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晉中市左權縣第二中學校,山西 晉中 032600)
伴隨著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實施,新課程已走進我們教師的教學生活。面對全新的課程標準、全新的教材,對教師來說,是一次新的挑戰。教育質量是教育事業的生命,而提高教育質量不能寄托在“加班加點”的補課上,其主渠道仍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下面就如何優化初中化學教學,談點滴體會。
偉大的科學家愛因斯坦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是求知的巨大動力,發明創造的源泉。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因勢利導,引導他們及時排除不利于發展學生認識興趣的因素。有針對性地幫助他們掃除學習中的障礙,喚起他們對學習的興趣,使他們能積極主動自覺地學。
要加強初中化學教學生活化效率,首要的任務就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中學是小學與高中的鏈接,中學教學是簡單知識學習與復雜知識掌握的過渡。而此時的學生自學能力較弱,普遍貪玩,沒有固定的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思維習慣,這就需要老師起到很好的引導作用,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化學教學情境生活化就是利用生活中的常見引進教學任務。
比如,讓學生玩”化學名詞猜謎語”的趣味游戲。一個學生出了題面:”大洋干涸氣上升(打一個化學元素)”,緊接著,另一個學生毫不遲疑地說出了答案”:氧!””還有,豐衣足食(打一個化學名詞)。”停頓了兩秒,旁邊又一個學生大聲說出:”飽和!””再來一個哈,生平懶得交朋友,性情孤僻常獨游(打一個族元素)。”看來這個謎語是難倒了大家,可沒想到還是班上的”化學小能手”徐偉杰給出了答案:”稀有氣體元素!”他們玩得特別開心,課堂上學到的知識在輕松的游戲中得到體現。我可以用手機把他們的游戲活動情境捕捉下來,到了第九單元《溶液》的單元復習教學時,正好給學生指導如何掌握化學復習方法時,就把手機里現成的短視頻展播給他們,讓他們在感受親切形象的情境中體驗到學好化學必須要有靈活的學習方法和技巧。
初中是小學與高中的過渡,初中教學是為高中教學打基礎。因此,在我國普遍初中教學中,教師和家長會以升學為目的來看待初中教學,學生的知識學習就停在知識認知表面,沒有深層次理解。這樣的學習是枯燥無味的,而化學又是與生活息息相關的知識,脫離了生活實際的化學教學會大打折扣。而這樣的化學教學沒有起到學生創新意識的培養,那它的存在就沒有任何特殊意義。知識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其意義遠遠不止考試升學。
化學知識的生活化,不僅能夠提升學生認知水平,還能夠教會學生日常生活中發現的有關化學現象,因此說在化學教學中融入生活常識,具有重要作用。在初中化學教學中,從教學的主導者教師來看,融入生活化常識,要求教師必須要充分了解初中化學的知識結構與教材構成,同時要求教師要有日常生活的洞察力,能夠將日常生活與初中化學知識點相結合,從教學主體學生來看,在初中化學教學過程中,要求學生在課堂中積極參與課堂活動,積極深思老師在課堂中提出的有關化學知識生活化的理由,通過生活化的化學知識,學習課本知識要點,以此來實現教學主導者與教學主體間的溝通,同時也實現了初中化學知識與日常生活化的結合。
例如,如講“燃燒條件”時,引導學生學會當家里發生煤氣泄漏時應該怎樣處理。以及怎樣除去家里水壺中的水垢;組織學生參觀本地的化工廠,調查農村化肥、農藥的施用等。可以說化學知識從頭到尾都與生活生產實際相聯系,只要我們用心去探索與思考,就必能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培養學生多方面的能力,提高教學效率,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發展,促進素質教育的全面實施。
所謂精講,既要配合教材內容,又要面向全體學生。精就是要突破重點,帶過一般,設疑破難,創造思維情境。練是鞏固知識的途徑之一,練要練到點子上,要精心設計一些針對性較強的問題,引導學生在分析研究這些問題的過程中,掌握所學知識。能讓他們親自動手操作的或口頭表達練習的,就盡可能讓他們動手動口實踐,以達到真正掌握知識,舉一反三的目的。例如學完碳這一章時,我們組織學生在氫氣還原氧化銅實驗與一氧化碳和碳分別還原氧化銅作對比分析,進而明確異同點及可燃性和還原性,進一步復習鞏固了氧化還原反應和實驗裝置及實驗步驟等。
例如在總復習時,我們把氫氣、氧氣、二氧化碳三種氣體進行綜合歸納對比,讓學生親自動手,把常見儀器的使用、基本操作和氣體收集,集中于氣體的制備之中。通過此實驗使學生對上述三種氣體的性質、用途、制取裝置、原理、收集檢驗等知識進一步加深理解和掌握。為此教師還應具有對教材探索、創造和對知識進行篩癬歸納、補充的能力。
另外要加強和改進化學實驗,給學生創造條件。教師可設計某一實驗、檢驗內容,讓學生親自動手動腦設計完成實驗。也可把部分課堂演示實驗直接改為學生實驗,以增強學生的感性認識。這有利于化學概念的形成,從而培養了學生觀察、思維、實驗和自學能力。
總之,“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初中在學生的學習過程中起到了承上啟下的作用,對學生品質的形成最為重要的階段。初中化學教學是初中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所以我們應該不斷優化教學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