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濤
(畢節同心農工中等職業技術學校,貴州 畢節 551600)
素質教育是教育改革的必然產物,學校音樂教育有責任、有義務開展好音樂教育,強化對音樂教育重要性的認識,充分認識音樂教學的價值和意義,音樂教育作為素質教育的基本內容之一,有助于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音樂教育在非藝術類的中職院校得不到重視,音樂教育屬于美育教育中的主要內容和方式,提高中職生的審美水平,音樂教育隊伍促進中職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增強中職生的自我表現,提升其綜合素質。在中職教育中音樂教育的重要性有幾點總結。
音樂在生活中隨處可見,商業活動現場、電視節目等,科學實驗的動力理論說明音樂教學在提升學生學業成績方面具備顯著優越性。中職教育肩負著為社會培養技術人才的重任,把學生培養成社會所需要的技能型人才,提高其綜合素質是目前的重中之重。音樂教育是一種富有強烈的藝術感染力的審美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存在形式生動、感性直觀,同時,所蘊含的倫理道德、思想政治內涵,可以讓中職生在提高音樂審美的同時,凈化心靈,升華其情操,完善其人格具有重要意義。
音樂是學生成長過程中一個重要的情智培養過程,處于青春期的中職生性格尚未定型,情緒往往不穩定,容易受外界因素所影響波動,這就需要提高中職學生的人際交往能力,培養中職生豐富的情感、廣泛的愛好、健全的情緒自制力。音樂把內心深處感情世界所特有的激動化為自我傾聽的自由自在,音樂教育作為行而有效的學習載體,可以通過舞臺表演、社團活動、課堂教學等方式,讓他們有處可宣泄,有處可表現,讓學生身心發展得到最大程度的滿足。
團隊協作能力的培養有助于學生振奮精神,相互協作,認識到集體合作的重要性,在音樂教學中,要求學生整體要整齊劃一,具有較強的統一性,可以很好地培養學生呢團隊協作精神。與應試教育不同,中等職業院校對學生的培養具有很強的專業針對性。要培養中職生將來勝任工作崗位,并得到認可,不僅要求學生需要具備較強的崗位技能,還要認清現實更好地適應社會形勢。
新時代背景之下,伴隨著素質教育的倡導和大力實施,音樂教育作為素質教育的基本內容之一,音樂教育對提高中職生綜合素質起到了很大的推動作用。因為中職生在中職學校不僅學習了理論知識,還能夠學到專業技能,在實踐中提高自己綜合能力,所以作為一名音樂教師,更應該努力將音樂教育發揮出其價值,為中職教育更好的服務,為中職學生將來步入社會,找到合適的崗位夯實基礎,促進中職生的全面協調發展。
上至校方老師下至全校師生都必須要統一,學校重視教學課程安排,教師注重課堂教育技能技巧,同時需要學生積極參與,那么音樂教學的開展才有它的真正意義。比如教師在課堂上可以讓中職生通過音樂表演增強自信,比如:合唱、才藝展示、大聲歌唱等。教師再指導他們的臺風,展示其個性,宣泄不滿情緒,在表演中找到自信。
傳統的教學模式無法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應該順應時代的步伐,轉換思路,以朋友的身份和學生相處,盡量將課堂交還于學生,在不斷的教學過程中培養興趣,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吸收。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才大聲歌唱能激起學生的求知欲,音樂教育有一個尷尬現象:學生愛音樂卻不愛音樂課。主要原因就是教師上課方式呆板,教學方式讓學生難以融入,教學內容與時代脫節,無法滿足學生對新鮮事物的好奇心,不能引起學生學習興趣和學習意識。
總而言之,在新課標下,作為課堂教學的主體,中職生對課堂教學活動的主動參與,才能形成良好的音樂學習氛圍。音樂教育是提升學生藝術修養,歷練學生良好品格的重要體現,所以作為老師應當樹立其學生的音樂審美為核心的美育教育理念。音樂教育獨特的優勢是幫助學生更好的接觸自然與社會并相互交流,在對中職生的培養過程中,組織各種音樂相關活動,在培養和提高中職人際交流和集體精神的同時,還能發展學生個性特長,增強中職生合作意識以及創造能力,有利于中職生性格開朗以及良好品質的形成,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的全方位發展,更好地參與社會競爭奠定了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