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連工業大學,遼寧 大連 116034)
大學生新生入學教育是高等學校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項關鍵性基礎工作,在大學生的學習生涯中起到了關鍵的引導作用。旨在幫助新生盡快適應大學學習生活,建立校園和集體歸屬感,認識專業特點及發展方向,學會規劃大學生涯。
新生入學教育要緊密結合學校人才培養大局,采取“分階段循序推進,校院班三級開展”的思路組織。
(一)分階段循序推進:教育活動持續一個學期,劃分為“適應大學教育”“融入大學教育”“規劃大學教育”三個階段依次開展。
(二)校院班三級開展:學校開展少量集中教育活動,充分依托學院和班級,引導學生自我教育,重點由各學院結合專業和學生特點開展有針對性的教育活動,同時鼓勵新生以班級和黨團支部為單位,結合自身的困惑和需求,組織開展專題活動。
1.校史校情教育。各學院在新生入學伊始組織學生了解教學樓、食堂、宿舍、圖書館等基礎硬件設施的分布和設置;組織新生和家長參觀校史館,并了解學院發展歷史。
2.專業成才教育。各學院組織專業教師、班導師開展主題班會、專業知識介紹會,參觀實驗室,幫助學生了解專業課程結構,樹立正確的專業思想,幫助學生制訂合理的大學學習計劃,培養專業的認同感和歸屬感。
3.理想信念教育。以軍訓為契機,加強愛國主義教育,增強新生的國防意識和集體主義觀念,培養團結協作精神,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4.校規校紀教育。新生入校后,以班級為單位組織新生認真學習《學生手冊》和有關校規校紀,讓每位新生明確怎么做才符合一名合格大學生的要求,增強他們主動選擇正確行為的自覺性,增強組織紀律觀念。
5.安全教育。各學院要做好學生的安全教育,通過校園安全知識講座,引導學生遠離校園貸款、電信詐騙、網絡詐騙,注意人身財產安全,組織新生開展逃生自救知識學習和防火逃生演習等活動。
1.班級建設和骨干培養。通過主題班會、學習經驗交流會等,培養新生良好的學習習慣,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開展新生班級干部選拔、新生心理委員培訓、黨團知識培訓,重點培養一支綜合素質較高、具有奉獻精神和大局意識的學生干部隊伍,對新生黨員、團員進行黨團基本知識、共產主義理想信念和革命傳統教育,做好黨團組織指導。
2.自勵自強教育。向新生講解高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政策體系,幫助新生熟悉各項資助政策,解決實際問題。以優秀貧困大學生先進事跡為載體,開展“感恩、誠信、自強、自立、自尊”教育,引導家庭經濟困難的新生學會感恩,增強艱苦奮斗、成長成才的信心和勇氣。
3.心理健康教育。開展新生心理健康普查工作,建立學生心理健康檔案。通過團體輔導和沙盤活動等,使新生盡快完成角色轉變,增強人際溝通能力,增強對集體的認同感、歸屬感。
1.行為規范教育。各學院精心設計載體,加強學生文明修身教育,營造文明校園環境,推進和諧校園建設。
2.學風建設教育。組織新生觀摩大學生標兵、優良學風班標兵班、英語四級標兵班等評選答辯會。在全校范圍內開展“標兵自習室”“優秀課堂筆記”“圖書館男神女神”等評選活動,培養新生學習先進、爭做先進、趕超先進的進取精神。
3.三涯規劃教育。通過舉辦主題班會、專題講座等方式,開展“學涯、職涯、生涯”規劃教育,幫助學生樹立遠大理想,制定階段性目標,正確處理專業學習、人際關系、情感交流、社會工作等方面的關系。
4.品味書香教育。各學院要積極開展形式多樣的系列讀書活動,鼓勵學生以書為友,培養讀書興趣,與好書作伴,與大師對話,通過閱讀增長知識,提高修養,塑造美好心靈,打好人生底色,不斷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
(一)廣泛性教育與針對性教育相結合。隨著00后大學生的入學,對高校的教育引導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高校在做好廣泛性入學教育的同時,更要針對不同學生的性格特點進行分類引導,從關注一個面到關注一個點,對學生提出的具體問題開展針對性教育,從而滿足學生日益增長的教育需求。
(二)師長教育和朋輩教育相結合。某高校曾做過一個問卷調查,67.5%的新生希望學生會、社團等能參與到入學教育中,這提醒我們除了高校教育管理工作者對新生的教育引導外,更要發動學生骨干對新生進行朋輩教育。他們年齡、思維相近,語言溝通更親切,在新生教育引導方面能發揮重要作用。
(三)不斷優化教育內容與創新形式載體。隨著移動互聯時代的來臨,網絡已成為大學生們信息獲取、溝通交流、知識共享的主流渠道。高校要順應時代潮流,將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優勢與信息技術高度融合。高校要充分依托網絡開展新生入學教育,進一步創新新生入學教育載體,通過線上線下的主題教育與活動開展,不斷優化新生入學教育內容,不斷豐富新生入學教育的形式,幫助新生盡快成長。
面對新形勢、新情況、新挑戰,高校要進一步健全育人工作機制,努力增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時代感和吸引力,以人為本,立德樹人,為黨育人,為國育才,全力做好學生的教育、管理與服務工作,不斷開創新時期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