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九江市德安縣第一小學,江西 九江 330400)
小學數學學科是一門集理論與實踐于一體的學科,重視教學的實踐性與應用性,傳統的數學教學模式,過分重視理論教學,而忽視了教學內容的趣味性與互動性,對學生的關注程度不高,因而導致了學生在數學學習當中的興趣缺失,影響了數學教學的效果。而借助信息技術手段開展數學教學,可以將現有的數學教學手段進行不斷的豐富,有利于提升該學科教學內容的趣味性,增強師生互動,激發學生在數學學習中的主觀能動性,促進教學效果的提升。
信息化技術與小學數學的融合,豐富了教師的教學方法,教師可以通過信息化技術為學生創設豐富的教學情境、提供趣味的教學內容,學生的學習形式也更加多樣,不再只局限于課堂授課及課本知識。這樣全新教學的手段,將豐富多彩的教學內容融入了學生的學習當中,學生的學習興趣被大大激發,在數學學習中發現了樂趣,找到了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促進了自主思考與學習能力,打開了思維與想象空間,促進了數學課堂教學效果的提升。
將信息化技術應用于小學數學教學當中,可以為教師提供更加豐富的教學資源、更加多樣的教學方法。教師可以在海量的信息資料中為學生篩選適合的學習資料,學生也可以通過互聯網、移動終端等設備以多種形式進行學習,學生的學習不再受到場地、課堂時間的限制,教師的教學效率得到提升,工作壓力得到緩解,教學效果得以實現;同時,信息化的教學手段加強了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互動,為良好的學習氛圍及學習能力的提升奠定了基礎。
隨著素質教育的深化推進,學校教育在關注學生學習成績的同時,更加注重對學生思維、能力、習慣、性格的培養,學習成績已不再是衡量一個學生是否優秀的唯一標準。信息化技術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將豐富的教學資源帶入了課堂,利用信息化技術可以將課本晦澀難懂的理論知識,以生動的形式進行展示,講課本內容賦予了形象和生命,這對開拓學生的思維,豐富學生的想象力具有重要且積極的作用。
信息化教學手段的出現是為了輔助小學數學教學工作,更好地為學生的學習提供助力,因此教師在為學生提供教學資源時,應當立足于學生的年齡特征、學習習慣、課程進度、理解能力、興趣等方面,為學生篩選適合的學習素材[1]。教師必須對提供給學生的學習資源進行嚴格審核,如果是教師自己錄制的教學視頻、微課等內容,應依據學生的學習重點、難點,以學生容易理解和接受的形式進行演繹,突出教學主題、內容簡單易懂、風格與語言使用盡量生活化,貼近學生,從而實現更好的教學效果。
信息化技術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可以為學生提供豐富的教學情境,通過教學情境的打造,將課本內容進行生動的呈現,提高數學教學的趣味性和實踐性,以身臨其境的方式在寓教于樂的過程中實現教學目的。同時,情境教學模式具有很強的互動性,學生可以親身參與到教學情境的演繹當中,通過互動教學,激發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增強數學學習的體驗性,從而加深對數學知識的深刻理解,促進知識的轉化和運用。
隨著信息化技術在學校教育中的普及,各種在線交流與信息共享平臺的建設為師生交流、在線學習提供了極大便利,學校可以利用校內網站建立在線學習平臺,將教學資料、教學視頻、測驗試題等內容上傳至學習平臺,學生可以利用在線學習平臺進行自主的在線學習和在線測試,靈活安排學習時間,檢測學習成果;教師還可以通過微信、QQ等形式建立“數學學習小組”等平臺,在線發布學習任務,實現師生的實時互動,每日在課前上傳數學學習資料幫助學生提前預習,課后在群內發布學習視頻與測試內容,便于學生復習和測試學習成果,利用線上打卡的方式加強管理,學生在數學學習中遇到的問題與困難,可以通過學習群隨時與老師和同學進行交流,通過這樣的方式提升數學教學的靈活性與有效性,提高學習效率,有效輔助數學課堂教學的開展[2]。
以六年級下冊《扇形統計圖》一課的教學為例,本課教學的目標是了解扇形統計圖的特征和作用,通過制作和觀察扇形統計圖了解占比的概念,獲取所需的信息,提高小學生利用數據解決問題的能力。在開展本課教學時,教師可以通過在平臺發布學習任務,請同學們將自己一天的時間安排記錄下來,而后通過利用扇形統計圖制作工具將自己的一日時間制作成扇形統計圖,觀察和分析在以及一天的生活中,所占最高比例的一項活動是什么?所占的比例大約是百分之幾?學生在線上接收任務,利用軟件制作扇形圖,而后將自己所制作的扇形統計圖在線上傳,就直接完成了一次數學學習任務,大大提高了學習效率,促進了自主學習能力的提高。
信息化技術與小學數學教學的融合,是現代化教育發展的需求,要實現信息化技術對小學數學教學工作的輔助作用,應結合當前的數學教學目標與教學內容,通過多情景的創設,利用信息化技術豐富教學形式,并借助信息化技術手段,實現與學生的交流與互動,從而不斷創新教學手段,優化學習體驗,提升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