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寧財貿學院,遼寧 興城 125105)
引言:近幾年來,由于國家對人才的需求不斷增加,許多高校擴招,讓本來就十分嚴峻的就業形勢更是雪上加霜。大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開展在高校教育中不可忽視。結合思政教育,做好新形勢下的高校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指導是目前高校教學中的一大重點。
新形勢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與大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是相輔相成,相互促進的關系。兩者并不是獨立存在的。學生通過思想政治教育,認識到自身的實際情況,再結合當今就業環境,做出正確的職業生涯規劃。這個過程需要學生具有正確的認知,積極的思想,而健康積極的思想則來自于高校開展的思想政治教育。好的職業生涯規劃歸對大學生意義重大,心理健康教育更是伴隨著一個學生的一生。只有把這兩樣做到相互結合,執行到位,才能全面提高學生的就業質量。
嚴峻的就業形勢迫在眉睫,部分學生由于對自我認識不清晰,對就業大環境不了解,導致就業過程中四處碰壁,簡歷投出石沉大海,找到的工作不滿意,頻頻跳槽,缺乏工作經驗,喪失工作機會。從學校層面來說,就業率的虛高而學生實際就業情況不容樂觀。這些問題的出現都源于沒有將學生的思政教育做到位,做全面。根據了解,目前大部分高校都會定期開展大學生心理健康講座、心理健康問卷調查等,但根據學生反映,這種形式的思想教育對們來說效果甚微。例如:學校關注學生身心健康,特意請相關專家開展講座,以此來激發學生斗志,但大多數學生則是在講座中睡覺,玩手機,聊天等等。學校浪費了人力物力,學生卻只將它當作一堂自習課。甚至有些同學還表示,這是在浪費他們的時間。
根據調查了解,當前大學生中對自己的職業規劃有清晰而明確認知的只有一少部分,大多數學生職業規劃模糊,沒有清晰的職業目標和方向。因此,做好高校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對學生的就業,以及個人的發展都有著長遠的影響。而思政教育不僅僅是引導學生做好職業生涯規劃,更是對學生思想道德、政治意識以及法律意識的普及。新的社會環境下,學生的思政教育顯得更為迫切,改變傳統的說教模式,結合新的時代思想,促進學生心理健康發展有助于學生對自我的認知,對社會的認知。
新形勢下,高校思想教育要結合新的社會環境,積極創新,尋求新突破,更好地為學生負責,關于工作的開展,從以下幾點考慮:
傳統的教育都是老師講,學生聽,而在新的時代,這種說教教式的模式顯然不符合當今教育形勢,為此,學校可以成立專門的心理健康機構,比如心理健康社團等,讓學生積極參加進來,以學生的力量來帶動其他學生,這不只是教師的工作,更需要廣大師生相互配合。比如成立心理室,建立學校心理咨詢網站,走到學生之間,通過校園公眾號,微信群聊,學習軟件,各大組織,全方位了解每一個學生的思想狀況等。
心理健康教育是高校教育的重要舉措,同其他教育,都要建立完善的制度體系。建立健全應急應對措施,完善實施方案和流程,將班級心理委員的責任落實到位。從學校到教師再到班集體,每一個環節設立不同的制度措施。讓學生能夠更靈活的了解到相關的政策和措施。按照學校的相關文件精神,制定心理干預制度等。比如,學校可以定期舉辦相關活動,讓學生積極發言,表達自己內心的想法,以獎勵的形式激發學生的參與性。
目前大多數高校都是通過問卷調查的方式了解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許多學生應付了事,不按照實際情況填寫。而學習在收到問卷調查后也沒有第一時間和相關同學進行談話,交流疏導。因此,思政教育要全方位為開展,不可拘泥于一種方式,每一個環節都不能忽視。除專業的心理老師之外,專業課老師也要參與進來,在課堂上引導學生,用積極向上的態度感染學生,思政教育不僅在課堂上,也在生活中。不論是假期或者是實習,都要加強對學生的思政教育。例如,近期各大高校開展的學習強國教育和青年大學習教育效果顯著,在學校的督促下,參與人數高,學生積極性高,從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學生的政治意識,高校要全力配合,將這項工作落實到位,對學生的政治意識形成意義重大。
由于大部分學生職業規劃不清晰,目標不明確。教師作為學生的引導者,做到從學生的角度出發,指導學生做好職業生涯規劃。高校應設立專門的職業生涯規劃必修課,鼓勵學生積極參與,重視職業生涯規劃的重要性。教師做好引導督促,課堂上通過相關的活動,例如關于理想的演講比賽,就業形勢知識競賽等。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做這堂課的主人公。
思想健康教育和職業生涯規劃對學生的意義重大。在當今新的社會環境的就業新形勢下,做好思政教育工作是各高校教育中的重點也是難點。思想政治教育和職業生涯規劃從來都不是獨立存在的,只有將這兩方面做好全面融合,全方位開展實施,及時關注學生思想動態,就業狀態,引導學生做好正確的職業規劃。作為教育工作者,做好學生的思想工作,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思想觀,價值觀,是責任,也是義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