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寧工程職業學院,遼寧 鐵嶺 112008)
當前,多數汽車和駕駛員在汽車維修與使用中都存在不正確的觀念,這些觀念之所以出現,其原因在于汽車制造技術水平不高、修理方法落后以及檢測手段不先進等等導致。盡管有些時候這些理念看起來貌似正確,但是其確實是錯誤的,具有一定的危害性,不僅導致車輛嚴重受損,直接威脅人們的生命安全,而且容易導致交通意外事故發生,減少車輛使用期限。一直以來,人們在汽車駕駛與維護中存在諸多誤區,如果不能及時消除這些誤區,就容易導致很多事故隱患出現。
并道或者拐彎時,首先應該看看車的反光鏡,接著將轉向燈打開,等待5s后,逐漸拐彎變道,只是看反光鏡就無法科學其準確性,原因在于有些情況下如果不能科學調節反光鏡,也會出現死角的情況。此外,打開轉向燈,容易讓接近自己的車輛減速聽到或者加速前進,所以車輛在并道或者拐彎時,除了要看反光鏡,也要將轉向燈打開。
事實上,夜間行駛燈光亮度越高并不代表越安全。由于夜晚汽車遠光燈相當強,燈光的照射角度越大,燈光抬得高度越大,亮度越大,就難以清楚辨別道路與你的汽車行駛情況,越有可能導致事故發生。因此,如果夜間行駛燈光亮度越大,就越有可能危險。
要想在汽車行駛中降低麻煩的出現概率,經常踩離合器并不是最佳的方法。如果經常踩離合器,既容易損壞機器,又會造成更多的麻煩,而且非常危險。
有些汽車司機在駕車行駛過程中,覺得只要自己汽車與前面汽車保持約50米的距離就是安全的,其實,這個觀點是不正確的。既要與前面車、后面車保持安全距離,還要盡可能防止與左邊車、右邊車保持并列駕駛,利用加速超車或者減慢車速的方式,與并列的汽車駕駛者錯開。就發動機的動力曲線來講,需要在發動機扭矩峰值時換擋,此時已經將發動機的所有動力都全面發揮出來,防止浪費不必要的燃油。發動機的扭矩在最大值之前,最容易耗油,而且將發動機的動力有效發揮。過了峰值動力線性開始上升,然而其導致的燃油消耗非常顯著,而且讓發動機長期在高溫環境下運行[1]。為了可以實現節省燃油的目標,必須要結合下坡的長度以及坡度等等,正確選擇檔位,進而對發動機轉速進行嚴格的控制,科學使用排氣制動,保證汽車在行駛過程中不會發生故障。
很多人覺得車輛行駛過程中發動機溫度耐低不耐高。然而事實并不是這樣的,如果發動機溫度較高,機油就不夠稠,出現潤滑不良的情況,而且導致發動機磨損速度加快,但是如果發動機溫度較低,就不能充分燃燒燃油,導致發動機存在腐蝕的現象,發動機的部分配件也開始氧化,降低發動機的質量。正確的方式必須要根據汽車的使用說明書將行駛的溫度控制在規定的范圍內,不能過高或者過低。
發動機使用怠速升溫過程中,因為轉速不快,機油泵輸出的潤滑油壓力偏低無法迅速向每個潤滑件表面壓進潤滑油,讓發動機所有運動機件在半干摩擦或者摩擦的情況下運作。并且燃油由于低溫霧化不良,導致沒有充分的燃油經汽缸壁進入到曲軸箱中,沖刷汽缸壁的油膜,也有可能導致機件磨損速度加快[2]。因此,發動機絕對不能怠速升溫,必須要在發動機發動后,確定機油壓力符合規范要求,才可以低速行駛逐漸升溫。
相信很多司機都了解,不管什么品牌的車,都有汽車維修保養手冊,手冊中明確規定此車換油里程和換油周期,通常其換油里程符合規定后,就必須要立即換油。在日常工作中換油周期容易受到很多因素影響,比如:機油質量、汽車行駛的具體情況以及環境等等。如果在山區長期工作,長期高負荷運作,長期在沼澤泥地行駛,這樣就容易導致發動機磨損情況更加嚴重,所以對機油進行更換時,必須要結合機油的質量優劣來更換[3]。在冬天,我國南方地區和北方地區溫差偏大,也必須要根據當地的環境溫度來更換機油。
第一,每到雨季很多人就減少輪胎氣壓,這樣做是為了可以擴大地面和輪胎之間的摩擦面積以及輪胎附著力,然而并不能獲得顯著的效果,這樣更加有可能導致車胎出現打滑,由于地面與輪胎之間的附著力會由于水的作用而顯著減少,所以在雨季前確保輪胎磨損度與輪胎氣壓都正常是至關重要的。第二,很多人對輪胎氣壓檢查時都只是憑借自己以往的工作經驗,并沒有使用專門的輪胎氣壓表,就得出氣壓是安全的。但是評價個人工作經驗來檢查,僅僅可以對輪胎是否缺氣進行判斷,無法確保每個輪臺壓力都相一致。尤其是雙輪臺氣壓,一旦出現異常的情況,容易造成爆胎的情況出現[4]。并且胎壓不正常也容易導致輪臺局部出現磨損。如果胎壓不夠,輪臺側壁很有可能彎曲而出現爆裂。而如果胎壓偏高,也會導致輪臺損傷位置在高速度運轉的狀況下出現爆胎。
總而言之,汽車司機要想確保汽車安全穩定行駛,在駕駛和維護中盡量不要出現誤區,如果可以及時發現這些誤區,而且將其糾正,這樣可以在提高汽車行駛的安全性,避免司機的生命安全受到威脅。但是如果不能迅速找到這些誤區,讓誤區長期在司機的腦海中存在,這樣就很有可能很多事故隱患,降低司機行駛的安全性。因此,對于汽車司機來說,必須要改變自己在駕駛和維護中存在的各種誤區。