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芳 溫姝宇
(撫州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江西 撫州 344000)
(一)由語文學科的課程性質決定
2018年最新修訂版《義務教育階段語文課程標準》提出義務教育階段的語文課程應使學生初步學會運用祖國語言文字進行交流溝通,提高思想文化修養。語文學科課程目標強調義務教育階段的學生要能說普通話,具有日常口語交際的基本能力,學會傾聽、表達與交流,初步學會文明地進行人際溝通和社會交往。
高專師范類院校語文教育專業的學生作為今后基礎教育階段小學語文教師,他們自身普通話的標準程度對學生有著極大的影響。語文學科的課程性質和目標決定語文教師必須掌握標準的普通話,才能規范學生的普通話,提升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
(二)由語文教師的職業要求決定
根據《教師資格條例》第四條,申請認定小學教師資格證應當具備中等師范學校畢業及其以上學歷,普通話水平應當達到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頒發的《普通話水平測試等級標準》二級乙等及以上標準。其中申請認定語文和對外漢語學科應達到二級甲等及以上標準。考取二級甲等普通話等級證書是取得語文教師資格證的前提和必要條件。然而,撫州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語文教育專業的學生近幾年普通話等級考試一次性二甲通過率不高,學生普通話水平亟待提高。語文教育專業的學生是小學語文教師的后備軍,只有扎實打好各項基礎,將來才能成為一名合格的語文教師。
在教學實踐中筆者發現學生在學習普通話課程時普遍存在兩個誤區:
(一)認為學習普通話課程毫無意義。這類學生往往出生在市、縣一級的城鎮,從小就說普通話,他們認為教師口語就是學習普通話,而他們基礎好,平常說話沒什么大問題,學習這門課程完全是浪費時間。過分自信導致的驕傲自大使他們上課常常走神,不聽講,課后不花時間練習,嚴重影響了學習效果。
(二)認為學習普通話難度很大。我校七成左右的學生來自農村,他們接觸教師口語的時間短,認為普通話都很難學好,更不用說教師職業口語了。這一類學生往往不敢在公眾場合開口說話,內向害羞,甚至自卑,影響了學習效果。
(一)教學目標不合理
普通話課程是語文教育專業師范生從事教育工作必備的專業性基本技能和技巧,是一門理論性和實踐性相結合的課程。當前我校的普通話課程教學在教學目標設計上只偏重于普通話訓練,而忽視了一般口語交際技能和教師職業口語的訓練。口語表達技能是每一個師范生口語學習的重中之重,而面對獲得普通話證書是取得教師資格證的必備前提的這樣一個現狀,在教師口語課上,教師不遺余力地圍繞普通話考試開展教學,學生也只關注普通話考試的常規內容,從長遠看,并沒有切實提高學生口語交際能力和教師職業口語能力。
針對這個問題,教師應該調整教學目標,把提高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和教師職業口語能力放在首位,有計劃有目的地加強口語訓練;同時,轉變學生的學習觀念,重視日常的普通話學習及積累,實現長遠目標。
(二)課程設置不合理
由于師資力量緊缺,語文教育專業學生只開設一學年(兩學期)教師口語課,每班每周一節課。為應對教師資格證改革,有的學年增設一節,每周每班兩節。由于課時緊,教師上口語課時不得不壓縮教學內容,在教學過程中,只能偏重集體,很難關注到個別同學的發音缺陷和口語表達問題,難以做到因材施教;同時學生在課堂上練習的時間很少,真正能做到課后花時間練習的同學也不多,極大地影響了實際的教學效果。
針對這個問題,教師可以創新教學方法,嘗試線上線下聯動教學新模式,充分發揮線上教學的優勢,突破線下普通話教學時空的限制,實現空間的擴展與教學重構,有利于緩解學校師資力量不足的問題,有利于避免因為課時緊張而出現的“大鍋飯”問題,有利于教師實行因材施教,找準學生的發音問題,提高學生普通話的學習效果。
(三)缺乏從事普通話課程教學的專職教師
普通話是一門技能型課程,需要長期從事相關研究的應用型人才加入到這個教師隊伍中。我校教師口語這門課程的教師一般由中文組語文老師擔任,沒有經過系統嚴格的口語訓練,口語示范能力和指導能力較弱,很難確保學生掌握標準的發音方法。
針對這個問題,高專師范類院校應提高重視,有條件的院校可以選派一批口語基礎較好教師參加系統的口語訓練,學習先進的教學理念和教學策略;在校內也可以組織相關教師集體備課,研課,提高普通話課程教學水平。
普通話課程是在理論指導下培養師范生在教育、教學過程中運用口語能力的實踐性課程。相信只要正視口語教學過程中的幾個問題,充分發揮好教師的引導作用,鼓勵學生積極主動參與進來,定能在全校范圍內形成良好的學習普通話的氛圍,達到提升學生口語表達能力的最終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