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慶云縣融媒體中心,山東 德州 253700)
當前,智能手機已經完全攻占了手機市場,2G、3G、4G網絡層層遞進式快速發展,對于信息的獲取也越來越快速高效。電視劇作為電視主打的收視王牌,也被互聯網電視分流,致使傳統電視收視下滑。幾大視頻平臺,如愛奇藝、騰訊視頻、優酷土豆等適用于移動端與PC端,多以情愛為主線的電視劇吸引居家時間少的年輕人,他們更喜歡用手機收看,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中老年人成為電視收視的主體,然而,適合這類群體的節目內容較少,收視率回升困難。
在過去,電視作為主要的信息傳播渠道,收視群體廣泛,影響力大,種類豐富,有實時報道性的新聞,形式內容各異的娛樂綜藝,也有劇情跌宕的影視劇,容易制造和引導社會輿論,然而,這些優勢在互聯網新媒體面前逐漸喪失。互聯網電視相比傳統電視而言,有更強的互動性并且可以很好地滿足群體碎片式的休閑時間。無線網絡的運用更是極大沖擊了依賴于線路的傳統電視。在新聞播報方面網絡電視快捷高效;在娛樂綜藝方面,網絡電視平臺與頻道遠多于傳統電視為數不多的固定頻道,其評論等多種互動功能增強了網絡電視的互動性;影視劇方面,網絡電視更加自由,不受固定時間播放和空間限制,活動性更強。
在傳統的電視傳媒思維中,電視是傳播信息的主導者,其傳播的內容是由企業安排制作,受眾少有話語權、參與權。但新媒體的發展拓寬了受眾獲取新聞的渠道,雙向傳播甚至讓受眾成為了傳播新聞的主導者,影響著整個新聞輿論的導向。因此傳統的企業電視要想順應潮流,與新媒體相融合,首先就要從思維進行轉變,將手中作為主導,其需求與選擇決定企業電視內容的制作與走向。當然這并不意味著要以迎合受眾為主喪失自己的個性,企業電視要擺脫固定的模式,打破預設壁壘,在找準定位后,更多參考受眾的意見,結合新媒體的特性,來推出直播、現場采訪、互動、體驗等多種表達方式來加強與受眾的溝通,增強用戶粘性。
現如今“互聯網+”成為各行業為之奮斗的目標,無論是政府的簡政放權還是企業的科技發展,都開始與“互聯網+”靠攏。電視傳媒也不例外,要想與新媒體融合,就要了解新媒體背后的依托——互聯網。結合互聯網,便可以將新媒體獲取信息、傳播信息的渠道與自身獲取信息的渠道相融合,新媒體的時效性與便捷性能夠大大增強企業電視獲取信息的速度,而傳統渠道的嚴謹性與專業性則可以為獲取到的信息進行審核與篩選,篩選出有用信息,排除虛假、無用信息,更快更好的將信息傳播給受眾。
傳統電視媒體想要在互聯網時代獲得生存與發展,需要轉變發展思路,改變現有產業結構,實現與新媒體的融合發展。這種產業升級與調整具有一定的科學性,需要了解電視媒體與新媒體結合的平衡點,充分吸收新媒體發展的優勢特征,發揮傳統媒體的固有優勢,在兩者的雙向結合中尋求生存與發展。比如說,通過建立與電視臺相關的網站,實現電視節目的網絡直播,擴大傳統電視節目的收看渠道。經過大數據的綜合分析,電視節目的內容分發更加具有針對性,人們可以靈活依據不同的節目分類選擇自己想要收看的內容。并且,在電視網站的建設過程中,還可以積極引導觀眾與節目主創人員進行實時交流,充分實現電視媒體與新媒體的深度融合發展。
不斷提升電視節目的內容制作標準是電視媒體應對互聯網沖擊的重要手段。隨著信息技術的迅速發展,新媒體的傳播方式致使信息資源呈現爆炸式的發展,用戶參與圖文、視頻傳播的制作過程的技術門檻越來越低,自我的選擇空間越來越大。但是,無論信息傳播的渠道如何多元化,信息傳播方式如何便捷,提高優質的信息內容始終是各大媒體競爭的核心點。所以,在“互聯網+”時代,電視媒體需要不斷強化和突出自身的內容優勢,通過持續性的提供高質量的節目內容,吸引更多的用戶關注,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獲得發展。
新媒體網絡時代帶來的不只是沖擊,還有契機。傳統電視媒體在這樣的新形勢下更應積極謀求發展新渠道,融合互聯網,發揮自身優勢,改革創新打造精品節目,整合利用資源,在時代的洪流中砥礪前行。當電視品質提升到一定地步,下滑的收視會出現回升,收益也會更加樂觀,最重要的是可以使廣大群眾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