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充職業(yè)技術學院,四川 南充 637000)
20 世紀70 年代以前的閱讀理論認為閱讀是讀者將視覺輸入的語言文字符號傳遞的信息進行解碼,從字、詞、句中獲取作者試圖表達的信息的過程。而 70 年代后期提出的圖式理論認為閱讀過程即是讀者的文化背景知識與閱讀文本之間相互作用的過程。張必隱在其著作《閱讀心理學》一書中提出閱讀是從書面材料中獲取信息并影響讀者非智力因素的過程,閱讀不僅僅是獲取字面意思更重要的是理解字面背后的含義,即深層次的意義;Eddie Willians 認為閱讀就是讀者理解閱讀文本的過程;由約翰·布朗斯福特(John Bransford) 領導溫比爾特認知與技術小組 (Cognition and Technology Group Vanderbilt,CTGV) (王文靜)開發(fā)的教師創(chuàng)設含有真實事件或真實問題的情境,學生在探究事件或解決問題的過程中自主地理解知識、建構意義,他主張學習者在基于技術的整合的學習環(huán)境中,學會解決復雜問題;陳寧提出拋錨式教學試圖讓學生直接面對并嘗試解決問題,被選出來的事件或問題稱為“錨”,而確定問題的教學環(huán)節(jié)被形象地稱為“拋錨”,所選擇的事件或問題必須與教學內容緊密相關。我國目前的高職公共英語閱讀教學常把重點偏重于語言知識的講解,過多地強調語言點而忽視了非語言信息對閱讀理解的影響,使學生養(yǎng)成了逐字逐詞閱讀的習慣。而且閱讀教學模式單一,且拘泥于學生對閱讀材料的表層理解,至使學生不能對所讀文章的要點進行推斷,更不能把握文章的脈絡及其引申含義,從而影響了理解的準確性。對于這一情況,本課題研究主要探討運用拋錨式教學對高職公共英語學生的英語閱讀能力的提高是否有顯著影響,為以后拋錨式教學在高職公共英語閱讀教學中的應用提供更多的理論指導和實踐方面的建議。我院公共英語在前幾年也逐步把拋錨式教學應用到閱讀課堂中,但沒有進行系統(tǒng)的研究和檢驗,因此,本課題的研究將會給我院的公共英語閱讀教學帶來新的突破和發(fā)展。
建構主義教學理論堅持以學生為中心,教師在整個教學環(huán)境中起促進者、組織者、發(fā)起者的作用,學生能動地利用各種條件對所學的知識進行建構。基于建構主義理論,目前開發(fā)出的比較成熟的教學模式之一是拋錨式教學(Anchored Instruction)。拋錨式教學是指在多樣化的現(xiàn)實生活背景中利用情境化教學技術以促進學生反思,提高遷移能力和解決復雜問題能力的一種教學方式(Booth,2004)。教師創(chuàng)設含有真實事件或真實問題的情境,學生在探究事件或解決問題的過程中自主地理解知識、建構意義。這種教學模式把教學形象地比喻為“像輪船被拋錨固定”,以具有感染力和代表性的實例為基礎(作為“錨”),幫助學生認識事物的性質規(guī)律及其相互關系,建構認知圖示。拋錨式教學模式的核心在于,學習者如果想獲得知識,必須親自發(fā)現(xiàn)、處理和轉化復雜的知識信息。學習被視為不斷地檢查與舊規(guī)則對立的新信息,當舊的規(guī)則不再起作用時,修改舊的規(guī)則,形成新規(guī)則。因而,在課堂上向學生提出好的問題成為教師最重要的工作之一。其主要環(huán)節(jié)包括:設計真實宏觀情境的“錨”→圍繞“錨”組織教學→學生自主學習與合作學習→消解具體的“錨”→效果評價。在這種學習環(huán)境中,學生的學習內容和學習過程是真實的,所學結果具有較高的遷移性,從而使學生的學習變得有意義。建構主義教學理論強調以學生為中心、“情景”對意義建構的重要作用、協(xié)作學習對意義建構的關鍵作用以及各種學習資源的設計的重要性,它還強調教師在課堂上灌輸和引導學生形成一種自我學習、合作學習、創(chuàng)造性學習的良好習慣,同時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建構主義框架下拋錨式閱讀教學模式包括: 創(chuàng)設情境→確定問題→自主學習→協(xié)作學習→評價反思。
拋錨式教學在公共英語閱讀教學中主要由以下幾個個環(huán)節(jié)組成,具體分析以下:
1.設計真實“宏觀情境”的“錨”。語言的學習需要一定的語言環(huán)境,如果課堂上沒有英語學習的氛圍,那么整個課堂的英語學習只會讓學生感覺到枯燥無味。因此在英語教學中,教師需要創(chuàng)設情境,在課堂上利用直觀教具,用實物、簡筆畫、PPT 的圖片展示等創(chuàng)造情景進行直觀教學,使學生置身于真實的語言環(huán)境,這樣既能使課堂氣氛活躍,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鍛煉學生的語言能力,又能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發(fā)散能力和空間想象能力。
2.圍繞“錨”組織教學。在一定的語言情境下,選擇學習的中心內容為與當前學習主題密切相關的,真實性事件或問題,然后給學生一個立即需要去解決的現(xiàn)實問題。選出的事件或問題就是“錨”,這一環(huán)節(jié)的作用就是“拋錨”。
3.學生自主學習與合作學習以及解決問題的過程,鼓勵學生自己發(fā)現(xiàn)解決問題的方法:收集信息、確定完成任務的子目標、利用并評價有關信息與材料、提出解決問題的假設等。當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遇到困難時,教師要充當一個“輔助”的角色,循循善誘,讓學生自己去摸索理解,解決困難。另外,要鼓勵教師、學生及同伴間的討論或對話,從多角度去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這樣可以使學生的合作、交流的能力也得到了增強。
4.“消解”具體的“錨”,即拋錨式教學不能僅讓學生局限在特定情境的問題解決,而要發(fā)展他們的知識遷移能力,解決新情境的問題。
(一)實證研究過程:長期以來,受傳統(tǒng)教育影響的高職公共英語閱讀的教和學兩方面都存在著一定的問題。教師方面,大多數教師閱讀教學思想陳舊,閱讀教學觀念滯后,閱讀教學方法單一,教學脫離實際情境;學生方面,大多數學生長期處于被動閱讀的狀態(tài),閱讀學習的主動性和主體作用沒有充分調動起來,形成了沒有活動性的學習。針對這一情況,本課題主要研究利用建構主義理論下的拋錨式教學能否激發(fā)學生英語閱讀興趣以及高效地提高學生英語閱讀解題能力。本課題組成員先進行一次閱讀前測,選擇的是我院公共英語大一兩個文科平行班級(實驗班和控制班)作為實驗對象。首先對實驗班的閱讀教學,嚴格按照拋錨式教學模式的教學設計進行閱讀前的拋錨活動,閱讀中的解錨活動,以及閱讀后的教學。該教學實驗為期一個學期。而對控制班的學生只采取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講解。最后對實驗班和控制班學生的閱讀效果進行測試并比較,以檢驗拋錨式教學對英語閱讀解題能力的效果。本課題的重點在于如何運用拋錨式教學模式來進行高職公共英語閱讀教學,以及如何利用這一教學策略來提高學生的應用閱讀解題能力,為拋錨式教學在高職公共英語閱讀教學中的應用提供一些有效建議。
(二)主要觀點:隨著英語學科的發(fā)展,教學內容趨于細化和綜合化的有機結合,閱讀教學占著極其重要的作用。進行閱讀教學的前提是了解什么是閱讀?閱讀的本質是什么?由于閱讀目的、方法的不同,很難對閱讀下一個較為明確的定義。本課題小組成員查閱了諸多涉及到閱讀教學的文獻,發(fā)現(xiàn)眾多學者雖然針對閱讀教學進行了較多的探討,但對于閱讀教學仍然沒有明確的概念界定,我們認為閱讀教學指的是教師依托閱讀材料,和學生共同理解作者表達意義的過程,其目的不僅是通過閱讀材料向學生傳遞語言知識,如語音、詞匯、語法,還包括喚醒學生已有的背景知識,引導其理解文本較深層次意義,提升發(fā)散性思維能力,因此,拋錨式閱讀教學模式更符合當代的閱讀教學,是優(yōu)于傳統(tǒng)閱讀教學的。
(一)創(chuàng)新之處:以往的研究基本上都是從整體上來研究拋錨式教學模式在英語課堂的應用,少有的幾個細化研究也是在口語或聽力方面,將拋錨式教學應用在高職公共英語閱讀方面的研究更是少之又少,而且極少與閱讀理解測試結合起來,本課題研究就是基于前人研究的基礎上,根據高職公共英語課本及學生的特點,把拋錨式教學模式與高職公共英語閱讀教學結合起來,為它的實施提供具體的可操作的教學設計,從而更好更有針對性地指導高職公共英語閱讀教學。
(二)理論意義:本課題的成果形式主要以在本院學報和省級公開刊物上發(fā)表至少一篇體現(xiàn)本次課題研究成果的論文,這樣我院公共英語閱讀改變的教學模式也可以為其他職業(yè)技術學院提供借鑒和參考的范例,對全國職業(yè)技術學院的公共英語閱讀改變教學模式具有一定的促進作用和理論意義。
(三)應用價值: 通過這次課題研究,可以使研究者們和教師進一步加深對拋錨式教學模式的理解,為拋錨式教學模式在公共英語閱讀教學中的廣泛應用打下理論基礎,有助于人們對我國傳統(tǒng)的英語閱讀教學方法進行反思,同時為把建構主義理論下的拋錨式教學模式應用于公共英語閱讀教學提供具體的可操作的建議,而且通過研究拋錨式英語閱讀教學,為有效創(chuàng)設愉快、和諧的教學氛圍,激發(fā)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提高高職學生英語閱讀能力提供有針對性的高效的對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