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 婷
(吉首大學外國學院 湖南張家界 427000)
日語是我國僅次于英語的第二大外語,學習人數超過100多萬人,全國有503所高校開設了日語專業,2012年,中日關系面臨挑戰,使我國高校日語專業也遭受了重大沖擊,在眾多民辦日語培訓機構紛紛倒閉的同時,許多高校獨立學院等也開始停招日語專業學生,畢業生就業也面臨供大于求的困難局面,再加之我校位于西部偏遠地區,經濟落后,交通欠發達。日語教學也有一定掣肘,如引進高端師資困難,缺乏日語環境,教學模式較單一,學生實踐機會少等問題,隨著不斷深化外語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優化人才培養方案的需要,嘗試基于海外實踐的國際協同育人模式的創新與實踐,從多個層面進行改革,促進教學相長。
打破單一的傳統教學模式。學校位于偏遠少數民族地區,雖然課堂內外很重視培養學生的日語基本技能,但由于條件限制,人才培養方案中的課程設置相對比較單一,主要側重于外語基礎技能的學習,其他復合技能鮮少涉及。國際協同育人模式的實踐改革立足市場經濟對日語人才的需求,以“外語+職業”的導向模式,建立廣泛適應,高效多元的課程體系和人才培養方案。
擺脫缺乏日語學習語境,日語操練少,日語“聽、說”能力滯后的局面。外語技能訓練中,“聽、說、讀、寫、譯”是學習者必備的技能,日語專業雖然開設了《日語視聽說》《日語會話》《日語口譯》《日語筆譯》《日語翻譯業務模擬實訓》等課程,但課堂學習時間有限,語言環境不夠,學生課外學習的主動性又較差,導致學生的口語和聽力相對滯后。國際協同育人的模式實現了日語專業能力和海外實踐相嵌入的教學方法,能夠讓學生的語言技能得到全方位的訓練和提高。
解決專業實踐單一,時間短,實操性差等問題。根據人才培養方案的要求,日語專業在大三大四對學生安排了專業實習及畢業實習活動,通過親自調查和親身體驗,了解專業方向對應的職場基本情況及其對專業學習的要求,但見習時間短,且方式較單一,容易流于表面,走馬觀花。創建海內外實踐教學基地,能構建多元化海外實踐體系,將專業實踐落到實處,讓學生受益匪淺。
促進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及主動性,提高專業技能競賽競爭力。專業技能競賽是培養學生專業技能,提高學生實踐能力和水平,提升學生就業競爭力的有效途徑。通過將專業技能競賽和海外實踐學習相融合的方式,學生的語言能力及職業能力水平大幅提升,在各級專業技能競賽中均表現突出,取得了優異的成績。
實施廣泛適應、高效多元的課程體系和培養方案。立足市場經濟對日語人才的需求,以外語+職業的導向模式,注重專業技能和素質培養,構建了適應面廣的模塊化專業課程體系。特別是通過學生參與各項海外見習和實習實施了多元化的培養方案。使學生走向社會,從事有關日語的活動,進行實際工作的鍛煉,鞏固和擴大了在課堂教學所學得的知識和技能,全面提高了聽、說、讀、寫、譯方面的語言運用能力。
探索專業能力和海外實踐相嵌入的教學方法。根據多元化培養方案和專業課程設置的特點,以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學習為導向,增設《商務日語》《酒店日語》《日本禮儀》《國際貿易實務(日語)》等相關課程,實施了課堂內教學與課堂外各項目同時并行、專業技能學習和練習互動交融,以最終實現海外實踐環節與課堂教學環節相融合,相嵌入的教學方法和目標。實施了課堂內教學與課堂外各項目同時并行、專業技能學習和練習互動交融,以最終實現海外實踐環節與課堂教學環節相融合,相嵌入的教學方法和目標。
創建海內外實踐教學基地,構建多元化海外實踐體系。積極創建海外校企合作人才實訓基地,跟相關學校和企業達成海外實習合作協議,定期選派優秀學生進行多元化的赴日實踐活動,通過形式多樣,覆蓋面廣的實習實踐活動,提高學生的專業技能和市場競爭力,并且據跟蹤統計,參加過海外實踐項目的學生在就業和創業方面優勢明顯。
專業技能競賽和實踐教學相融合,提高學生實踐能力。專業技能競賽是培養學生職業技能,提升學生就業競爭力的有力措施,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和水平,適應市場需求的有力保障。通過組織和參與各級各類的日語競賽,為學生提供實踐檢驗的機會和舞臺。建立專業競賽的長效機制,組建了一支專業競賽的教師培訓團隊,并進一步擴大參與專業技能競賽的門類和范圍,讓競賽覆蓋到每位老師、每個學生,形成重在參與,積極向上,人人爭先的良好育人環境,同時也可以為參加各級競賽打下很好的基礎。
調查研究日語人才市場對的需求情況,根據職業標準和能力要求設置所需求的專業課程,收集畢業生的就業情況、日語人才的職業生涯發展情況和人才市場對日語人才的需求情況等資料進行匯總和人才歸類的分析整理。并根據市場需求和學生的擇業選擇設置和評估日語課程。對于教師可以挖掘本校資源,也可邀請職場人士、外聘專家和兼職指導教師。
創建“校企合作”的國際協同育人實訓基地,加強實戰性演練。教學不能只局限于書本,脫離社會需求的教育是不行的,充分利用海外企業優勢,積極建立海外實踐基地,并且讓企業能夠認真參與到部分教學計劃的制定中來,細化實踐環節的全程安排,在實踐過程中開設對接人才培養方案的如《商務日語》《日本禮儀》《酒店日語》《日本文化》等課程,通過以上的課程的學習,企業方對每個學生進行考核和評價,合格者頒發結業證書,以換取相應課程的學分。通過實施多元化海外實踐項目,讓學生參與到具體的專業實踐中去,從而在實踐中獲得寶貴的知識并累積經驗,提高專業技能和素養。
通過參與海外實踐項目學生的自我評價、海外企業對參與學生的相關評估,以及追蹤其畢業后的就業情況進行資料匯總和總結,通過這些反饋回來的信息和資料,調整和改善日語專業課程的相關設置,并及時用于教學與實踐。
一是強化國際化人才視野、能力與素質的培養。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化,社會對外語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人們越來越重視學生國際化視野、跨文化交際意識與能力的培養。通過加強國際化育人課程體系建設、思想體系建設、實踐基地建設、師資隊伍建設等,進一步夯實國際化育人體系的內核。
二是加強國際化協同育人模式的后續質量監控體系的建設。繼續通過對國際化協同育人人才的后續跟蹤、調研,歸納總結培養經驗,建立合理的質量監控體系。
三是進一步拓寬協同育人的范圍與內涵。當前國際協同育人的主要領域為語言學校、社會服務機構、公司等,主要為日語語言技能等的培養,今后將積極擴大至日本高等院校,培養層次亦將提高至合作辦學、學位培養等方面。
良好的師資是國際協同育人模式繼續發展與提高的重要保障。在積極深化國際協同育人課程建設、實踐基地建設的同時,適時提高國際化師資隊伍建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一方面,將通過互派指導教師、交換教師等方面的努力,分批次加強國際化育人體系師資隊伍的實踐培訓。另一方面,鼓勵教師多參加國際協同育人研討會、培訓班等的學習,加強交流與業務訓練。
綜上所述,根據多元化培養方案和專業課程設置的特點,以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學習為導向,實施了課堂內教學與課堂外各項目同時并行、專業技能學習和練習互動交融,以最終實現海外實踐環節與課堂教學環節相融合,相嵌入的教學方法和目標。通過與海外學校或企業協同育人的模式,能幫助教師及參與實踐的學生進一步了解國際社會新形勢和職場實時需求,從而適度調整人才培養方案,修訂課程設置,以符合人才培養的具體實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