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九江市德安縣隆平學校,江西 九江 330400)
傳統的初中英語教學,多為教師個人的展示舞臺,學生學習相對被動。并且在教師教學的展開中,多為灌輸式、填鴨式的教學。沒有形成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模式。在這樣一種環境下,學生的學習興趣十分低下,整體課堂效率也十分低下。同時,核心素養要求的是對學生的全面培養,不僅僅是掌握英語知識,還要通過英語掌握教學以外的知識,以此來豐富學生的精神世界,為學生的日后發展打下良好基礎。因此,本文針對問題,探討英語核心素養視角下初中英語課堂教學研究。
在初中英語課堂上,因為學生的年紀尚小,所以教師的一言一行都會給學生造成不同程度的影響。這些影響有些是正面的,有些則是負面的,它們主要取決于教師在教學中語言的規范性、方法的適用性以及內容的科學性。只是,目前很多學校過于要求教學進度以及教學任務的完成程度,所以導致了很多教師無暇顧及自身的課堂表現,從而間接忽視了對學生英語核心素養的教育,但不可否認的是,在這其中或多或少也反映出了部分教師本身缺乏對英語素養的認知[1]。
相關研究曾作出過一份調查,在這份調查中表明,目前初中英語教師大部分的課堂教學設計是以參照網絡為主的,主要方法是下載網絡上現成的課堂教學設計,然后進行一定程度的改編,再去構建自己的英語課堂。此外,還有一部分教師則是直接挪用他人做好的教學設計,只有少數教師是根據自身經驗來親自設計課堂教學的。這樣一來就導致了初中英語教學課堂設計缺乏一定的科學性,從而無法根據學生實際來進行更有效的教學[2]。
在基于核心素養視角下的初中英語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可通過構建教學場景,來提高學生體驗。課堂上由教師進行引導,創建出一個實際的生活場景,選出部分同學,分別扮演場景中的不同人物,來共同完成一場對話。大多數情況,在課堂中開展活動,都會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并且也更具趣味性。學生們會感覺更有意思,也會更加集中注意力去跟隨教師的講課進度。此外,通過場景內的實際對話,也更有助于學生的日常英語交流,培養學生的交流能力與思維能力,并以此加強學生的核心素養[3]。
例如,在一節英語課上,教師可以把“問路”這一生活常見場景當做選題,建立起一個“問路”的命題。并分別在教室中選取一些坐標,分別代表著便利店、動物園、醫院、圖書館、郵局等地點,然后選擇同學分別扮演問路人與被問路人,讓他們展開如下對話。“Where is the post office?”“Go straight and turn right It`s next to the supermarket”。其中的地點和對話方式以及內容都可以適當地變換,教師不規定固定答案,讓學生自由發揮,更靈活的展現出生活場景,然后教師在對出現的問題加以糾正,更好地學生自身的能力。
在基于核心素養下的初中英語教學中,教師要根據學生的生理特點與心理提點來展開教學。初中年紀尚小,思維比較活躍,教師可以采用提問題的方式來達到教學目的和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其中,教師所提問題要保證與課堂教學內容相符合,不提無關內容,也不提超綱內容,以學生能夠接受的范圍鼓勵學生思考,調動課堂氛圍[4]。
例如,在學習“Colors”這個系列的單詞時,教師便可以通過生活向學生提問。最簡單的方法就是,問學生一些水果、熟菜的顏色,或是天空、草地、沙漠等自然景觀的顏色。期間鼓勵學生們采用“What color is it?It is green”等類似的句式進行答問。不但鍛煉了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也提高了學生的思維能力。同時,“草地”與“沙漠”的對比,也可以引導學生愛護環境,愛護自然,而水果、熟菜則可以引導學生們不挑食,不吃垃圾食品,多吃一些健康、有營養的食品。所謂事在人為,教師要做到的是課堂與生活的結合,不斷發現知識的更多可能,使教育真正成為教育。
在基于核心素養視角下的初中英語課堂教學中,教師還要適當地補充生活化教學內容,理論與實際相結合。將教學大綱與學生的實際生活相關聯,從而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
例如,在初中英語課堂上,教師可以讓學生們用英語來做自我介紹,包括介紹自己的姓名、年齡、性別、胖瘦、愛好等。而這里要著重體現出學生自己的愛好。因為相對于前幾個固定的答案,愛好有著更多的可能,也更貼近學生的日常生活。有的學生可能喜歡運動,有的學生可能喜歡看書,那么在中文溝通過程中提及自身愛好是一種很好的表現自我的方式,同樣放到英語中也是這個道理。學生運用英語展現自我,能夠很好地激發學生的表達欲望,也更易推進英語教學與生活實際的關聯。
綜上所述,在英語核心素養視角下的初中英語課堂教學研究中,教師可以通過構建教學場景,提高學生體驗、精心設計問題,培養核心素養以及理論結合實際,培養核心素養等一系列方式來達到教學目的。意在基于英語核心素養的前提下,從多個角度出發,不斷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學生學習質量以及學生核心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