然后在全縣,乃至全省進行推廣。讓更多的學生受益,讓他們盡情享受學習的樂趣和滿足。
通過該項研究,我們預計所要達到的教學效果肯定能夠實現。并且,我們還將打破傳統教學的束縛與桎梏,讓傳統國學文化中的精華重新煥發青春與魅力,使得枯燥乏味的歷史史實和概念變得生動具體,真正做到文史不分家,實現新課改形勢下貫通各個學科的要求與目標。
(一)在歷史教學中恰當引入趣味性國學知識,讓學生自己去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學習。
(二)使學生身處趣味性國學的氛圍之中,在一個個經典的國學知識的激發下,學生才能與歷史越走越近,消除客觀上的“距離感”。
(三)使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學習中遇到困難和問題時,都能與國學“息息相關”,能夠跳出問題看問題,增強學生的心理素質,讓學生在認知、情感領域得到全面的發展。
(四)以“科研促效率”深化新課程的教育教學理念,普及新課程課堂教學設計的理論和方法,促使提高教師自身的綜合素質,促進教師的專業化成長。
(一)以教師的備課策略、上課策略、評估策略的研究為主。
(二)對興趣、情景、問題、合作、探究、體驗、評價等提高課堂教學活動有效性因素進行研究。
(三)對中學歷史新課標中綜合探究的課題得出結論。
(四)探究出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和活力的教學策略。
馬克思主義教導我們:“應當從客觀存在著的實際事物出發,從中引出規律,作為我們行動的向導。為此目的,就要像馬克思所說的那樣詳細地占有資料,并加以科學的分析和綜合的實踐。”
所以,我們本課題研究的思路就是:以所有課題組成員老師的知識儲備為基礎,以學校圖書館藏圖書為依據,廣泛收集和發掘與趣味國學相關的所有資料和史料,本著便于復制和推廣的原則,然后去偽存真、去粗取精,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適合初高中同學傳承和弘揚的那一部分高度凝練出來,編寫成為通識性趣味國學課程,在全縣乃至全省范圍內進行推廣。
與此同時,為了了解同學們對課題內容的認同性到底怎么樣,檢驗我們課題組的前期成果和收集相關數據。課題主持人王志偉老師,最近半年時間,深入教學一線,在全市范圍內開展了趣味國學進校園公益巡講之旅。目前,已進行了八站,分別是:鄲城一高、周口市三高、鹿邑三高、鹿邑一高和項城二高、周口市文昌中學、周口市育新高中。每到一地,必引起極大轟動,同學們對趣味國學知識的渴求和認同感是我們始料未及的,給了我們極大的信心。
第一,通過研究,參研教師的教學理念得到了更新,提高了業務水平,提升了教師整體素質。通過課題研究的開展,教師的教學思想和教學理念進一步更新,理論聯系實際,在研究實踐中找到了新的教學方法,不僅提高了參研教師的業務能力,還提高了教學效率,初步在我校形成了用科研促教研發展的大氣候、好氛圍。對于學校教師隊伍建設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第二,通過研究,初步改變了教師教學行為,教師開始注重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克服無效教學。以往我們的教學只注重知識的傳授,教學任務的完成,沒有很好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忽視低估了學生參與課堂教學的能力,而疏于精心設計疑難問題。反思我們的教學,去點燃學生智慧的火把,讓學生走出教室的時候仍然面對問號,懷抱好奇,讓課堂成為師生互動、交流對話的平臺。
第三,通過研究,建立了促進教師不斷提高的評價體系,真正實現教學評價多元化。教學有沒有效率,并不是指教師有沒有教完內容或教的認真不認真,而是指學生學沒學到什么或學的好不好。
近兩年時間里,在課題組老師的共同努力下,我們課題組已經基本上形成了自己的有效學習策略的操作模式。在“教會學生學習”方面做了大量嘗試,要求學生做到“學習有計劃、科學利用時間、理解記憶、學會聽課”。在“培養學生學習興趣”方面研究出具體可行的方法:一是關心愛護學生,培養良好的師生關系。二是讓學生體驗成功的樂趣。三是增強趣味性,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第四,通過研究與實踐,學生們的歷史學習能力得到顯著提高,歷史學科成績進步明顯,有效地促進了學生成長。
通過兩年的實踐探索,課題實施有效促進了學生學會學習,提高學習效率,有效提高了學習成績,課題帶動教師專業成長,并形成具有一定質量的課題成果。這充分證明了《趣味性國學講述對提升中學歷史教學效果的研究》具有現實意義和長遠意義,從操作過程和研究成果來看,是科學的、有效的。
綜上所述,通過《趣味性國學講述對提升中學歷史教學效果的探究》,學生不僅能在課堂上學習知識,并能在學習知識的同時不斷地體會和領悟其中的道理與方法,從而潛移默化地提高自身素質。所以,努力提高歷史課堂教學的趣味性,讓歷史課堂成為學生真正喜歡的課堂是廣大歷史教師永恒的職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