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夏六盤山高級中學,寧夏 銀川 750002)
前言:多媒體技術已經在教育領域實現了普及,高中語文課中若是可以對多媒體展開適當應用,將計算機網絡作為高中語文課的重要載體,促進師生互動以及生生合作,就能改變高中語文課中教和學的模式,提升高中生的自主性,這就需要教師提升自身的信息化能力,迎合信息化的趨勢以及目標,將多媒體合理引入到高中語文課中。
人體的各個感官在同一時間內,對信息進行獲取的能力是不同的,視覺可以獲得的知識占85%,聽覺占11%,這意味著在實際的教學中,若是僅僅靠聽,那么高中生的學習效率是無法達到最大化的。多媒體教學注重的是對高中生各個感官的調動[1]。借助對視覺以及聽覺的雙重刺激,并實現聲、色、畫的一體化,用鮮艷的色彩以及生動的聲音,調動高中生在高中語文課中的各個感官,這樣高中生的學習就會更加專注,精神也是會時刻處于比較亢奮的狀態中。
如何讓高中生迅速進入到課文的情境中,實現對課文的深層次理解,這在高中語文課中是教師需要解決的一個關鍵性的問題。在以往的高中語文課中,教師要精心進行導讀,或者是對課文進行泛讀,達到對高中生情感的調動,但是能起到的作用是十分有限的。如今教師則是可以借助多媒體,為高中生播放與課文相關的視頻或者音樂[2]。這樣高中生就會迅速進入到文章情境中,實現對文章的深入理解。比如在學習《荷塘月色》的時候,教師可以為高中生先播放一段荷塘月色的視頻,配合唯美的背景音樂,讓高中生沉醉在景色中,產生對課文的好奇心以及積極性,這樣對課文的閱讀就會更加投入。
多媒體可以實現生活動模擬,將一些抽象的內容,用形象的方式進行展示,從而將高中生引入到生動的情境中,讓高中生的感官充分接受刺激,思維能力得到發展,并對事物加強理解,減輕高中生對一些知識點的理解難度。
多媒體與高中語文課的結合,主要是體現在教師借助先進技術開展教學活動,借助多媒體的一個重要基礎是課件的制作,教師要將信息化資源整合到課件中,這需要教師具備一定的先進技術理念,并用良好的教學設計以及技能水平,這樣不僅可以讓教師的風格得到體現,也能讓高中生進入到自主探索的天地。教師要提升自身課件制作的水平和能力,滿足多媒體教學的基本要求[3]。
多媒體是高中語文課的一種輔助技術,教師可以將其用來進行導入,讓高中生對課文形成興趣。比如學習《沁園春·長沙》的時候,教師可以借助信息化技術,激發高中生對這首作品形成濃厚的探索欲望。對這首詞進行賞析品位之后,教師可以為高中生播放一段視頻,讓高中生在視頻和音樂中,體會到領袖的遠大志向以及廣闊胸襟。多媒體也可以促進高中生對課文的理解,比如在對《滕王閣序》展開學習的時候,高中生對課文進行預習,會覺得文言文非常生澀,難以對課文的深層次內涵進行理解,這個時候可以播放藝術家孫道臨在錄制滕王閣時候的一些現場配樂以及朗誦,借助視頻感受到滕王閣的景觀,從聽覺以及視覺雙重刺激,讓高中生感受到審美的愉悅,這樣高中生也會產生朗誦的興趣,進行反復誦讀之后,高中生就會對課文不斷加深理解。
多媒體本身有著極強的表達能力,可以彌補傳統模式單一的一些不足,但是多媒體始終是輔助性的手段,并不是高中語文課的主體模式,教師還是要重視高中生的主體性作用,將教師的主導性發揮出來。教師時常要用多媒體播放圖片,對高中語文課起到輔助作用,很多教師追求畫面的華麗,忽視了課文本身,教師要選擇一些與課文意境符合的圖片,吸引高中生的興趣,并促進高中生對文章的理解,而不是本末倒置。另外教師要注重對高中生的適當引導,在提問之后給高中生思考的機會,不要急著播放課件,影響了高中生自主學習的開展。
結論:總之,多媒體是現階段高中語文課中不可缺少的輔助手段,教師要充分意識到多媒體的作用以及價值,然后將多媒體在適當的時機展開應用,融入到高中語文課中,配合教師的適當引導,讓高中生感受到高中語文課的樂趣,并更加順利地進入到學習情境中,提升高中生在高中語文課中的情感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