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市潘莊灌區運行維護中心,山東 德州 251200)
在現代灌區的灌溉工程中使用信息化技術是社會發展對灌區提出的新要求,也是灌區實現現代化管理的必經之路。目前雖然很多地區已經開始使用信息化系統實現灌區水資源管理,但是在實際的工作中還有一些問題需要通過實踐來解決完善,以此來進一步推動信息化技術在灌溉工程中的應用,實現更大的節水效益。
將水利信息化技術應用在灌區的節水灌溉工程之中,可以有效提升灌溉工作的信息化水平,實現更為精準的灌溉。借助于水利信息技術,工作人員可以對灌區內農作物的狀態以及生長特點進行更加全面的把控,信息傳遞也將更具時效性。這樣一來,相關工作決策將更具科學性和即時性。而且,利用水利信息化技術可以更加精確地測量水位,并對灌區內的灌溉水源實現遙控監測和有效配置,讓水資源的利用率得到提升。在利用該技術時,會以信息化設備代替部分人工,可節約灌溉工程成本,提升節水灌溉工程的經濟性。當然,水利信息化技術的應用,最為重要的作用是提升了灌溉工作的質量和效率。利用水利信息化技術,工作人員可以更為精準地控制噴水量,灌溉的時間進行合理調控;并實現對實際用水情況的監督,使得消費變得更加透明化,更便于管理和控制。
由于我國南北方的氣候存在著較大的差異,所在對于灌溉工程的要求也有所不同。北方的氣候較為干燥,但經常會出現突發暴雨的情況發生,降雨的區域性也很明顯。而南方常年下雨,所產生的雨量大并且下雨時間長,容易出現洪水泛濫等嚴重情況。現在大多數灌區對于氣候的觀察依然采用的是人工檢測的方法,然后將檢測的信息通過電話或者短信的方式進行輸送。這種方法所檢測出來的信息常常會與實際情況有所出入,缺乏準確性,并且傳送過程較慢,相關管理人員無法在最短的時間內得到準確的信息。近幾年我國的社會經濟一直保持著飛速地發展,傳統的檢測方法已經無法達到社會經濟發展的要求,所以需要優化灌溉工程的配置。在灌區節水灌溉工程中加入水利信息化技術,可以有效的改善人工檢測的不足,準確的檢測出灌區的水利情況和工作狀況,并且可以將所得到的數據信息進行實時的傳送,可以提早知道洪澇災害的發生,為災害的預防提供有利的技術支持。
在節水灌溉工程之中應用信息化管理技術有效提升了水利設施以及設備的使用效果,優化了水資源的使用和分配,保證了管理過程滿足生產和使用需求,提升了管理工作的進行效率,避免了水利設施運行中管理不當造成的棄水溢流等問題。在當前的建設和優化過程中使用信息化技術保證了設施運行中水源檢測的準確性,并提升了信息傳輸和處理的效率。及時的管理措施的制定可以在出現意外情況時保證區域的用水需求,實現區域中水資源的高質量使用,滿足我國當前水資源保護的發展需求。
將信息化技術運用到灌區節水灌溉工程中可進一步完善管理工作。具體如下:a.通過計算機技術、網絡技術運用到灌區節水灌溉信息化體系中,來快速收集信息、進一步完善水資源分配,并且要實時監督控制。這樣方可確保隨時了解水情,合理分配水資源,提高供水能力,這樣才可以更有效的利用水資源,達到量化管理的目標。計算結果精確,消費透明化,效益達到平衡.這樣不僅可以監督人們節約用水實際情況還可以增強用水主動性,最主要避免發生水事糾紛。b.通過信號化系統中對局域網的運用,可以為灌區人員創造更多學習機會,讓他們掌握新型技術,這樣更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加強工作觀念還可以推動新型灌區的研究和運用。
信息技術在節水灌溉中的應用能夠對機組的運行做出優化,提高了機組的運行效率,對水資源的利用進行優化,對用水、配水等工作進行高效的管理,極大的降低了單位面積內的灌溉用水量,提高了水資源的利用率。
隨著時代的發展,水利工程成為人們生活中最為重要的公共工程之一,其主要的原因在于人們的生活中不能離開水資源,如果水資源出現了問題,那么對于人類的生活將會是巨大的打擊,基于此類情況,我們就在全面的建設水資源相關內容,確保水資源不會出現任何的問題。而在當前來看,科學技術在水利工程中進行利用非常的重要。尤其在節水灌溉工程中,水利信息化技術能夠更好的控制水資源的利用率,保證節水灌溉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