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內江市東興區外國語小學,四川 內江 641000)
全新小學數學教材內容更加新穎、全面,注重學生的綜合運用能力,例如數學廣角、數學綜合實踐活動等教學內容,這給學生提供了充足自主學習空間,但是隨之也帶來了一些問題。例如高年級學生缺乏獨立思考意識、同樣的題型重復性犯錯、自主反思不夠及時等。筆者認為小學高年級數學教師首先要對學生的錯題資源進行分類,根據知識點、題型等對學生錯題進行分門別類;鼓勵學生獨立思考,培養學生舉一反三的數學思維;要強化學生的數學解題意識;整合學生錯題資源,傳授數學解題竅門,提升學生整體解題能力。
筆者認為小學高年級數學教師在解題教學中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要科學搜集學生錯題,對錯題進行分類,開展模塊化解題教學,凸顯本節解題課重點。例如教師要講析方程類題目時,可以結合列方程、解方程、方程與實際問題三大板塊開展錯題教學。小學高年級方程題目主要考察的是等量關系式、解方程方法等,數學教師根據學生在這一板塊出錯率最高的原因,例如等量關系式錯誤、計算錯誤、審題失誤等開展解題教學。教師要挑選一些學生的錯題,帶領學生分析題目,分析這道題目存在的錯誤,尤其是注意題目中的等量關系,例如“X 是X 的幾倍”、“X 是X 的幾分之幾”、“比它的兩倍還多10 個”等這類的表述,根據這些信息列出正確等量關系式,在進行具體的計算,在計算過程中提醒學生不能偷懶,不能省略計算步驟,要進行仔細地脫式計算,這樣可以減少計算錯誤,也可以為后期檢查提供方便。數學教師可以選取班級錯題庫中的題目開展教學,從數學閱讀、等量關系、計算技巧等方向開展教學,幫助學生逐個克服這些問題,掌握更多題型的解題方法。
應用題是高年級學生最容易失分的板塊,學生很容易受到思維定式、機械思維的影響,這也是很多學生同樣題型總是重復做錯主要原因。筆者認為小學高年級數學教師要鼓勵和引導學生進行獨立思考,可以根據學生的錯題編創一些變式題目,以此來培養學生舉一反三思維。例如教師針對學生出錯率較高的工作效率問題,設計如下變式題目:超市需要購買30 箱牛奶,甲工人單獨制作這批牛奶的話需要10 天,如果乙工人單獨制作的話需要15 天,如果甲乙兩位工人一起工作的話,需要幾天可以完成,如果生產60 箱牛奶兩個人需要幾天呢?第一問學生根據公式工作總量=工作效率×工作時間,可以迅速計算出需要6 天。第二問比較具有迷惑性,很多學生認為60 正好是30的兩倍,直接得出6×2=12 天,但是這個答案是錯誤的,這是定式思維的影響。學生出錯的原因是混淆了三者之間的關系,教師可以繼續改變甲乙二人的工作量,讓學生再次進行計算,計算結果發生改變,學生通過變式題目對這一公式的理解更加透徹,在解決這類應用題時正確率會更高。
筆者認為數學教師可以組織高年級學生體驗批閱數學作業的工作,讓學生批閱同學的數學作業,根據教師的講析訂正同學作業。這樣的體驗過程中可以讓學生更加客觀發現自己在數學作業中出現的失誤、做錯題的主要原因、數學學習短板在哪里等。例如教師在講授“分數乘除計算”這一課時,可以利用口算題卡、脫式計算卡等開展測驗,讓學生扮演“閱卷老師”,結合老師題目講解,訂正自己手中的數學作業,不僅僅要判斷答案正確與否,還要糾正同學在脫式計算中存在的問題,寫在自己對這份數學作業的評價。這樣的作業審閱活動,可以幫助高年級學生養成認真仔細、驗算檢查的良好解題習慣,對于改善學生粗心大意的毛病也是大有裨益的。學生在拿到自己數學作業以后要認真對待同學的批語,自信修正每一道題目,并把自己的錯題積累在錯題本上,反思自己做錯的原因,這類題目需要注意的解題事項。此外,數學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建立自己的錯題集,記錄自己每一天在數學作業、數學測驗中做錯的題目,做好錯題資源的積累,每一周布置錯題反思任務,讓學生梳理自己一周的學習成果,做好錯題資源的及時回顧與反思。
數學教師在教學中要針對學生錯題傳授解題技巧,幫助高年級學生掌握不同類型題目的解題方法,提升學生的數學成績。例如教師在講解圓柱表面積和體積計算時,要強化學生的區分體積和表面積公式,主要對不同圓柱體的分析,例如在圓柱水桶表面積計算中,只需要側面積加一個圓形底面積;水管表面積計算中只需要計算側面積。教師要結合圓面積、長方形、正方形面積公式推導出圓柱表面積和面積公式,讓學生自主嘗試進行公式的推導,加深學生對這兩個公式的理解,在解題時可以靈活運用,避開題目中的一些陷阱,提升學生解答圓柱問題的正確率。高年級數學教師要注重傳授解題技巧,讓高年級學生逐個擊破數學難點,為小升初數學考試做好準備,逐步建立學生數學學習自信心。
總之,小學高年級數學教師要辯證看待錯題資源,從學生錯題中分析出教學“盲點”和大多數學生存在的誤區,合理整合學生的錯題資源,建立學生錯題集、班級錯題庫,傳授數學解題技巧和舉一反三思維,幫助他們逐個擊破數學難點,取得更加優異的數學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