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無錫市陽山中學,江蘇 無錫 214155)
成長離不開犯錯,學生都是在錯誤中成長的。班主任在實際工作中經常會遇到犯錯誤的學生,由于他們的思想還未成熟,存在著心理、個性、年齡等方面的差異,因而其錯誤行為的表現方式也不相同。有的一錯再錯,屢教不改;有的偏偏在我們強調某個問題之后“闖紅燈”……這就需要我們在教育過程中,針對不同情況,采用靈活多樣的教育方法來矯正他們的不良品行。
一般來說,我們在遇到學生犯錯誤時,往往顯出急躁情緒,尤其對待經常犯錯的學生,有的老師就會劈頭蓋臉一頓數落,甚至譏諷謾罵。殊不知,這樣的處理方法,不但會挫傷學生的自尊心,影響他們及時改錯的積極性,還會惡化師生關系,影響班集體的健康發展。因而,我們不妨先保持冷靜,退讓三分,克制情緒,從保護學生自尊出發,欲“抑”先“揚”,讓學生的心靈得以觸動,再找他談話或讓他自我反思。一天下午上課幾分鐘后,李某才拿著籃球一頭闖進教室,看著他滿頭大汗,氣喘吁吁的樣子,聯想到開學以來他的種種不良表現,我一股怒火噴涌將出。但想到李某的火爆脾氣和倔強性格,我做了個深呼吸,改變了話鋒:“李某,打籃球讓你太興奮忘了時間了吧。你籃球上球技高超,而且非常刻苦努力和善于利用好時間,活動課風雨不誤去練習。這種拼勁是非??少F的,用到學習上,相信定會有驕人的成績。”說完我接著上課。課后,我和李某談他的夢想,談文化知識的基礎作用,談可操作的學習方法……李某對我沒有當著全班同學的面批評他本就心存感激,又加上我對他能力的肯定,他感到自己有了希望,對學習的自信心大增,成績也有了進步。
每個人都愛面子,都渴望被賞識,何況是正在成長中的孩子。當學生犯錯時,結合他平日表現找出其閃光點,先“揚”后“抑”,增強他的自信,使他自覺認識到自己的問題,并從自尊的源泉中汲取力量,及時改正錯誤,往往會收到事半功信的效果。
俗話說:“宰相肚里能撐船”。寬容大度是長者的修養。當你沖動下斥責或懲罰學生時,多多想想自己讀書時曾做過的蠢事,將心比心來提醒自己“人無完人,金無足赤”。曾經的我,總想把每件事都做到最好,無法容忍學生犯錯,于是想了許多所謂“治”學生的辦法,可都沒有起到很好的教育效果,甚至弄巧成拙,和學生的心理距離越來越遠。直到有一次我偶然用了“懷柔”政策,才茅塞頓開。一次課上,兩名男生竟然在我眼皮底下看小說,真想奪過來撕掉扔垃圾箱里,一轉念間,我破天荒地不怒反而笑了,說:“你們兩個真聰明,深知最危險的地方也是最安全的地方啊。問題是,如果你們錯過了最好的學習機會,升不了學踏上社會后,就不能天天靠看小說過日子了,那時你們若要在工作時干別的,恐怕就沒有人會縱容你們了,而是會永遠‘放你們的學’?!币粋€男生臉紅了,自覺地收起小說。另一個男生卻高揚起手中的書說:“老師我看的是語文課外閱讀,不是小說?!蔽乙徽?,快速反應后說:“你看課外閱讀是好,不僅能拓展自己的知識面還能提高閱讀和寫作水平,如果平時都能擠時間看當然很好,可現在老師講課,你看豈不耽誤學習?”那男生啞然。此后,上課看課外書的現象再也沒有出現。設若當時自己暴跳如雷,沖動之下撕毀了他們的小說,那后果又會怎樣呢?
魏書生說:“學生的大腦忙著受調斥和處罰,就無法靜下心來裁判心靈中舊我與新我的論戰?!睂W生犯錯往往不是主觀上的故意,而是由于他們情緒不穩,意志不堅,是非判斷能力不強等原因造成的,錯誤的體驗引導到位就成了成長的經驗。所以,面對學生的過錯,班主任應采取寬容的態度,幫助他們認識到錯誤的嚴重性和可能產生的不良后果,找出其言行失范的原因,給他們指出今后努力的方向和方法,這些才是更重要的。
學生犯錯誤,做班主任的對其一通脾氣或大道理并不能使學生誠懇地接受。不妨檢討一下自己,或許會收到令人滿意的效果。如學生面對你的批評不服氣或頂撞時,你就應該檢查一下自己的態度和方法。俞某學習課桌雜亂無章,每次上課都要提醒他做好課前準備,上課喜歡和老師抬杠,亂插嘴嘩眾取寵。時間一長,我也心煩了。有一次,提醒的語氣重了些,他竟故意把課桌弄得“乒乓”作響,書 “啪”往桌上一扔,一臉挑釁。全班同學的目光都聚焦在他身上,批評幾句,他竟大聲狡辯,一時全班嘩然。意識到這正在影響著正常上課,我冷靜下來說到:“現在認真上課,下課我倆再溝通?!闭n后,我先自我反省:態度生硬,用詞欠妥,沒注意批評場合。這使本來等著批評的俞某很意外,我趁機指出:“我知道你想讓大家更多的關注你,尊重你,喜歡你。我也知道你完全有能力自己做好課前準備,上課管好自己的嘴巴。不妨置換角度想一想,別人這樣,你會喜歡他嗎?長此下去,你又怎能讓大家尊重你,信任你呢?”說到這里觸到了他的痛楚,我趁熱打鐵,“要想得到別人的尊重,我們該怎么做呢……”最后我們商討出了切實可行的措施:以表格的形式記錄每天未做課前準備次數和亂插話次數,一周一對比,量化進步進行鼓勵。慢慢地俞某的行為習慣變得越來越好。
班主任在對學生進行批評教育時,應不斷的完善自己,強化對自身的審視,理解犯錯學生,把握契機及時地化解矛盾??鬃釉缭诖呵飼r期就提出了“吾日三省吾身”的觀點,對班主任而言,遇事若能自我反省,言傳身教做好學生的榜樣,對于正確處理師生關系大有裨益。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不要去強制人的靈魂,要去細心關注每個孩子的自然發展規律,關注他的特性、意向和需求。”“人非草木,孰能無過?”何況我們面對的是天真無邪的學生呢?因此,我們在日常教育和管理中應懷著“孺子可教”的信念教誨學生,走近孩子美好的心靈,善待犯錯的學生,這樣既融洽師生關系,又樹立師德形象,這兩全其美的事何樂而不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