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逸鑫
浙江理工大學史量才新聞與傳播學院,浙江 杭州 310018
當下,高校轉專業現象越來越普遍。部分學生由于高考分數限制或對專業不夠了解盲目填寫志愿,進入專業學習發現與自己的心理預期不符合,便會產生轉專業的需求。張毅鑫對39 所“985 工程”高校轉專業政策文本研究指出轉專業政策存在轉專業時間過于集中,人數比例過低,條件過于嚴苛,考核方式單一的問題[1]。這些問題造成部分想轉專業的學生最終由于條件限制無法達成轉專業愿望。
教育部自2017 年9 月1 日起實施《普通高等學校學生管理規定》(教育部令第41 號),其中第三節第二十一條規定:“學生在學習期間對其他專業有興趣和專長的,可以申請轉專業;學校應當制定學生轉專業的具體辦法,建立公平、公正的標準和程序,健全公示制度。”。此規定的頒布,進一步推動高校放寬轉專業條件,實現轉專業公平化、標準化。
基于“以學生為本”的育人理念,浙江理工大學2017 年修訂《浙江理工大學校內學生轉專業管理辦法》(浙理工教〔2017〕31 號),其中規定:“符合下列條件之一者可在第一至第六學期申請轉專業。1.因學習興趣需轉專業者;2.在某專業領域由特長者(須提供相關證明材料);3.因專業不適應,造成學習困難或確無能力修讀原專業者……9.適應學校人才培養模式改革需要的專業(如全英文授課專業等),允許符合條件的學生轉專業”,“各學院每學期的第十周上報各專業計劃轉入人數、接收條件及錄取原則、工作程序,經學校審定后實施”。此管理辦法給了大多數學生在第一至六學期多次申請轉專業的機會。將接收條件的制定權限下放至二級學院,各系各專業自主設置轉專業成績條件和錄取原則,使得轉專業條件設置更加個性化。不再硬性規定學生成績,給予學生更多選擇余地。但二級學院作為轉入學生的直接管理者,在開展教學管理的過程中卻面臨更多挑戰。轉專業申請次數和可申請學期的增加,轉入學生所處年級和學期勢必多樣化。接收條件中若對成績要求放低,則轉入學生的學習能力層次不同,學習主動性也不同,這便要求二級學院提供更加個性化的教學管理。
本文以浙江理工大學史量才新聞與傳播學院(下稱新傳學院)2017 級至2019 級107 名轉入學生為調研對象進行問卷調查,通過數據分析,對二級學院在轉專業學生教學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及其有效應對措施進行探究。新傳學院共設有傳播學和漢語言文學2 個專業。轉專業設置成績條件為申請轉專業當學期期末考試不合格課程門數至多2 門;轉專業考核方式為面試;錄取原則為通過面試,按照申請當學期期末成績學習質量分排名擇優錄取。發放問卷107 份,回收問卷86份,有效問卷86份,占轉專業成功學生數的80.4%,滿足抽樣的普遍性。
有研究表明,在學生轉專業的原因之中,與專業興趣相關的原因對學生轉專業的影響最大。學生的專業興趣度越低,他的轉專業傾向就越大,也越有可能提出轉專業申請[2]。
問卷數據顯示,22.09%的學生入學前已決定轉專業。這類學生轉專業目標明確,因高考成績無法進入理想專業,故而在第一學期便提出轉專業申請。48.84%的學生在第一學期決定轉專業,轉專業原因包括大類招生后分流專業不理想、對原專業興趣不大、原專業課程難度太大等。23.26%的學生在第二學期產生轉專業想法,這申請原因為對原專業不感興趣同時原專業的成績也不理想。4.65%的學生在第三學期決定轉專業,1.16%的學生在第四學期決定轉專業,原專業課程難度超出學生的學習能力造成畢業困難是這兩類學生轉專業的主要原因。
問卷數據表明,5.81%發現對轉專業之后的專業依然沒有興趣。31.4%面臨課程時間沖突等原因造成的補修專業課程困難而擔心無法畢業。19.77%表示專業課壓力大跟不上進度。33.72%的學生有無法融入班級集體的困擾。進入新專業后依然沒有興趣,說明學生在轉專業之前對新專業并沒有經過深入的了解。對是否對轉入專業做過了解這一問題,48.84%的學生閱讀培養方案,36.05%詢問同學,2.33%的學生旁聽專業課,而12.79%的學生未做了解,認為自己想學就申請了。通過培養方案了解專業,僅限于書面,無法接觸課程具體內容。僅通過同學的描述了解專業過于主觀。旁聽課程可以接觸部分專業課程的內容。學生對轉入專業不了解會導致盲目轉專業,轉入后依然沒有興趣,甚至出現多次轉專業后依然不適合的現象。轉專業打破了專業基礎知識學習的系統性。轉專業學生直接進入自己所在年級進行學習,不得不跳過部分專業基礎課程。專業課通常一學年開設一次,補修周期長,缺少專業基礎進而造成學習壓力大,形成惡性循環。
根據問卷調查中學生反應的需求,主要有:專業課學習上的幫助,學分與課程安排上的建議,班集體融入上的幫助。
針對學生的困境及需求,可以從以下幾方面采取有效的措施。
1.多種途徑增加學生對專業的了解
金頂兵對美國七所一流大學本科生專業選擇的比較分析中提到這些美國學校為學生提供很多途徑來了解各個專業,包括選修有關院系課程,接觸有關學科的老師;準備各種手冊、介紹材料和相應的網頁;舉辦不同的活動,為學生提供與專業老師和高年級學生接觸的機會[3]。二級學院可以借鑒有效措施如:組織全校范圍內的專業宣講;開放專業課課堂,允許有轉專業意向的學生進入課堂旁聽;制作介紹全校專業的紙質宣傳冊結合新媒體發布線上推送。
2.學院開設集中補課班級
轉專業學生需要補修專業課,而專業課一般一學年開設一次,同時,轉入當學期開的課與學生需補修的課程還存在課程時間沖突的問題。隨著轉專業學生人數增加,學院可增加專業基礎必修課的開設學期,由一學年開設一次,改為每學期開設,便于轉專業學生和重修學生補修。
3.專業課教師、輔導員幫助學生融入班級
專業課教師、輔導員工作重心不同。專業課教師負責專業授課,輔導員則負責學生生活心理及思政教育。專業課教師可以促進轉專業學生與原有學生之間組成學習小組互幫互助增進交流,輔導員可以在班會、班級集體活動中,提高轉專業學生的參與度,使學生盡快融入新集體。
4.運用新媒體線上線下多手段對轉專業學生進行教學管理
“互聯網+”背景下,對學生的教學管理可以采用線上線下多種手段進行管理。線下可以開展轉專業學生培養方案解讀會,由教學秘書負責為轉專業學生進行一對一的培養方案答疑活動,解決選課安排上遇到的個性化問題。線上可以運用QQ、微信等即時通訊軟件追蹤交流。新傳學院教學秘書于2017 年建立轉專業學生騰訊QQ 群,將轉入學院學生集中在群內管理。問卷結果顯示,90.7%的學生認為將轉專業學生相關通知發在該群里更有針對性,31.4%的學生在群內獲得高年級同學的幫助,39.53%的學生認為該群有助于結交同樣轉專業的朋友。可見利用QQ 群單獨建群針對性管理的方式,有助于為轉專業學生提供更有針對性的教學管理與服務。
高校轉專業現象在未來仍將備受矚目。二級學院對轉專業學生教學管理還需進一步體系化、個性化。二級學院應根據學院自身的學科和專業特色,積極拓寬學生了解學院專業渠道。專業課老師、教學秘書、輔導員需提供多維度的管理與服務,真正實現“以學生為本”,培養符合社會需求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