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贛州市尋烏縣城北新區小學,江西 贛州 342200)
提問是小學數學課中非常重要的環節,但是很多的教師并不了解如何才是有效提問,采用的提問策略并未取得良好的效果。教師需要借助提問的方式,將學生的注意力充分集中起來,并活躍小學數學課的氛圍,促進數學授課的高效開展。因此這就需要教師不斷反思小學數學課的提問過程,改進提問的手段以及方法。
很多教師并未對提問形成正確的認知,甚至可以說是對提問存在誤解。小學數學課中的有效提問,并不僅僅是隨便設置幾個問題。隨意穿插在課堂上,這樣的提問是非常形式化的[1]。即便是師生之間有一問一答的過程,但是學生的思考并不深入,答案也是十分明顯。這種提問并未發揮出本身的價值,師生的互動也并沒有對提升小學數學課的實效性起到顯著的作用,學生還是被動的狀態,學習效率沒有得到提升。
所謂的提問教學,并不是為了提問而提問,很多教師在小學數學課中隨意提出一些問題,并未經過課前的精心設計,比如問題的難度以及提出的時間,能夠對學生造成什么樣的影響,是否對學生的思維有一定的啟發作用,如何將學生的積極性調動起來,這些都沒有在小學數學課前進行設計和考慮。教師完全是隨意對學生提出一些“對不對”“是嗎”類似的問題,看似是得到了學生的反饋。甚至課堂上一度十分熱鬧,但是學生其實沒有對問題展開思考[2]。
小學數學課中對提問教學的合理應用,需要教師在課前做好對問題的設計以及規劃。提問是需要有計劃以及有目的,不能在小學數學課中隨意進行一些提問,沒有任何的目的性。這種提問甚至會讓小學數學課的節奏受到影響[3]。很多時候學生會被教師的問題影響,始終糾結于問題,脫離教師的節奏。因此在課前,教師要對小學數學課的問題精心設計,在備課的時候對整節課加強把握,了解下節課要講授的問題,其中涉及到哪些公式以及概念,在課堂上要占有多少的時間,在什么階段什么內容提問,提問與接下來的課程如何連接等。比如對混合運算展開講解的時候,教師一開始為學生講授的是混合預算的數學概念,然后導入問題:15+11=?、2*4=?應該如何計算呢?那么15+11+2*4=?應該如何計算呢?借助問題的分析,讓學生充分理解什么是混合運算。
小學數學課中教師所采用的提問方式,會對提問的效果造成諸多影響,若是教師的提問十分單一,總是用一問一答的方式,這樣學生是難以形成好奇心的。教師要讓學生用思考的積極性和熱情,豐富提問的手段以及方式,并結合小學數學課的內容,靈活選擇使用各類的提問方法。小學數學課中常用的一些提問方式,比如比較、繞道式提問以及分合式提問等,可以直接進行提問,也可以循序漸進逐漸引出主題,讓學生對問題展開由淺入深的思考,或者是一些比較難的問題,可以將難題進行拆分,讓學生一步步進行理解,最后進行組合。
比如在對小數運算進行學習的時候,教師可以用以往的知識作為引導,將整數作為例子,讓學生先嘗試復習一下整數的運算,然后將小數的概念提出來,讓學生思考小數和整數的區別,關于如何計算的問題,則是可以結合人民幣計算的案例,加強學生的理解。
教師要注重在小學數學課中安排的提問,要對學生的思維有一定的啟發性,讓學生在回答之前進行思考。比如教師可以借助例題進行提問,可以結合生活實例進行提問,也可以結合以往的一些知識進行提問,這些都是為了讓學生對知識加強理解以及掌握,并實現對知識體系的建構。要避免無效的提問,讓小學數學課的時間都能得到充分利用。
結論:總之,小學數學課中采取提問教學的手段,教師要結合小學數學課的目標以及學生的需求,采取靈活提問的方式,將學生在小學數學課中的積極性調動起來,并借助有效提問,提升小學數學課的整體質量,給學生更好的學習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