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商丘市第二高級中學,河南 商丘 476100)
鄉土文化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華民族文化的結晶。結合鄉土文化進行歷史教學已經得到了廣大歷史教育者的重視,我國幅員遼闊,每個地方都有著自己的獨特文化,結合本地的鄉土文化不僅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更是對中華優秀文化的一種繼承,一種延續。
(一)商丘是一座歷史悠久的城市,具有濃厚的鄉土氣息。早在公元前24世紀,這兒就是上古帝都,此后成為多個國家朝代的首都、火文化發源地、孔子與老子等思想大家的祖籍、莊子故里、長壽之鄉;商丘被譽為“三商之源,華商之都”“曲藝之鄉”,還是中國保存的較好的古城之一,有著大量的古建筑與文物遺址。將商丘鄉土文化結合到歷史中,是對當地文化的幫助,讓當地學生熱愛自己家鄉的建筑,能夠更好地保護文物,也是對當地傳統文化的保護與延續。
(二)商丘的濃厚的鄉土氣息及豐富的文化知識對于當地的歷史教學有助巨大的推動作用。能夠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第一,學生對于自己家鄉的歷史文化總有著特殊的感情與興趣,在歷史教學的開始,學生會因為龐雜的歷史知識而感到枯燥無味,不利于學生的學習,更不能期望能在教學中能培養學生的人文精神于愛國主義精神。若是以本地的歷史文化作為切入點,先講本地的歷史,讓學生了解與自己緊密相關的歷史,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對國家的歷史同樣產生興趣,有著拋磚引玉的效果,能讓學生通過對家鄉的歷史的學習,對整個歷史的學習產生興趣,從而熱愛歷史。第二,能夠培養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責任心,發展學生的個性,增強學生熱愛家鄉、建設家鄉的樸素情感。以學生主體,在教師的悉心引領下,讓學生在鄉土資源實踐活動中,主動探索、實踐和體驗,有效提高學生的發現能力、動手寫作能力等綜合素質,激發學生熱愛集體、熱愛家鄉的情感。通過這一課題的研究,即可凸現教師在教學中的指導性地位,又可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為學生創造性和探究意識的培養提供條件和基礎,引發學生的探究和創造的興趣。
(三)從學校方面來看,它豐富了學校的教學內容,拓寬學生的知識面,彌補了教材中細節的不足之處。同時促進學校大教育觀的樹立,改變傳統的教學方式,不再以教材為教學核心,課程更加多元化,極大地豐富了學生的課堂,對于教育理論和內容的多元化、區域化和個性化發展提供理論支撐。
(四)在教師對鄉土文化資源進行整理、概括與講解的同時,也是對對老師知識面與視野的一種拓展,教師會在教學過程中適當調整教學方法,從而促進教師的教學方法的優化與教學水平的提升。在國家所編寫的歷史教科書中,大多是對歷史的總結及大事件的具體描述,但是對歷史發展過程中的一些細節卻很少提到,不僅理解起來有一定難度,也不能讓學生對歷史產生親近感。鄉土文化是對歷史細節的重要補充,使晦澀的歷史知識變得鮮活起來,拉近了學生與歷史之間的距離,促進學生學習歷史的積極性,還可以改變當今社會學校僅僅注重知識灌輸的教育問題,從一定程度上解決了社會問題,滿足社會的需要,能夠提高教師對文化資源開發的能力。
商丘近些年來一直致力于打造屬于自己的文化品牌,根據商丘市豐富的歷史文化出版了一系列著作,如《商丘通史》等等,并且商丘市正通過各種形式,希望能將本地歷史文化貫徹到校園生活中,讓鄉土文化走進課堂,并在多位歷史老師的努力下積極探索,雖然尚處起步階段,但前景美好。
教師首先要進行資料的收集,經整合后才能更好的應用到教學中。收集資料可以先查閱相關文獻書籍,可以借鑒書籍的運用資料的方式來整理資料,實地調研與訪談方式也是資料收集的重要方式,去一些本地的歷史文化遺跡或者古村,去搜集相關資料,詢問當地老人,獲得一些口口相傳的鄉土歷史資料。
在課堂上運用整合好的鄉土史料進行教學,加深學生對于教材的理解能力并且培養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提高歷史意識與歷史素養。如今學校的教學條件很好,可以結合多媒體等方式進行歷史教學,將所得的資料以視頻、ppt等形式為學生講解,還可以讓學生看一些相關的紀錄片等,通過這些形式,加深學生的記憶,增強理解,提高學習質量。
可以利用小假期等時間組織學生進行社會實踐活動,增加學生的學習途徑,商丘市作為知名的文化古都城,擁有眾多的博物館與歷史遺跡等鄉土文化氣息濃厚的地方,不僅能促進學生的學習,更能培養學生自主探索的能力,可以有效地促進學生學習,還是對傳統文化的發揚與繼承。
早在上世紀六十年代,美國等國家就開始在歷史課中穿插本地的歷史教學,隨后越來越多的國家開始運用鄉土資源進行歷史的教學。鄉土文化的運用促進了歷史的教學,促進了教學改革,是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重要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