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贛州市上猶縣特殊教育學校,江西 贛州 341200)
在小學數學教學活動中,教師應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他們在自主探索中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和技能。要注重培養培養學生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使他們學會學習,掌握學法,不僅可以提高數學學習的效率和質量,而且可以增強自身素質和能力,對于學生終身學習、今后的發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因此,培養學生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是每一位數學教師的重要任務。“小學數學新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要培養學生計算仔細、書寫整潔、自覺檢驗以及獨立完成作業的學習習慣”。其實,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還有好多方面,根據小學生的心理及年齡特點,結合自己實際教學工作中的體會,我認為小學低年級教師應該著力培養學生以下幾個方面的學習習慣。
一是:結合實例,誘發學習數學的動機。教師要利用各種機會結合實際,不斷向學生進行學習數學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教育,是學生明確學習數學的社會意義,看到數學的實際價值,誘發其學習動機.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明確提出并說明課題內容的意義和重要性,還可以通過生活實例,知道學習到的知識能解決什么實際問題,讓其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體驗數學學習的重要,激發和培養正確的學習動機.在現實生活中,我們時刻都在用數學,買東西必須會計算,衛星上天離不開計算機,搞建筑必須計算出各種承受力,體育競賽要經常排陣等,這些都以數學為基礎.機器人、空間城市、信息社會就更離不開數學.講課時把某一本教材,某一部分知識的內在聯系及作用,每一節課的目的先告訴他們,使學生對知識先有一個整體認識,對他們的學習是有促進作用的,這樣學生在長期的數學學習中,逐步明確學習的意義,對探求數學知識產生了興趣,在以后的數學學習中,就能一直保持積極進取的態度,獲得優良的成績.
二是:培養書寫習慣,訓練學生們對數字和數學符號的書寫能力。從一年級開始學寫數學書寫的基礎,美觀數字書寫是數學書寫的主心骨,最忌諱大小不一,參差不齊;進一步融合其他學科,指導孩子找到作業格式和序列,如數學作業和語文作業一樣,要有一定的作業格式,還有就是需要思維的條理性和邏輯性以及嚴謹性;同時很多學生對課堂上作業本的書寫就相對認真,在草稿上就會隨心所欲的亂寫亂畫,不注意格式,長久就會養成不認真的習慣,老師也要注重學生們在草稿上的書寫,培訓學生沒認真、嚴謹的學習習慣;老師也要充分發揮示范作用,想要學生有一個好的書寫習慣,老師的言行舉止對學生的影響是不可忽視的,老師能堅持美觀、正街的黑板書寫,長此下去,學生就會效仿,潛移默化中影響到孩子;再者要同學之間的互相影響,多樹立榜樣,對班上書寫規范、認真的孩子,可以把他的作業展示給其他同學,用學生中的典型樹立榜樣,讓良好的班風成為班級主流,時刻影響其他同學去學習;并且加強評價和鼓勵相結合,孩子有一點點進步,老師和家長都要及時的表揚和鼓勵,這樣會激發孩子的書寫激情。
數學學科課程標準提出:數學教學要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出發,利用數學知識本身的內在美,創設形象、生動的學習情境。這樣能更好地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啟發學生的思維,使學生的求知欲由潛在狀態轉入活躍狀態。因此,課堂上要使學生樂于提問,教師就要培養學生質疑的興趣,教給學生質疑的方法,使他們自覺地在學中問,在問中學。
一是:幫助消除心理障礙,使其敢于提問。小學階段的學生正處在一種“心欲求而尚未得,口欲言而尚不能”的求知狀態中,由于他們沒有掌握好提問的方法和技巧,所以課堂上表現出一種“三怕心理”,一怕在課堂上提問會影響教師的教學程序而挨教師批評、指責;二怕提出的問題不成問題而變成同學們的笑料;三怕提出的問題毫無價值而使人瞧不起自己。因此,要使學生在課堂上敢于提問,首先教師要努力幫助學生消除“三怕”心理障礙,鼓勵學生大膽質疑,放心提問。
二是:通過多說多做多想,使其勤于提問。讓學生多說,學會提問。語言是思維的載體,也是思維的外部表現。因此,在教學中要充分保證學生有說的機會,通過多說的訓練,培養學生勤于提問的習慣。比如在教學“數和整除”第一課時中整數的概念時說到“零和自然數都是整數”。部分學生就說:那么整數就是自然數和零。由于整數的完整概念時初中的內容,小學生不可能認識,但這時我沒有否定學生的說法,只是說:你們都贊成這種說法嗎?這時有位學生說這種說法不對,整數除了零和自然數外可能還有其他數。我肯定了這位學生的說法。當學生的意見錯誤時不能一味的否定,而是讓其他同學補充意見,從而使他們認識錯誤,并獲得正確的認識。這樣能夠使學生在以后的學習中沒有顧慮,敢于多說多問多想。
三是:教給學生提問方法,使其善于提問。由于不同情況下問題的內容、性質各有特點,因而提問的方法和形式也應各有特色,只有恰到好處地提問,才能揭示問題的本質。因此,要想提高學生的提問能力,還必須教給學生一些基本的提問方法,使學生善于提問。如:1.趣問法。把問題趣味化,或通過各種有趣的活動把問題引出,這種提問容易使對方的注意力集中和定向,引人入勝。2.追問法。在某個問題得到肯定或否定的回答之后,順著其思路對問題緊追不舍,尋根到底繼續發問,其表現形式一般直接采用“為什么?”。3.反問法。是根據教材和教師所講的內容,從相反的方向把問題提出。其表現形式一般是“難道……?”。4.類比提問法。根據某些相似的概念、定律和性質的相互聯系,通過比較和類推把問題提出。5.聯系實際提問法。結合某個知識點,通過對實際生活中一些現象的觀察和分析提出問題。
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要熟練掌握數學學習的基礎知識。通過數字和數學符號的書寫,老師的示范作用,同學之間的互相影響,評價和鼓勵相結合,激發孩子的書寫激情,培養認真、嚴謹的學習習慣;要不斷培養小學生提問的能力。通過問題解決,真正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充分發揮他們學習數學的主動性、創造性和探索性。通過提問能力的培養,使學生能夠大膽地闡述自己的觀點和看法,有了強烈的問題意識,能提出富有啟發性、新穎獨特的問題,能帶著問題進行學習成為學生的學習習慣,學生體驗了獲得成功的喜悅,增強他們學好數學的自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