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曉紅
(廣西南寧市武鳴區雙橋鎮雙橋小學,廣西 南寧 530104)
在小學語文的教學中,許多的教師仍然在識字教學中還是采用簡單的教學方法,教師教學生記,沒有把字詞與課文內容結合起來。這種枯燥的教學方法,讓小學生失去識字和學習語文知識的興趣,影響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在小學語文教師的識字教學中,隨文識字的教學方法能夠很好地提高學生在課堂學習中記憶課文中所要學習的生字和詞語。教師在教授學生識字中以課文為主,結合課文內容讓學生理解字義,分析字形,提高小學生對知識的探索學習精神,還有效地提升了語文的教學效率和質量。
根據語文新課程標準的指示,小學語文教師需要從小學生的經驗出發,為小學生創設生活化的教學情境,確保小學生在熟悉的氛圍中學習語文。但是,教師應該如何實現這一目標呢?我認為,小學生的形象思維遠比其邏輯思維更發達,如果教師可以采取更加符合形象思維認知規律的方式展開識字教學,就能提高教學效率。
例如,在引導學生學習《要下雨了》這一課時,其中“潮濕”一詞是本節課的核心詞匯,也是識字目標中的重點。如何幫助學生理解這個詞匯,強化其印象呢?我認為,教師不妨借助教材中配置的插圖,為學生營造一個熟悉、生動的環境,讓學生在情境中學習生字。首先,教師可以要求學生觀察課文插圖,然后想一想小甶兔和燕子的對話。接著提問學生:“同學們,誰能告訴老師為什么燕子會飛得這么低呢?”學生思考了一下,很快舉起了手。有的學生說因為空氣釀太大,燕子的翅膀淋到很多水珠,所以才會飛不高。”接著,教師將原文中的語句進行展示,然后要求學生大聲朗讀,此時再引人“潮濕”詞匯進行教學,讓學生體會句子的含義。教師可以先展示“潮濕的地板”“潮濕的馬路”“潮濕的空氣”“潮濕的墻壁”等多幅圖片,讓學生在圖片的暗示下明白:“潮濕”指的是水分含量大。此時,教師引導學生關注“潮”“濕”兩個字的偏旁部首,學生發現兩個字都是水字旁,再次證明其含義和“水”密切相關。在這樣的情形下,當學生讀到原文“空氣很潮濕……”一句時,才會真正明白為什么燕子飛不高。
由此可見,叫教師在識字教學過程中創設出合理的情境時,學生對生字、句子的理解也會隨之增進。在學生的經驗之上展開教學,不但可以增添教學中的趣味性,而且也能提高識字教學效率。
低年級小學生天性愛玩好動,無法長時間集中注意力。根據古希臘哲學家亞里士多德的教育理論,他認為,小學生的興趣和其記憶力息息相關,而記憶力的持久度也和生動的情景與色彩密切相關。根據這一教育啟示,在進行識字教學時,教師應該弱化“教”的成分,將重心放在“學”的部分。從小學生學習的立場出發,讓小學生在快樂的氛圍中識字,就能提高學生的積極性。鑒于這一需求,筆者認為創編兒歌恰恰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既能提高教學趣味性,還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例如,在引導學生學習《小青蛙》這一課時,其教學目標是引導學生會認“清、睛、眼”等生字,能正確、規范地書寫“青、清、晴、情、眼”等生字。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首先要求學生先出聲朗讀課文,在朗讀的過程中,教師通過PPT 將文中的核心生字進行呈現,讓學生進一步學習。由于本節課所學習的生字字形非常相似,只是偏旁部首不同。為了強化學生對這種異同處的認知,教師可以為學生精心創編兒歌,強化學生的印象。例如:藍藍天空草兒青,添上“三點”河水清。有目突變大眼睛,太陽出來天氣晴。心里著急出事情,水邊飛蟲是蜻蜓。不同部首我不怕,生字早已入我心。與此同時,為了增加兒歌的趣味性,教師還可以搭配一些肢體動作,讓學生在兒歌和動作中強化對生字的印象。如此一來,不但能夠降低識字難度,還可以提高學生的識字效率,助力學生一次性記住很多生字。
小學語文識字教學的目標是,調動學生的自主性,鼓勵學生用更具創意的方式展開識字記憶,讓學生的想象能力得到發展。這就需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更加關注學生的主體性,注重學生的整體性學習體驗,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擁有充足的思考空間。因此,教師不能只是在課堂上一味地講,而是應該激發學生的思考,讓學生真正融人課堂,而不是成為課堂的旁觀者。
例如,在引導學生學習《荷葉圓圓》這一課時,為了提高學生的自主性,教師可以按照如下步驟操作。首先,在初步感知環節,教師要求學生先從頭至尾通讀一遍課文,在朗讀過程中將不認識、讀不準、不確定的字詞圈出來,先放在一邊,做到整體感知課文。然后,第二次回顧課文時,指導學生借助拼音將字音讀準,如果依然有一些生字無法解決,就鼓勵學生和同桌或者前后桌的同學互動,給予學生自主探究的時間。然后在學習課文時,教師向學生布置一個任務,即要求學生選出自己最喜歡的段落,有感情地朗讀兩遍,然后在全班同學面前誦讀,讓同學幫著糾正讀音,如果讀得又準確、又好,教師不光讓班級同學為其鼓掌,還會獎勵該名學生一枚精心制作的書簽。教師還可以組織小火車輪流讀、小組競賽等等課堂活動,引導學生參與。在這樣的學習氛圍中,學生不光學得很快樂,而且也能提高自我的學習能力。
綜上所述,在小學語文低年級識字教學中,教師需要立足低年級學生的心理認知特點,從學生的立場出發,為學生營造恰如其分的情境,揭示生字背后蘊藏的文化,用圖片降低學生的識字難度,用兒歌賦予識字教學更多可能性,讓學生的主體性得以彰顯,讓學生真正愛上語文、愛上識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