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晶晶
(中衛市海原縣三河鎮莧麻小學,寧夏 中衛 755000)
成功的教學所需要的不是強制學生學習,而是要不斷激發學生的興趣。由此可見,濃厚的學習興趣是促使學生學習的前提,如果能夠讓學生在良好的氛圍中學習,喚起學生的求知欲望,則比單純地講解知識效率更高。數學是一門十分重要的基礎性學科,對學生未來的發展至關重要,但目前小學數學教育中還存在一些問題,在開展教育的時候必須要結合小學生的身心特點,積極探尋更適合小學生個性的教學方法,不斷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教學方式較為落后是小學數學教育的常見問題,而且由于教學方式落后,導致的其他問題也比較多,比如很多小學生都是活潑好動的,個性比較顯著,如果采用傳統的理論化教學方法,往往會禁錮學生,導致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下降,對數學課程不感興趣,甚至還會出現恐懼心理。
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傳統的教學方法是以教師講解為主的,長此以往,學生的創新能力被扼殺了,不能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不能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在講臺上一味采取知識被動灌輸填鴨的教學方式,導致很多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降低。
興趣是最好的教師,一旦學生對某一門課程感興趣,則他們會主動求知、探索,并且在積極實踐過程中產生愉快的情緒和體驗。所以,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必須要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充分結合小學生的好奇、好動、好問等心理特點,在數學課堂上創設良好的情境氛圍,使學生感覺到數學課程的趣味性,從而產生強烈的求知欲。例如在講解加減混合時,為了讓學生對這節內容更感興趣,可以首先講一個小故事,以故事為開端吸引學生:有一只小白兔特別喜歡拔蘿卜,拔蘿卜時可專心了!第一天拔了10 個,第二天拔了12 個,根據這個內容你可以提出什么問題呢?給學生充分的時間思考之后,有學生回答:小白兔兩天之內一共拔了多少個蘿卜?另一個學生提問:第一天比第二天少拔幾個蘿卜?第二天比第一天多拔幾個蘿卜?根據學生提出來的問題,再進行加減計算。
這一教學方法就很好地利用了學生的心理特點,創設良好的故事情境,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而且在教學過程中充分引導了學生,進行自主思考,提出問題,再解決問題,對課堂教學效果的提升有很大幫助。
數學教育與學生的日常生活分不開,很多數學知識都可以在生活中應用,尤其是小學生,此時他們的思維是發散的,而且很多小學生的好奇心很重,這就需要教師的不斷引導,持續性教育,才能慢慢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為了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教師應該要充分考慮到小學生的認知能力和個性特點,將數學教育與日常生活結合起來,將課堂作為教學的基本場所,在以此為基礎,將教學目光拓展在課堂之外,結合實際生活開展數學教學,能更好地引導學生,讓學生對數學知識有更深刻的了解。
小學生對教具的興趣度很高,教師要發揮自己的優勢長處,可以對教具進行充分利用,在課堂開始的時候就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因此,在數學教學中,講解知識點固然是重要的,但是最重要的不僅是讓學生掌握數學知識,而是要讓學生掌握學習數學的方法,同時給學生提供一種能夠顯示自己才干的“經歷”,讓學生自己動手、自己思考,從而達到在實踐中體驗,在體驗中發展的目的,體驗到數學的價值,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例如在教學生認識時鐘的時候,對于時鐘的“時”、“分”、“秒”之間的關系,很多學生不是很了解,有的學生認為時分秒之間的基礎數量關系為“10”,即10 秒為1 分、10 分為1 小時。為了讓學生對鐘表產生正確的認知,可以首先讓學生了解時鐘的構造和運行原理:秒針轉動一圈一共走過了60 小格,即六十秒,此時分針走了一格,即1 分鐘,同理可以得出時針和分針之間的關系。課程結束后,教師可以讓學生在課后自己動手制作時鐘小教具,在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方面也能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激發其好奇心。
為了提高學生對數學課程的興趣,以一種良好的狀態進入課堂里,在教學的時候,教師必須要對學生進行鼓勵、引導、激勵,尤其是在學習一些比較難理解的知識點時,很多學生容易打退堂鼓,此時就需要教師用不同的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例如,可以加強對計算機信息技術的應用,計算機信息技術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提高課堂的趣味性,運用信息技術開展教學可以有效地豐富教學過程,而且互聯網教學資源十分豐富,讓教育教學從線下轉移到線上,線上教學拉近了教師和學生之間的距離,教師可以利用幻燈片、計算機設備給學生準備電子課件、視頻、音頻等學習素材,提高數學課堂的趣味性。
綜上所述,數學在小學教育體系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對于小學生來講,學好數學是學習其他課程的基礎,在小學教育階段要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很多小學生對數學課程的興趣度不高,甚至害怕數學,一方面與當前數學教育過程中存在一些問題有關,另一方面和學生自己的思想意識有關。對此,在教學過程中要積極加強教學方法的改革,創新課堂教學方法,激發小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數學教育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