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綿陽市安州區桑棗鎮第一小學,四川 綿陽 622654)
引言:伴隨年級的不斷升高,小學數學會在四到六年級這個階段形成一個分水嶺,一方面是好的學生越來越好,而另一部分資質略差的學生會愈加遜色。下面根據教學實踐,對造成兩極分化現象的原因進行簡要分析以及提出相應的改善對策。
從小學數學四到六年級的教學內容分解來看,其大致可以概括為“數”、“形”、“圖”、“算”、“用”等五大方面的進行教育。從原有的簡單鍛煉學生們的計算能力,到現在的數形結合,綜合應用實踐,統計概率,還有作圖能力等,給學生造成了一定的壓力。學生面臨的已不僅僅是簡單的計算,更多的是需要學生們的想象空間以及思維拓展能力。現如今提倡的全面發展,已然讓學生造成精力分散,無法集中學習,而數學作為一門思維鍛煉學科,再加上學習內容的復雜化,那對于適應能力不夠強的學生來說,的確銜接不上,導致滯后。
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作為四到六年級的小學數學教師,面對心智尚未成熟的稚童來說,課堂的傳授效率是需要去提高的指標。從側面分析,造成兩極分化的原因是由于教師的教學質量參差不齊,導致學生所呈現出來的成果也是褒貶不一。不同的教師有不同的教學理念與教學方法,如果不轉換原有的授課方式,一成不變,無法緊跟現代課程改進的步伐,從而導致一些學生無法融入課堂,改變學生為主宰的本質,便會與優等生拉開差距。
國人固有的心態會導致小學數學老師在教學過程中無法做到一視同仁,對學生“另眼相看”,此舉不可取。優等生一直以來的優異表現在教師心目中已經存在良好的人才畫像,而從低年級時成績落后的學生在教師眼里的形象已然被套上桎梏。因而,教師與學生無法走進各自的心靈,老師無法了解學生的心理動態,間接造成一些數學知識,數學思維不能傳遞給學生,學生便對數學失去信心,選擇逃避,導致溝通障礙,自然學習成績無法提高。
為解決學生們對教材知識的陌生及重負,教師們在低年級段,因多增加思維拓展訓練,來逐漸引導學生適應高強度的學習內容。打造好數學基礎知識教育,便能更好地適應高年級的數學內容。
例如,教授《直線、射線和角》這節課堂時,提前闡述直線在生活中的存在現象,讓學生更直接了解直線的定義、掌握直線的核心要素,以及作圖方法等,再來引出射線的原理、圖形,接著導出線段的定義,讓學生辨別三者的不同之處,等學生已經全然掌握的情況下,再來講解何為“角”。倘若不是循序漸進,學生基礎不牢固,便無法搭建小學數學的學習組織架構,顯然,造成班級數學學習成績失衡。
即使新的教育體制不斷進行改革,但仍有一些老師不能與時俱進。因此,為了增加數學課堂教學形式的靈活多變,提高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可在授課形式上推陳出新。
例如,教師授課《平行四邊形和梯形》時,不再是一味的老師臺上講解,學生課堂練習,可采取小組合作式學習模式,教師提前合理分配學生,給學生設定一個闖關游戲環節,認識平行四邊形與梯形,在學生與老師的互動間,做到取長補短,既能了解課程概念,又能增加全員參與,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培養學生對數學的熱愛,刻畫學生對知識的課堂印象,提高了課堂質量,自然學生的成績就相對平橫。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及時轉變角色,為了走進學生的心靈,已然不是高高在上的老師,而更多的是以朋友的身份與學生相處。
例如,教師在授課中可多采用開放式教學,在語言溝通上,同樣需要以平易近人的語氣去教授學生們數學知識,或者也可以采用反問的的語氣,讓學生與教師角色互換,由學生來解答問題。假設學習《加法交換律》之時,可以讓學生挑戰教師,互相出題,在此過程中,應積極鼓勵成績差的學生參與進來,給予差等生表現的機會,讓學習成績差的學生自我肯定,教師們理應做好科學的評價體制,做到關愛差等生,互相尊重,激發學生們學習欲望,進而提高學習成績。
總之,造成小學數學“兩極分化”現象的原因無非是從三個主體分析,學生、老師以及教案,分析出主要原因,解決對策油然而生,故作為小學數學老師應改善教材內容,創新教學模式,增加與學生的溝通互動來平橫學生們的學習成績。當然,筆者在研究的過程中,由于時間和精力的不足,還存在著一些欠缺之處,筆者將在未來的教學中不斷的提出更為有效的教學策略,減少兩極分化的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