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波
(山東濰坊安丘市青云學府,山東 濰坊 262100)
隨著我國素質教育不斷推進,高考制度也積極進行了改革,對于學生應用能力的考察越來越重視。數學是一門研究客觀世界的空間形式、數量關系的學科,存在著抽象化、嚴謹性等特點,不過其最為主要的目的就是讓學生能夠熟練應用自身所學解決生活實際中的問題,也可以說是解題能力。不過就當前情況來看,在高考壓力下,高二數學教師在教學實踐中,往往都是應用題海戰術組織開展教學,在這種背景下,學生大都是死記硬背,題目稍微一變動,便不知道從何下手,這樣對于學生未來發展極為不利。就這一方面來說,加強如何培養高中學生解題能力培養探究意義重大,具體分析如下。
就高二數學教學情況來看,學生解題能力還需進一步的加強,并且存在一系列問題,具體表現如下:
就高中數學教學特點來看,主要教學目的就是提升學生的實踐應用能力,而解題能力便是其中的一種。不過就具體情況來看,很多高二數學教師為了提升學生的應試能力,往往會圍繞著考點設置一些典型題目,然后讓學生死記硬背[1]。同時,會讓學生大量的刷題、背題,在這種方法下,雖然能夠起到一定的效果,不過稍微遇見綜合知識強,或者是有變動的題目,學生便不知道從何下手,對于學生未來發展極為不利。
就高二數學教學來看,存在著很多抽象化的知識,學生學習理解起來很吃力,所以很多學生都反應高中數學課程知識難度大,從而產生畏難情緒。部分學生雖然對數學學習很重視,不過因為缺乏有效的解題方法,再加上教師只注重知識的灌輸,忽視了解題能力的培養,從而導致學生積極性和探索精神嚴重不足,稍微遇見難一點的題目就直接放棄,等待教師的解答。
要想有效培養學生的解題能力,要求高二數學教師在實際教學中,幫助學生進行解題素材的積累。具體可以應用創新整合的方式,將優質的教學內容合理轉變成為學生的解題策略,切實強化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與掌握[2]。同時,還應該引導學生進行深入的思考之后在著手解題,并將自己比較擅長的知識詳細記錄下來,為解題能力的發展提供助力。之前,學生知識通過習題與課文了解數學知識,不過隨著網絡教學資源的出現,學生的選擇性更加的多,而且還為數學題目的解題提供了更多的方案。
例如在高次不等式解法問題上,一般需要學生不等式解答完之后,在坐標軸上表示解題,這是比較常見的一種方法,不過并不是最優的方法。高二數學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合理進行不等式的轉化,得出相應的解集,并逐漸內化成為自己的知識,最終實現解題策略的掌握。
在高二數學教學中,觀察對于學生而言也是十分重要,很多學生在數學解題中,就是因為沒能仔細觀察而出錯。針對此,要求高二數學教師在學生解題能力培養中,注重引導學生仔細觀察,以便為接下來的準確解題做鋪墊。
例如在“如果直線與某一平面平行,那平面中的所有直線是不是都和這一直線平行呢?”這一問題解答過程中,教師便可以讓學生在問題解答之前,觀察一些生活中的實際案例,并鼓勵學生自己動手進行演示。如將一支鉛筆放在桌面上,并與桌面保持平行,然后將另一只竹簽放在桌面上,引導學生對這一現象進行觀察。通過這種方式,必定能夠起到很好的效果,促使學生解題能力更進一步的發展。
就高二數學教材來說,其中存在的例題都是經過教育專家的反復論證,有著很好的典型,往往可以準確抓住學生數學知識的學習誤區與盲點,而且對于學生的解題能力培養也有著很大的作用。因此,高二數學教師應該緊緊抓住這一點,合理應用數學例題,以便促使學生解題能力的提高,推動學生思維發散。
例如在:2 <|6x-1|<12 這一不等式解答中,教師便可以鼓勵學生充分發揮自己的數學思維,應用多種方法進行該不等式的解題[3]。在這種背景下,學生必定能夠積極參與,并且采用各種方式如類推法、轉化法等進行解答,在這一過程中,不僅可以很好鍛煉學生的數學思維,而且解題能力也能得到有效發展。
總而言之,當前高中數學教學中依舊存在教學方法單一等相關問題,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到學生解題能力的提升,對于學生未來發展極為不利。針對此,要求高二數學教師在教學實踐中,清楚認識到這一點,積極轉變教學觀念和方式,有意培養學生的解題能力,為學生即將步入高三奠定扎實的基礎,促使高二整體教學質量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