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壯族自治區百色市德??h那甲鎮中心校,廣西 百色 533000)
小學數學的基礎學習對于學生今后各學科的學習與發展都具有一定的促進作用,它是今后學生進行學習的基礎性階段。因此,在實際教學中,我們不應再讓學生處于被動學習的階段,而是應該不斷地學習與吸收他人成功的教學經驗,并不斷完善自身的教學能力,以優秀的教學手段實現小學階段數學教學的高效性,進而促進學生數學能力的提升。
興趣對于小學生而言,是對數學知識進一步學習的動力,同時也是小學生能夠學好數學的關鍵因素。但就是因為應試教育的影響,有的數學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只關注教材中理論知識的灌輸,課堂時間都用來講授教材內容,忽視了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和需要自主探索的空間,使學生對數學缺乏學習興趣,課堂中沒有參與熱情,進而直接影響學生的學習態度和教學效率。
小學生本身年齡較小,各方面的發育都不完善,他們的理解能力和思維能力也都不夠成熟,再加上不同學生之間存在差異性,每一位學生都有自己的性格和愛好,在學習知識和思考問題的過程中也會有不一樣的方式,這就需要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根據學生的實際需求,采用多元化的教學方式,盡可能地照顧到每一位同學。而現下的小學數學課堂中,教師大多會根據已有的教學經驗,采用習慣性的教學方式進行教學,這就使得一些學生因為教學方式單一而無法產生學習興趣,也有一些學生會因為自身的原因,跟不上班級的整體進度,最終成為數學這門學科的“學困生”。
情境教學是一種新型的教學方法,能夠很好地刺激和豐富學生情感因素,進而提升學生對于數學學習的興趣,并引發學生的思維擴展。因此,教師在實際的教學中,要合理地對多媒體信息技術進行運用,將抽象的數學內容進行數字化的加工、處理,再通過圖片、動畫或者視頻的形式呈現出來。以此來創設能夠吸引學生的教學情境,轉化原本較為枯燥的小學數學教學課堂,激發學生情感,誘導學生思維的發展,促使學生更加主動地去學習和思考。
以往教師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忽視了學生的差異性,導致學生不能充分地學習,造成了班級學習的兩極分化。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需要針對學生在當前階段的實際表現進行分層教學,實現學生行為方式的有效發展,進而實現小學數學教學工作的有效開展。教師在開展課堂提問時,針對學習能力較強的學生,可以提出提升性的問題;針對學習能力較弱的學生,可以針對之前學習的內容進行復習性提問,讓學生能夠在教學過程中實現有效的發展與進步。
教學結構是課堂教學的整體框架,是課堂教學工作能夠條理清晰、循序漸進地進行下去的保證。傳統的課堂教學結構雖能支撐教學工作正常進行,但在實際運用中缺乏一定的科學性和合理性,因此,教師要在課堂實踐中不斷地優化課堂教學結構,要做到內容上主次分明、時間上安排得當,還可以實行不同結構的教學模式,除了固有的教師講授模式之外,可以安排十分鐘進行學生講解模式。此外,也可以采用小組討論學習的模式,這樣一來,教師和學生都充分參與到了課堂教學中,課堂教學結構也會更具合理性。
當前,教師在開展小學數學教學的過程中,通常以學生成績作為評價學生表現的唯一標準,沒有綜合性地評價學生,導致學生認識不到自身的缺陷,讓成績優秀的學生逐漸驕縱,而學習成績較差的學生則會逐漸喪失對于數學學習的信心。因此,教師需要對學生進行科學合理的評價,綜合考慮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具體表現,針對學生出現的問題的本質原因進行評價,讓學生能夠充分意識到自身存在的不足,推動學生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的有效學習。
除了課堂的教學活動,教師課下也可以充分利用校內校外的資源來開展實踐活動,以此來豐富數學課堂的教學形式,并讓學生在實踐活動中逐步提升自身的綜合能力。通過開展數學實踐活動,可以引導學生去經歷數學化、在活動中完成自我數學知識的建構,充分發揮個體的自主性、能動性、創造性。在教學活動中,教師應積極為學生創設活動的舞臺,始終將學生的活動作為主體發展的基礎與載體,鼓勵學生探索、交流、思考、實踐。
在新時代的教育背景下,要想提高小學數學教學的有效性,首先就需數學教育工作者轉變思想,提高自身對新課改理念的認識。同時要從小學生的實際發展需求出發進行教學,靈活多變地進行教學,積極營造趣味性的教學氣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課堂參與積極性,為學生以后的學習和發展奠定基礎,也為實現新時代小學數學教學的有效性而更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